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农村体制改革的领导

让村民相信美好生活有盼头

---浅谈贵州塘约经验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省级统战系统处级干部暨党务骨干培训班学员 蒙晓哲

2019年4月22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省级统战系统处级干部暨党务骨干培训班,作为刚刚进入省级统战系统的培训平台—陕西社会主义学院的一名教师,通过此次培训,认识了省级统战系统的统战骨干,通过他们也了解到了陕西统战工作现状和传统经验,认识到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时代特征,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通过培训,也找准了我今后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本次培训的收获转化为了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教学工作的本领,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分为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两个部分,专题教学有《延安精神》、《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九大精神深入解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等统战和党建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现场教学则采取走出去、看进去、记下来的方式,赴贵州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烽火集中营、四渡赤水发生地等进行现场实地学习体验。

专题教学使我们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更坚定了大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现场教学生动直观,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赶走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和曲折,更让我们被共产党人不断自我纠错、不断自我发展,信念坚定,坚持不懈,为了理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所震撼。

专题教学《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所讲到的“塘约经验”,“塘约经验”经过老师课堂讲解、观看视频和课后查阅资料,让我对“塘约经验”有了较深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下面我想主要谈谈塘约经验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脱贫探索实践案例上榜“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这标志着该村农村改革受到了全国关注,得到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而谁能知道,就在3年前,这个村子还是贵州最贫困的村之一。

塘约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1亩,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921户3393人。2013年时,塘约村还是贵州省最贫困的村庄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水平较低。农民人均收入只有3786元,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0%,有贫困户138户600人。“三留守”现象突出,空心化比较严重,最多时候全村有1100多人外出打工,其中70%以上是年轻人。二是生存环境较差。由于种地不赚钱,30%以上耕地撂荒,“破石板、烂石墙、泥巴路、水凼凼(dàng)”是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三是党的村级组织较弱。村级经济基本无积累,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没人愿当村干部;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人人争当低保户、户户争要救济粮;陋习遍村,乱办酒席敛财现象严重,村民人情支出不堪重负。

由穷变富的变革开始了

2014年6月,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塘约村的房屋和道路,这场灾难让村民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灾难来临时,党和国家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在很短时间内解决了灾区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受灾群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塘约村基层党组织则及时抓住了群众重建家园、摆脱贫穷的迫切需求,将危机转为动机,把自然灾害当成一次考验和动力,抓住机会,在群众生存、生活和灾后重建成为最紧迫的问题时,冲在了前面,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让村民感受到了主心骨在关键时刻的引领作用。以此为契机,以村党总支部为引领,实行村社合一,在全体村民的共同意愿中开始实施振兴村庄的构想,党员村民抱团上阵,塘约村迎来了否极泰来的转机——

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组织全村党员和干部冲在抗洪减灾第一线,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同时组织群众进行灾后家园重建,与群众进行深入沟通和规划未来生活。塘约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制定了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的工作思路,从完成群众“拔穷根”的心愿入手,于2014年7月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为抓手,经过3年的努力,使全村经济社会、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贫困地区追赶跨越、脱贫进入全面小康的奇迹。

塘约村凤凰涅槃般的变化主要有:

农民收入10030元,增加了6000多元,80%的农户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5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民富裕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45万元,增加了198.53万元,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社会风气变好了,人心变齐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初具规模,在合作社内部组建的运输公司、旅游公司、建筑公司等经营实体,解决了全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外出务工人员从860人减少到50余人,农村“三留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村庄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林荫小道、健康步道、自行车车道等基础设施,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得到改善。2016年被评为贵州首届“十佳美丽乡村”。

现在的塘约村,处处透着新气象,展现着新面貌——改革向纵深推进,村庄焕发出新活力;产业调整出新高度,蔬菜深加工、中央厨房、羊肚菌深加工、妇女创业园四个车间并驾齐驱;电商之路越走越宽,塘约APP上马开发;村民铆足劲加油干,新型农民正在形成……

通过学习,我个人总结“塘约经验”的核心要义就是:加强党对农村体制改革的领导、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领群众艰苦创业,通过改革明确每个村民和干部的责、权、利,通过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相信党的领导,相信美好生活有盼头,充分理解习总书记所讲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重要讲话意义,相信幸福生活在明天。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人人争当低保户、户户争要救济粮”的落后思想,真正做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通过“扶贫+扶志+扶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联想到目前我国社会的重要工作,即在脱贫攻坚战结束后,又一个重大战役就是乡村振兴,而大多数乡村面对的问题和塘约村的情况基本相似,塘约村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发展能够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美丽乡村,并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其他的乡村为什么不可以?

