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邢台县人大、县广播电视台四名党员干部组成了工作队进驻奚家垴村进行帮扶。该村位于龙泉寺乡朱庄水库北岸的双凤山半山腰,村民一直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当工作队了解到村民迫切希望提高红薯种植技术,发展红薯深加工项目时,立即着手,把红薯产业确定为了“一村一品”致富产业。五个月来,为改善奚家垴村红薯种植品种不好、技术不高、管理粗放的现状,工作队科学制定发展方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群众发展深加工项目,极大的促进了红薯产业在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规模生产上的发展。

四个统一,铸就红薯标准化种植

针对农户各种各的品种、各用各的技术、难以集中管理、形不成品牌效益的问题,工作队提出了红薯种植四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指导,统一收购。工作队与合作社一起为全村提供了5个优秀红薯品种供农户选择,避免了品种参差不齐、难以管理的问题;通过号召农户选同样的肥料、在同一时间育秧选苗,用同样的种植密度等等,使全村红薯长势一个样、管理一个样,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全面解决;采取不定期聘请技术专家对全村农户进行统一指导的方式,引导农户尽量避免红薯种植误区,循序渐进提高农户种植技术;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发“种植卡”,确定了收购保护价,凭卡进行统一收购,当场结算,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四个统一,把奚家垴村红薯种植产业纳入了标准化种植形式,使农户与合作社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相互依赖、利益攸关的大集体,为红薯产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设施优化,促进红薯产业健康发展

奚家垴村干旱缺水,靠现有的水利资源,要种植红薯可以,要想种好红薯就有点难了。工作组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识到红薯产业要想长期、健康发展,解决生产用水是当务之急。目标确定后,工作组从省地矿局请来水利专家王建品对村里现有水利设施进行合理化重新设计,并寻找新的水源,确定了在村前南沟修建小型水利工程,以满足春季干旱时的红薯幼苗浇灌。如今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动用土石10000余立方,新挖的一眼大口井已经基本成型,全村水利设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红薯种植的水源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产业延伸,向上下游要效益

目前,奚家垴村种植优质红薯50亩左右,全村年产量在25-30万斤,市场价每斤0.4-0.5元,仅此项可为全体社员年增加总收入10-12万元,但如果把红薯加工成淀粉,甚至再加工成优质粉条,价格可以提高到4-6元,按照四斤红薯出一斤粉条的比例,效益可以提高2到3倍,工作队这样给农户们算了一笔账。通过不懈努力,全村农户和工作组达成了共识——尽快在村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全力建设红薯粉条加工厂。在工作组马不停蹄地协调下,以合作社为基础,总投资80万元,占地1800平米的红薯粉条生产厂建设起来了,按现在规模,年可生产红薯粉条2万多斤,由于质优价廉,在市场特别畅销,年直接经济效益可增加10万余元。在奚家垴村的带动下,附近村的红薯种植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由于奚家垴村的红薯品质优秀、质量上乘,农户们秧出的红薯苗供不应求,全村每年都可以出售数十万株红薯秧,成为奚家垴村红薯产业的又一发展支柱。

如今,奚家垴村的红薯发展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红薯生产、销售、加工体系逐渐形成,带动该区域的红薯种植不断科学发展,实现了该地区红薯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跨越式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