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仙居杨梅量身定制了生长的温床。
仙居杨梅距今已有1000年种植历史,杨梅也成为仙居县人民实现“致富梦”的主导产业。近年来,仙居县不断通过数字赋能,带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培育引进杨梅加工企业,带动杨梅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仙居县杨梅种植面积14.5万亩,梅农3.3万户,杨梅合作社450家,杨梅深加工企业19家。今年,仙居县杨梅产量12万吨,鲜果产值达11亿元,促进梅农户均增收3.46万元。仙居杨梅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4.98亿元,在同类中稳居全国第一。
肖垟杨梅专业合作社大棚杨梅种植基地 崔江剑 摄
探索种植新模式
大棚杨梅改变“靠天吃饭”局面
“我们现在大棚杨梅都采摘完了,真的没货了,不好意思。”仙居县采鲜农场大棚杨梅负责人娄荣杏一边在自家基地忙碌着,一边陆续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购电话。今年,基地大棚杨梅开采后,娄荣杏的电话、信息就没停过。
娄荣杏家两个智能大棚都位于海拔150米左右的山地上,总面积30亩。智能大棚内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调控、温湿度管控、太阳能杀虫灯、避雨设施等智能化设备。“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浇水、施肥、温湿度调节,树苗啥时候喝水,棚里啥时候散热,都是手机说了算,不但解放了双手双脚,管控更加精准,产量也更高。”娄荣杏打开手机,熟练地演示着各种智能化设备。
“杨梅果实成熟时期恰逢江南地区梅雨季,频繁的降雨容易造成杨梅大量落果,产值也会对应下降。”仙居县农业农村局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应铮峥介绍,相较于传统的露天杨梅,大棚杨梅的种植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就算遇上梅雨季,也能很好地控制水分,杨梅品质更好,糖分更高。同时由于生长期提前,填补了杨梅市场的空档期,大棚杨梅上市后精品果价格比一般露天杨梅高出2—3倍,种植户的收入自然也就增多了。
今年,娄荣杏家售卖的大棚杨梅,最高能卖到2000元一箱,最低的也能卖到300元一箱。娄荣杏说,政府、同行、消费者的认可让其更加坚信种植大棚杨梅是正确的选择。
在仙居,像娄荣杏一样种植大棚杨梅的种植户还有很多。据统计,该县现有大棚杨梅种植面积950亩左右,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将达2000亩以上。
“我们鼓励杨梅种植户开展大棚杨梅栽培,去年受气候影响,其实不少种植户都吃了亏,大棚杨梅改变了农作物‘靠天吃饭’的局面,所以未来还是需要靠大棚设施栽培来提高杨梅产量、产值。”应铮峥说。
6月20日,《仙居杨梅生产技术规程》《仙居杨梅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县级地方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其中,《仙居杨梅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明确了大棚杨梅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和品种选择、建棚/移植/温湿度管理、花果/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抵御风雪危害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技术,将助力大棚杨梅产业再上新台阶。
给产业安上“数字大脑”
“亲农在线”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
如果说开展大棚杨梅种植是仙居杨梅产业数字化在种植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生产、金融等领域,仙居县农业农村局的数字化改革也动作频频。
“就农业板块来说,杨梅产业是仙居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然而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缺乏对生产、加工、市场等环节数据采集的科学手段,无法对贷款、保险等金融业务提供全面风险保障,未对杨梅土专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经验进行系统性归集等问题。”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暨中一说。
对此,仙居县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杨梅数字赋能,打造以“杨梅一件事”为核心的“杨梅产业大脑”——“亲农在线”平台,实现保险、贷款、开票、补贴、政策农技咨询等公共服务掌上一键办理。
在肖垟杨梅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应良琴正在使用“亲农在线”系统询问如何科学施肥、剪枝,加强病虫害防治,“藏”在平台后的农技专家不一会儿就给出回答。“我们知道如何种植,但如何科学有效种植,就需要专家帮助我们摸清门道了,现在有什么问题直接通过平台进行咨询,平台还会给我们推送一些相关注意事项,整个生产更加科学有效了。”应良琴说。
过去,为帮助种植户做好树苗管理,及时应对多变天气给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总会看到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们进行管理技术指导。如今,种植户可以利用视频连线或通过上传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向专家求助,农技专家们可以在线解答、指导,快捷高效。
除了农技专家常驻答疑解惑,更让种植户欣喜的是,平台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精准采集气象、土壤、市场等多类涉农数据,还能实现墒情、虫情、病情、苗情的四情监测,建立杨梅生长适应性模型、杨梅剪枝模型、病虫害预测模型,通过大数据的算法算例形成技术方案,反哺给种植户,助力杨梅数字化精准生产。
