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勤为先。春耕生产时机已至,农安县立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疫情之下抢抓农时,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发展“三辣”、香瓜、萝卜、花生、马铃薯、葡萄、烟叶等经济作物面积,形成全县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的种植业新格局。
清明节过后,农安县哈拉海镇的“三辣”栽植正火热进行中。4月9日,在农安县哈拉海镇守奎三辣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的田地间,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合作社农民们正在抢天时、抓地利将一颗颗饱含丰收希望的珠葱种子栽种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哈拉海镇守奎“三辣”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赵枫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正在大力组织农民栽种“三辣”,今年种植面积在120公顷左右,合作社春季为社员提供“三辣”种子化肥和技术,秋季回收,社员没有后顾之忧。
这样的忙碌场景在哈拉海镇随处可见,在广袤的大地里,农民们正动作娴熟地栽植着珠葱、大蒜,相互之间的配合没有往年的“紧密”,为避免人群聚集,今年采取分时下地、分散作业的方式栽种。三辣种植户李友对记者说,“我们这儿基本上家家种珠葱、栽大蒜、种辣椒,都会留足珠葱、大蒜种子,而且在疫情前“三辣”备耕已就绪,所以不用担心因疫情而影响“三辣”种植。”今年,该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多措并举抓好“三辣”生产,全镇26个村21756户,有15个村8000多户种植“三辣”,面积达8000公顷。
时维四月,大地回春。4月13日,在农安县华家镇边岗村的华家产业园一栋栋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车厘子树繁花盛开,火龙果树绿意盎然,桃子、葡萄挂满枝头,一串串草莓柿子即将成熟,孕育着收获的希望。据该产业园负责人戚海燕介绍,大棚内的经济作物每天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控制水、肥、温度湿度等。这几年,温室大棚作物效益都非常可观。
农安县华家镇华家桥村素有吉林省“香瓜第一村”的美誉。今年,受疫情影响,农户香瓜的种子和棚膜购买成了一道难题。为了不误农时,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党总支主动作为,和农安县农业农村局协调办理通行证,开辟绿色通道,联系厂家把香瓜种子和棚膜都派送到位。农业农村部门也在线上做了专门的技术指导,香瓜生产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华家镇华家桥村日光和温室大棚一共370多栋,现在,村党总支正及时组织村内的劳动力和一部分技术人员进行香瓜嫁接和移栽,现已移栽、嫁接完成260多栋,剩余部分小棚正在有序移栽。预计今年5月20日左右,大棚香瓜就可以上市销售。
农安县小城子乡防疫春耕“不失时”,千亩萝卜绘就别样“春耕图”。4月15日,在农安县小城子乡胡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白萝卜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农业机械在前面翻土、起垄,几名农民在后面覆膜、播种,呈现了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胡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优质白萝卜等蔬菜种植、销售、冷藏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半机械化作业,一天可以耕种50亩,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提供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当地农民就地务工问题,让小小白萝卜种下大“钱”景,为农安县调优种植业结构注入新活力。
农安县胡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张秀波说:“我们合作社从2013年开始种植白萝卜,从当时的五六十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白萝卜多数销售到沈阳、牡丹江、山东等地。合作社还雇佣20多名农民,疫情期间我们买了防护服,督促农民戴好口罩,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保障。”
据悉,今年,农安县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统筹做好经济作物和反季果蔬生产管理工作,指导农户适当增加大棚草莓、火锅菜等高附加值的作物种植,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进一步提升经济作物质量效益。截至目前,农安县今年第一季度总产量2326.5吨,总产值达524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