在我个人看来,塘约村的成功经验对乡村振兴工作有下面几点启示和借鉴:

一是狠抓农村产权制度这个基础性改革。围绕“地”的问题开展七权同确(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让分散的资源聚集化、模糊的产权清晰化、集体的资产市场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的资源活力,实现倍增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二是狠抓农业经营这个关键性改革。围绕“发展资金那里来”的问题开展合股联营,围绕目前农村土地等资源分散、生产方式落后原始、生产效率低下问题,组织农民参加合作社和公司,推进农民由“分”到“合”的力量和资源整合,只有合起来才能进行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才能落到实处,提高农村生产效率,让农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落实中央提出的藏粮与地和藏粮与技的战略布署。

三是狠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根本。“塘约经验”的核心要义是改革创新、艰苦创业,其关键在于抓住了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而根本则在于有一个号召力强执行力佳行动力迅速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对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就是要建全基层党组织,让村级党组织做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当好经济发展“发动机”,让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各种力量进行乡村振兴。

四是狠抓乡村治理这个保障性改革。围绕“人”的问题推进抱团发展,优化党总支+支部+党小组的乡村治理结构,组织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抱团致富、抱团发展。

五是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基础。在农民个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样才能凝聚力量办大事,集体经济是基础,只有基础强大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

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我认为塘约村有以下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一、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提高市场化水平,让资源活起来

(一)摸清家底,确定发展的基础

在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指导下,成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等“七权”确权工作,采用GPS、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全村土地精准测量。摸清家低,严格按程序颁发权证,权证颁发经过公示认可和产权建档两个环节后颁发,作为发展的基础。

二是调查研究收集民意、了解村民发展意愿,解决沉积多年的矛盾。成立“确权议事会”,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对于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和无证无地,以及实际测量面积偏大、偏小等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积累下来的问题共有17种。积极推进村民小组、村调解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三级调解”制度,有效化解矛盾纷争。在确权过程中发现的不公平和矛盾,对于占用集体资产的,由村干部、党员带动全村群众,采取交还或购买的方式处理,经过指界、退出、村民按手印三个程序确认。村民耕种的集体坡地、占用的公房,完全归还集体;村民占用集体坡地建房的,村集体按每平方米50元收费,把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给当事人。这样既维护了农户权益,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分清了集体和个人产权,促进产权管理公平有序。

三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好美丽乡村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进外部力量和智慧,科学做好发展规划,把土地、产业、村民住房、村公共服务设施等纳入规划范围,,在广泛征求村民和上级政府意见基础上,勾画到一张蓝图上,引到村民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盘活资产、解决发展资金问题。

一是折价入股。同时开展土地入股和水权入股,对全村村民所持有的土地和水权进行评估,作价入股到村水务公司,该公司通过经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农田灌溉工程获取水费,所获收益与村集体分享。

二是抵押贷款。按照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金土地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共同构建“3+X”(“3”指农村信用社、村委会、金土地合作社,“X”指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等主体)支农扶农信贷新模式,提供抵押贷款。

三是担保贷款。由村集体提供担保贷款,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授信额度最高可达缴纳担保基金的10倍,利率在同期同档次基础上下浮10%。目前,村民根据发展需要从农信社获得“金土地贷”等贷款,把“沉睡资源”变成了“鲜活资产”。

通过以上办法解决了村民资金发展问题。

二、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提高产业化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一)股份合作

一是带股入社。成立以党支部为引领、村集体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村支两委与合作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统计,根据土地的不同等级,分别作价入股合作社。实现户户入社、户户带股。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集体资产,平均量化到成员,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通过带股入社打造股份农民。

二是设立机构。成立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选举和罢免理事长、执行监事,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大会,决定重大事项。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初步建立起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建立制度。初步建立股权管理制度,建立股东个人档案,发放股权证书。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可依法、自愿实行转让、继承。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入社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不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外流转。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核定成本与费用,由执行监事对合作社资产运行、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实行监督,有效保障社员收益。建立利润分红制度,土地收益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3-3-4的比例进行分成。

(二)集体经营

一是建经营服务平台。合作社下设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综合培训中心、权益保障中心,形成“1+6”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零散低效、贫困户资金难以筹集、市场风险难以抵御、村民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