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不断催生着新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同时,也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水平。
“每年一到‘杨梅季’,我们半夜三四点就起来摘杨梅,赶早售卖,如果买方要求开发票,还要去办税服务厅现场开票,一来一回半天过去了。贷款也是一大难题,因为可抵押的东西少,银行无法评估风险,即使顺利放贷,贷款利率也较高。”说起那时遇到的问题,应良琴语气中透露着无奈,但谈及“亲农在线”应用带来的改变,他语气渐转轻快,“如今,我们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里面下载‘亲农在线’开票系统,几分钟就可以开好票,省时省力。如果通过平台办理‘杨梅贷’的话,也是几分钟就到账了。”
目前,“亲农在线”应用已有注册用户7.6万余人,已为该县3870家种植户开具2.69万张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金额达到3.5亿元。“杨梅贷”累计发放贷款7.28亿元,助力3952户农户。
“‘亲农在线’整合了全链路‘政、银、企、商’资源,实现助梅资源县内循环,在技术提高、风险降低、金融支撑的一系列助力下,仙居杨梅产值增幅、杨梅种植户收入增幅明显提高。”暨中一介绍,今年,仙居县杨梅鲜果产值11亿元,杨梅种植户均收入3.46万元,均比去年有所增长。
培育引进加工企业
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持续发展
在仙居,每户人家或多或少都有几棵杨梅树,然而这“全民种杨梅”的产业氛围却给杨梅产业发展带来了难题。
“我们仙居有10万梅农,50多个杨梅村,但96%以上都是小农户。”应铮峥介绍,由于分布范围广、农户多、主体小,仙居杨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现代化转型难度较大,加之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生产水平不一,梅农收入不均衡,村集体增收乏力。
如何破解杨梅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路径缺乏、产业经济提升缓慢这一难题?仙居决定把“路”拓宽。“我们积极培育引进杨梅加工企业,采取‘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即通过将杨梅果树经营权流转给公司(合作社),由其带动农户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待果树成熟之际保价回收,消除农户后顾之忧。此举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实现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经济支撑作用凸显。”应铮峥说。
浙江扬百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一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实践者与受益者之一。“目前我们公司自己种植基地面积达1万亩,其中4000亩左右是从全县700多户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的。”扬百利公司副总经理杨江伟说,“很多农户家的杨梅树是老品种,大多是老祖宗留下的,有上百年的树龄,这类果树生产出的果子与市场上销售的精品果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只能用来进行深加工。待杨梅成熟后,我们按照高出市场价20%左右的价格进行回收。”
以往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山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农户们不必再为杨梅销售发愁,县内剩余劳动力也不必为没有收入而发愁。杨梅采摘、选果、包装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为不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今年杨梅大丰收,产量在3000吨左右,目前公司发出采摘、分拣工钱900万元,去年受气候影响,杨梅产量不高,发出了近200万元的工钱,不管多少,相信对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还是有点帮助的。”杨江伟笑道。
在杨梅基地里,大家忙着采摘新鲜杨梅,然后争分夺秒进行一道挑选,挑选后的杨梅被送至生产加工车间。另一边,在生产车间内,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对送来的杨梅进行二道挑选、清洗、去核、榨汁……工人们加足马力生产杨梅汁,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
“有了深加工企业的加持,杨梅销路多了一层保障,各企业会优先收购本县杨梅,充分保障梅农收益。加之就业岗位的增多也可以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就业问题。”对深加工企业进驻的利好,应铮峥如数家珍,“杨梅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杨梅果实,杨梅核提取籽油,杨梅渣提取花青素,杨梅汁制作原汁、酵素、酒类等产品,杨梅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进而带动整个杨梅产业发展。”
仙居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不止于此。带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上,仙居乡村“致富梦”的故事将不断被续写。
(陈明珠)
《中国食品报》(2023年07月1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