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区中药材基地里,不少中药材破土而出,长出嫩芽。村民们正忙着开沟、翻土、锄草,为田地“舒筋活络”。

基地负责人杨平安一边观察中药材生长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往年这里种植的都是菊花,今年第一次试种中药材,面积有40亩左右。”

杨平安早年在外打拼。2022年,他投资100万元回乡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菊花。由于菊花种植行情不好,今年初他先后到亳州、山东考察中药材市场。3月份,杨平安试种了紫菀、玄参和麦冬。

“这三种中药材都是露天种植,具有清热安神、滋养心肺、抗炎杀菌等功效,目前很受市场青睐。”杨平安说,中药材种植不仅耐寒、耐旱,而且不易生虫害,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收入要高很多。

产业带动就业。中药材种植周期长,雨季到来后,每天需要除草、护苗,基地通过“农场+农户”模式带动10余户村民就业。

程五四是百华社区居民,肢体残疾三级,因不能干重体力活,就就近在基地务工。“年龄大了,腿又不好使,在外面找不到合适的活,在药材基地上班一天能挣到100元,很知足。”程五四说。

目前,百华社区露天种植产业达到1000亩,预计年产值400万元左右。百华社区乡村振兴专干邵俊告诉记者,目前社区露天种植最多的产业主要是菊花和瓜果蔬菜类品种。下一步社区将探索蔬菜、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全媒体记者 徐志远 通讯员 查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