二是建创业就业平台。在合作社内部组建运输公司、劳动输出公司、妇女创业联合会和建筑公司等经营实体,加强对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村青状劳动力经培训后大都在村合作社下设公司就业。三是建“七统一”发展机制。全村实行资金统一核算、土地统一规划、村干部统一使用、财务村务统一核算、农产品统一销售、美丽乡村统一建设、红白喜事统一操办“七统一”,更好配置资源,提高发展效率。

(三)调优结构

一是做精品农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种植适销对路的水果、疏菜等农副产品。例如,2017年,塘约村引种上百亩红芯红薯,同时种植香葱、大蒜、韭黄、芹菜等热销农产品,由于符合市场需求,一经收获便供不应求。

二是促进农业走专业合作社发展路子。建设高科技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组建乡村旅游发展公司,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体验、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是加强产业风险防范。村集体从每年的利润分红中抽取20%作为村级金融担保基金,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等抵押提供担保贷款。借款人违约时,先从村级金融担保基金扣还金融机构,再由合作社及村委会对借款人事先抵押的产权进行处置,有效化解了抵押物处置难、贷款人逃贷、银行“惜贷”的难题。

三、改革村级治理制度,提高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

(一)“网格化”服务

一是完善网格。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村党总支将村民小组划分为网格,在网格建立党支部,在村民生产一线建立党小组,形成党总支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二是强化服务。党总支定期交流沟通、定题研判,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党小组负责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党的声音和力量传递至村组农户,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建立离任村干部、现任村干部、各机构负责人、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人“四个梯队”,确保不因为人的因素导致管理和服务脱节。近年来,全村无一起上访事件发生。

三是加强监督。推选3名老党员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村纪委”职责,全程监督村务党务,重点审核账务,确保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二)建立科学考评办法

一是强化党员考核。党员每月满分10分,全年120分,记分内容涵盖学习教育、组织生活、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等5类40多项,由村民小组议事会每月进行测评打分。年终对超过80分的党员比照组长报酬给予奖励,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

二是强化村干部考核。对村干部实行日常考评和年终考评相结合,满分100分。每周工作完成情况占50%权重,年底村民组长和全体农户的测评分别占30%和20%的权重,综合得分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依据,少1分扣300元。2016年,有个别村干部就被扣了1万多元。

(三)“条约式”治村

塘约村的惊人变化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还表现在精神层面。多年的陈规陋习已经不见踪迹,“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文明和谐成为村里新风气,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为了改变以前塘约村村民观念落后,办酒请客风泛滥的情况,村党支部实施了针对性举措:一是“红九条”规范行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滥办酒席、不孝敬父母、不诚实守信等陋习,塘约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颁布了九条村规,简称“红九条”,涵盖了公义、诚信、守法、忠孝等内容,主要是“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不交卫生管理费者、滥办酒席铺张浪费者、贷款不守信用者、不按规划乱建房屋者、配合组委会工作不积极者、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者、不孝敬不奉养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作为村民行为规范的红线。

二是建“黑名单”加强惩罚力度。对于违反“红九条”的村民,给予3个月考察期,考察期内不能享受任何惠民政策,考察期满经村民代表会议测评合格后,才能恢复有关权利。例如,村民邱明祥儿子结婚,多加了一个凉拌菜,违反“八菜一汤”规定,被处罚1000元,且纳入“黑名单”管理3个月。由于干部带头、党员带动,重塑了农村的社会秩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则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我一直在思考,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完全正确和及时的,可如何执行,由谁执行,啥时候执行,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出现过去几年一些政府、企业、老板们搞得失败的特色小镇项目一样,建成的特色小镇无人光顾,成了一个鬼城,甚至胎死腹中,这给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我个人认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一定是当地农民,他们愿意回乡生活和生产,那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实现,振兴的成果有人享受才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振兴的时机也要把握好,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急功近利,要统一思想,完善好组织机构,特别是加强党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作用,因地制宜,统筹考虑,科学规划,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缘木求鱼,为了体现政绩而盲目实施工程,通过这次塘约的实地学习,我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所以我认为,塘约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个人认为,“塘约经验”是农村“三变”改革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总结推广“塘约经验”,对于全省上下决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农村改革新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广“塘约经验”要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完善政策性保险、信用担保、财政补贴等防范体系,建立收益分配、风险监管、审查审计等防控措施,严防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让“塘约经验”培育出来的“创新种子”,在更大范围播种扩散、开花结果。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