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日里的和熙阳光,照亮陡立峭壁上鲜红的“阿吼村”三个字,安居在村委会右前方电杆上的两只喜鹊开始播报每日要闻,准点叫醒了住在村委会二楼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小兵

推开窗户一瞅,“又是这个地方,还是这两只喜鹊”,他无奈地笑了笑。为消除安全隐患,王小兵昨天下午叫上两个人,刚“强拆”了这两只喜鹊的爱巢。一夜春风,吹熟了村民屋前屋后近2000株黄如凝脂的樱桃,如战天斗地阿吼人一样勤劳的两只喜鹊也重建了新居。

致富养殖喜鹊怎么样_喜鹊养殖致富_致富养殖喜鹊视频

阿吼村全景。王小兵摄

看来今天又有“易地搬迁”任务了,王小兵站在窗前思考着。自2016年驻村以来,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梳理清楚一天工作的内容。春天来了,各种颜色点缀的满山农特产业,郁郁苍翠,花果飘香。看着眼前生机昂然的景象,王小兵不禁想起刚进村时的景象。

几年前,平均海拔3000米的阿吼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缺水断电,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村庄的前景,如泥泞不堪的小路,放眼望去是营养不良的庄稼;乡亲们满眼的期望,如低矮破旧的房屋,散养着衣不蔽体的小孩;人们的归属,如一贫如洗的家境,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靠地打粮粮不出苗。

老百姓走出山门需要攀岩走壁、顺流过涧,一天的光景才能走到山下,返回村里又是一天。背靠蓝天面对黄土,贫瘠的土地和祖辈们留下的保守思想,孕育出乡亲们世代沿袭下来的“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的旧习俗。人们几乎顿顿吃土豆和荞麦,市场需求量大且备受城里人喜爱的高寒山生态猪、跑山鸡等禽畜产品,禁锢在这隐世村庄里,难以变现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看着自己的同胞还生活在基本解决温饱的现状,王小兵心里五味杂陈,甚至心慌意乱。历史遗留下的遗憾,需要时间来弥补。怎么利用这份人人叫苦却又主动请缨得来的“苦差事”?如何通过自己这个支点,撬动整个村庄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怎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追求幸福生活?

初到阿吼村,王小兵走遍了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山头沟壑,磨破了几双鞋,用坚韧的双脚丈量着这片黄土山川;挨家逐户,晒脱几层皮,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迫切愿望,用勤劳的双手叩响帮扶户的致富之门;熬过无数夜,创造性提出“334”精准帮扶模式(“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用多谋的智慧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

王小兵通过考察问诊,精准识别贫困户属性和致贫原因,结合阿吼村自然、地理、风俗民情等实际情况,与各帮扶单位精心策划,强力保障,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他带领村组干部,树立“上有产业、下有住房”的理念,把散落在村庄偏僻角落的73盏稀疏灯光和309个潦倒人影,集中安置在更适宜人居的村委会周围,并配套完善“一村一幼教室”、民俗文化坝子、村文化室、支部活动室、医疗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让村民从土坯房,搬进乱石滩上建起的“微田园”式景观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完成村农网升级改造,阿吼村电力要素保障“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在村里大力推广电蒸锅、电磁炉等家电产品,一改村民“上山砍柴,生火煮饭”的习俗;依托人畜饮水工程,把山上甘甜的泉水引到村里,彻底结束了村民们长途跋涉,肩挑背驮去山里接水的历史。

老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黄墙红瓦点亮人们的新生活。但乐业才能安居,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屋檐上的牛角撑起了人们的新希望。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王小兵四处寻求良方,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调研,分析当地气候、温差、土壤、野生动植物生长、种养殖等情况,勾勒出种植特色药材百合、川贝母、青刺果,水果雪桃、樱桃,养殖绵羊、土鸡、跑山猪等种养一体化生态发展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组建的“丽火现代农业公司”孕育而生,并指导成立种养殖合作社,建立“国家电网帮扶产业园”和“产村相融生态循环产业园区”,借助电商平台,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合作社社员从2016年成立之初的54户增加到现在包括在村非贫困户的140户,覆盖了村内常住户的98%。截止到2019年底,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8979元,阿吼村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变。

阿吼村“丽火助农微店销售平台”和“扶贫攻坚宣传公众号”陆续上线,完成了川贝母粉、百合干片、阉鸡、蜂蜜等农特产品品牌标识及包装上线,先后在西昌和成都开展5次“阿吼村农特产品消费扶贫”活动,并有幸参加四川省农特产品博览会,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近20万元。

