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至8月间,溧阳市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靶向“五个环境”,突出“五个注重”,强化纪巡联动,发现问题107个,推动立行立改问题12项,提出意见建议18类,移交问题线索8件,党纪处分5人,为驰而不息推动溧阳营商环境再优化,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注重统筹接力。今年年初,该市纪委监委实施“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日报为此专门推广了该市营商环境监测点的经验成效,报道了该市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恰逢其时、前瞻启动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深化“四项监督”贯通。市委将年轻干部、新任副科职干部历练与巡察工作挂钩,抽调18人会同巡察组专职人员,组建3个专项巡察组,对营商环境建设15个主要责任单位以及关联部门、各镇(区、街道)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巡察。按照“以点带面、分块实施”的思路,靶向政策、市场、政务、法治和人文“五个环境”,把握“四个重点、四个紧盯、八个关注”,取得积极成效,得到市委高度赞誉,认为“政治站位高、基层导向明、监督效果实”。

注重方法创新。巡察机构前期认真梳理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经验做法,并组队赴外地交流学习,启迪思路明晰路径。通过学政策查资料和专项辅导,巡察方向、监督重点和巡察方式逐渐清晰,精心打磨巡察方案,建好“压舱石”。为扩大群众参与和社会知晓,巡察机构丰富“工具箱”,创新开展“互联网+巡察”。量身定制企业版、群众版、政务服务人员版调查问卷。利用媒体、网站、公告、短信、“溧码巡”等形式载体,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商场、车站等人流集中场所,多渠道宣传专项巡察、发布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各类调查问卷2705份。与此同时,突出问题自我查找。向15家营商环境建设主责单位派发巡察工作函,要求认真查摆不足,深入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向巡察组提交书面汇报材料。巡察组对照政策文件、自查报告、情况通报以及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责任清单、重点问题监督清单以及个性化问题清单,为专项巡察深入开展提供指引。

注重借智借力。营商环境政策性业务性强,巡察机构借脑借智,发挥职能部门专业优势,借力巡察。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全流程帮办服务进行场景扫描,提高问题查找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尤其注重数据对比,看项目信息是否存在转化率低、签约项目是否建设缓慢,以此查找服务理念、工作作风、履职尽责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其次,确立“课题意识”,强化界定研判功能。“主要问题点”刚现雏形即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外援介入。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三方对接碰头会,以问题找对策,以对策反观问题,确保问题查找的宽泛性,问题定性和对策提出的精准性。不仅于此,每周还召开巡察机构组办联席会,总结情况,梳理问题,谋划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有序能动推进巡察工作。

注重走访调研。8月酷暑,专项巡察组持续半个多月密集开展了镇(区、街道)访谈及企业走访调研活动。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各镇(区、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进行压茬访谈。按照现有规上和规下企业、签约落地和开工在建企业等6项分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走访,听意见、察实情、问对策,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四项监督”贯通协推营商环境优化的举措之一,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也同步对各自联系的企业进行了走访。据统计,本次巡察共查阅台账资料10296份,开展谈话959人次,访谈镇(区、街道)领导及有关人员114人次,走访调研企业316家。

注重整改提升。巡中坚持立行立改,推动解决水电气一窗受理、取消不合规收费、企业信用修复等立行立改问题12项。巡后坚持巡纪宣贯通推整改,市委专门召开全市层面反馈大会,通报相关情况,点出短板弱项,分析机制障碍和作风根源。巡察机构形成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清单,向15个主责单位精准移交,并向分管市领导通报。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派驻组以及市委巡察办“室组办”联动,从整改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成立整改工作机构、制定整改方案起步,全面参与,全程把关,建账、交账、报账、查账一体推进,建实监督链。为强化对整改不力的曝光,对创新突破的弘扬,对工作质效的提炼以及对舆论氛围的烘托,由巡察办牵头,会同市纪委监委、市融媒体中心、营商环境15个主责单位四方联动,开专栏、报信息、供素材、抓统筹,开展立体式、集束式宣传,倒逼责任单位快速整改,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优化营商环境,锚定“全省十强”,高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罗赵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