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量是由收获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而来的。
给大家说道说道影响播种密度的因素?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几个基础问题
1、我们都知道棉花有五大特性:1)、喜温好光;2)、无限生长;3)、株型可塑;4)、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期长;5)、棉花的互补性强。特别是第五点,棉花的互补性强,棉花的互补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受灾后枝条的再生能力,除此之外,棉花的结铃有很强的的时空调节补偿能力。棉花产量由亩收获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以及衣分决定的。当群体密度过大,单株结铃数就会降低,当群体密度过小,单株结铃数就会增大;当下部结铃数偏多,顶部果枝的结铃数就会偏少;当下部结铃数偏少,顶部结铃数就会偏多;当内围铃偏多,外围铃就会偏少;亩总铃数多,单铃重就会适当偏小;这就是所谓的棉花时空调节能力即互补性。
2、我们一定要了解不同棉花品种棉株的几个形态:1)、塔形;2)、筒形;3)、丛生型(迟生不良型)。
果枝类型:1)、零式果枝:铃直接结在主茎叶腋处;2)、有限果枝:果枝只有一个,顶端着生1到数个铃;3)、无限果枝,果枝多节,根据果节长短分为Ⅰ式紧凑型(果节2~5cm),Ⅱ式较紧凑型(果节5~10cm),Ⅲ式较松散型(果节10~15cm),Ⅳ式松散型(大于15cm)。
3、“矮、密、早、膜”技术路线中的,“密”的提出条件与增产机理是什么?新疆棉区热量资源相对不足,无霜期短,秋季降温快,灾害天气多;新疆土壤整体肥力水平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个别地块盐碱较严重等因素,限制了棉花单株生产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增加单位面积棉花的收获株数,成为新疆棉区高产的有效途径。同时新疆丰富的光照资源(日照时间长、强度大)又为大群体利用提供了好处。
而目前,在水肥一体化,特别是在宽膜、机采模式下,较以前出现极大的不同之处。1)、盐碱土壤面积越来越少,耕地质量较以前出现了较大的提升(残膜污染除外);2)、宽膜的使用,气象预测水平的提高,均为棉花的正常生长争取了更多的发育积温;3)、水肥一体化的运用,极大的解决了水、肥供应问题,为棉花的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4)、大型农业机械的运用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比如苗期的中耕效率与质量。
除了气候因素外,棉花的栽培管理在各个层面均有了较大改善。机采模式下,对棉花始果节高度的要求,提高了棉花的群体高度,高密度种植,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田间管理难度偏大,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叶面积指数偏大,田间郁闭,营养生长旺盛,高、大、空,以及后期二次发育,贪青晚熟的情况。
老一辈技术人员一般根据地力条件,建议北疆播种密度为16500~20000株/亩。但目前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针对以前情况下的建议密度,我们应该适当予以降低,提高棉花的单株生产能力。目前关于机采模式下,棉花种植密度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较多,多数倾向于理论种植密度为14000~16000株/亩,认为北疆膜下滴灌条件下,认为最佳收获密度为12000株/亩,播种密度为14000株/亩。
我们都知道单位面积的群体光合生产能力,是棉花的高产核心。但塑造高效的群体结构,涉及很多因素。不仅涉及密度、株行距配置、品种特性、区域气候(年有效积温,无霜期、各生育期最高与最低温度等)外、还与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土壤条件(质地、肥力、盐碱)、水源的供给能力、出苗率、播种时间等等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建议:热量条件与土壤条件等各因素相对较好的区域,亩收获株数在12000~13000株/亩为宜;热量条件与土壤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 ,亩收获株数建议13000~14000株/亩为宜;风险较大棉区,建议亩收获株数14000~15000株/亩为宜;同时要兼顾品种特性、往年的出苗情况、极端天气情况综合考虑,毫无疑问,高密度种植除了气候因素外,是棉田规避各种风险的基础,但在出苗率、成苗率、收获株数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很难发挥丰产优势。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大家如果对单纯阅读技术文章感觉不能完全解决自己田间地头的问题,还可以扫这个二维码,进入“农之道微信大讲堂”,更直接的获取棉花种植技术。
农之道平台是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农业技术的开放性平台,目前已经开通了留言功能,如果今后大家对平台发布的文章内容有什么疑惑或不解的地方,可以给我们留言,让我们互相探讨;如果你有更好的经验和秘诀愿意拿出来分享,可以给我们留言,在这里感谢您的无私分享!
感谢您的阅读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莫错过人生的每一堂精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