扶贫、扶志、扶智更要扶德,王小兵集中利用村民们农闲以及茶余饭后的时间,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为老百姓传播国家政策。王小兵在村里积极推广“村民积分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将村委会公厕、村民家用厕所全部由旱厕改为水厕。以开展“四好家庭”创建为契机,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治理活动,阿吼村风民俗、群众精神风貌明显好转。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乡亲们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王小兵带领村两委,充分发挥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作用,做好人才储备,着力人才引军,建立阿吼乡村振兴培训学校,设立村委会“理论教学点”和产业基地“现场培育点”,打响“阿吼”教培实践品牌。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指导大家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为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王小兵还组织老百姓积极参与“光亮宝宝”评比、“电力知识微宣微讲”“文明习惯小课堂”“送知识影片书籍”“迎五四安全用电宣传”等文明新风奖评比活动。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党员共建林”“团员志愿林”“青年爱心林”;通过扶道德、扶尊严、扶价值观,引导大家挺起脱贫的腰板,致富路上不忘以德为先。

今日如常,王小兵拉回游走远方的思绪,匆忙赶到位于云端山顶的产业扶贫园区百合种植基地。他前脚刚踏进园区,合作社成员们便微笑着一一问好,“小王书记好”“小王书记早”“小王书记吃早饭了吗”“小王书记昨晚睡得好吗”,亲切质朴的关怀打开了王小兵的话匣子,“大家都来齐了吗”“14560斤种子都过称了吗”“每袋都打开看看了吗”。

王小兵宛若一名地道的庄稼汉,他先在基地库房巡视一圈,爱惜的抚摸着刚从甘肃定西引进的高山甜百合优质种子。接着,他撸起袖子,一把抡起一袋几十斤的种子放在公斤称上,计量员登记好后直接递给分发员,分发员再将种子交给几位成员浸种杀毒。无需发号施令,大家自觉排成一列加入人工流水线。

想当初,这片连荆棘野草也吝于生长的高海拔贫瘠山坡,被无奈的阿吼人长期闲置。如今,因其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理化性质,为高山甜百合的生长提供了一方沃土。经过三年试种,这里已华丽蜕变成金山银山。

致富养殖喜鹊视频_喜鹊养殖致富_致富养殖喜鹊怎么样

王小兵(前)为高山甜百合种子过称。沙马石古摄

王小兵紧接着来到川贝母育苗大棚,这里可是阿吼村的宝藏库。标准川贝母的药性含量不低于0.05%,而阿吼村的川贝母药性含量达到0.078%,因药性含量高,品质好,市场前景一片大好。300元一斤的新鲜川贝母,两亩产量1200斤左右,能给合作社带来30多万元的收益。看着眼前娇嫩翠绿的幼苗,王小兵倍感欣慰,从大棚里走出来,他的双脚鞋面仿佛已渡上一层财富的光芒。放眼望去,垄间地头里的人们正在忙碌耕种,王小兵没有一丝的懈怠,走到哪里都不忘安排部署,细心指导并分解各项任务,多年来他也快变成农业专家了。

致富养殖喜鹊视频_致富养殖喜鹊怎么样_喜鹊养殖致富

王小兵检查川贝母长势。沙马石古摄

回到村委会,王小兵不忘到集中安置区走上一圈。在这里,他几乎能喊出每个人的名字,“木呷阿普吃饭没”“木几今天上网课了吗”“伍果莫今天的种子都种下了吗”“木果惹你今天穿的好洋气。”这些朴实而温情的问候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大家就像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的亲友。

三年多的艰辛付出,王小兵最大的愧疚是对家人的忽视和冷落,最大的收获是老百姓的真心和真情。他倾心倾力、无怨无悔的点点滴滴,早已铭记在彝族阿普阿玛心中,几年下来百姓们都成了王小兵的“亲戚”。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阿吼村倾注了帮扶队王小兵、杨永生等人,以及他们背后无数个“王小兵”们的心血与汗水。阿吼村浇筑出的一路一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铭刻着他们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历程。

不久后,王小兵或将离开这片自己热爱的土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小兵珍惜当下,着眼未来,致力于增强阿吼村的“造血功能”。他尽心竭力把自己的一身本领都教给村里的“亲戚”们,留在阿吼村的漫长岁月里。倾力付出背后,他不仅仅为全村上千人带来了财富与希望,也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与未来。

作者简介:

沙马石古,彝族,四川省凉山州美姑人,80后。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星诗刊》《四川文学》《龙门阵》《四川诗歌》《蜀南文学》等文学期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