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 3羊道走出致富

16岁那年,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的刘入源因为少不更事,在家乡的小河里炸鱼,结果却把自己的右手掌炸没了。

变成了残疾人的刘入源常常静静地坐在屋边,思考着今后漫漫的人生路。2000年,他到玉林市卫生学校学习,想以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学成毕业后,因为残疾,他找不到工作,这让他非常痛苦。

为了摆脱困境,2006年,刘入源在母亲的鼓励下借钱在镇上开了一家茶庄。以茶清愁,以茶润苦,刘入源慢慢地在痛苦中看到了希望:我虽然没有了右手,但我还有左手,一样能干事业。

2009年10月的一天,几个朋友到茶庄跟刘入源闲聊。一个朋友的话,点燃了他的创业梦想:“玉林地区秸秆资源丰富,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花生藤、香蕉叶等饲草资源十分丰富,何不向养殖业进军呢?”朋友还告诉他,养羊比养鸡养猪好。

刘入源当时就心动了。他查资料,找技术,发现圈养山羊用地少,成本低。当月,他就用自己开茶馆得来的钱,从广西畜牧研究所种养场引进了31头澳大利亚“努比亚”黑山羊种羊,又租地130亩,在山上按标准建起了4间圈养羊的羊舍。

初次养羊,刘入源并没有养殖经验。一个月后,31头优良种羊全部因故死亡,几万元资金打了水漂。为了摸清羊群死亡的原因,他带着标本到南宁请专家化验解剖,自己也上网查找原因。并再次筹集了几万元资金,购进了30多头纯种隆林黑山羊。可是半年后,当羊群数量发展到60头羊时,不知什么缘故,又有30头羊陆续死了。他从南宁请来专家,最终找出了羊生病的原因。

为把种羊场搞好,刘入源起早摸黑,时刻关注种羊的状况,记录各种数据,分析研究。经过一年来不懈的努力,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0年夏天,他向农村信用社贷款20万元,再次引进优质种羊,进行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品种改良项目的研究。杂交培养出来的山羊,个体大,抗病力强,性情温驯,容易养殖。

“把羊当猪养,把草当粮种!”这是刘入源的养羊经验。在刘入源看来,传统的放养羊的方式看似简单,但其中却有不少隐患,羊有可能误食毒草或是毒虫,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或中毒,这也是放养模式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栏舍,羊要“高高在上”,距离地面约有一米高,而且底部采用中间有空隙的木条铺设。这种高床养殖饲养模式是根据羊的生活习性而设计。为了让羊吃得好、长得快,刘入源还想办法发明了一种“精料”,先用木薯发酵,再把甘蔗叶、玉米秸秆、花生苗、黄豆苗等农作物下脚料粉碎后按分量与牧草混合在一起,这种饲料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粗纤维,能给羊提供充足的营养。

猪舍里养的不是猪,而是羊;地里种的不是水稻,是牧草……现在,博白县水产畜牧兽医局正把他的养羊模式推广到全县。

致富能人的创业经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陈江

他们是上过中央电视台《致富经》节目的致富能人。他们的创业过程曲折感人。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实现创富的梦想?他们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启迪意义?近日,在自治区科协主办的第23届广西科技大集上,几位致富明星在灵山县向有志于创业的农民,讲述了他们精彩的创富故事。

奇思妙想 1给山鸡戴上眼镜

黄光耀,从小生活在天峨县向阳镇治安村平东屯。2005年,龙滩水电站开工建设,黄光耀和全县3万移民兄弟一样,挥泪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举家迁移到移民安置点居住。

失去了土地,移民如何生存和发展?此时,30岁的黄光耀萌发了孵化、驯养山鸡的念头。而他的目标,就是本地的山鸡品种——六画山鸡。

六画山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野味浓郁,且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是野味中的名贵之品。

说干就干!2005年7月,黄光耀从山上捕捉到40羽野种山鸡,在自家楼顶搭上鸡舍搞起了六画山鸡的养殖。在当地有关部门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他驯养的野山鸡全部成活、产蛋率很高,当年就发展鸡苗300多羽,年底出栏商品鸡便有了两万元的纯收入,挖到了“第一桶金”。

小试成功。2007年,黄光耀有了做大养殖业的想法,他征地、建鸡舍、买鸡苗、跑销售,把所得的收益都投入到扩大养殖基地的建设中,并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创业初期,黄光耀遇到的难题是如何提高产量。山鸡的产蛋时间太短,仅限春夏两季,且受场地影响,遇到刮风下雨,鸡的产蛋率受到很大影响。于是,他聘请了广西大学的两位专家做技术指导,兴建起现代化的鸡舍。

山鸡天性争强好斗,打架时经常会相互把对方的羽毛啄光,导致山鸡掉价。黄光耀为此很烦恼。怎样让山鸡保持羽毛丰满漂亮、实现高价上市呢?他认真观察,发现山鸡打斗的时候,喜欢迅速攻击前方,于是他灵机一动,给山鸡统一戴上小巧的眼镜。

山鸡戴上眼镜后,只能看见上下左右,看不见前方的山鸡也就少了打斗,山鸡漂亮的羽毛自然也就保住了。每只山鸡售价由原先的每羽最高50元涨到120元,每一只鸡苗由原先的20元涨到30元,扣除每只80元的成本,每只商品山鸡也有30多元的利润。

如今,黄光耀的企业拥有六画山鸡繁育基地一个、肉山鸡生产基地两个、配套种植基地一个。2011年,他实现年收入30万元;2012年,收入激增到100多万元;2013年,由于鸡舍、种鸡数量翻番,规模扩大,预计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另辟蹊径 2“天鹅湖”畔畅想曲

在南宁大王滩,有一个全国最大的天鹅人工培育基地。偌大的水面上,高贵的天鹅在主人刘武的指挥下,或展翅高飞,或翩翩起舞,优美的姿态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刘武大学一毕业便到南宁市一家银行工作,没几年单位就给分了房,还配了车。可他却不安份,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刘武从小喜欢小鸟,小时候上课,印象最深的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他从一部纪录片上了解到,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捕杀,世界上仅余6种天鹅。经过一番思考,刘武毅然决定:要辞去工作,专门培育、饲养天鹅!

这个天方夜谭的想法让他父母气得要发疯。然而,一位朋友的支持却给了刘武信心。他告诉刘武,青海湖的鸟岛每逢节日会吸引很多游客,每天光是门票收入就有几十万。如果养天鹅能带动旅游产业,前景一定会非常好!

2004年春天,刘武从单位辞职后,开始四处奔走寻找适合天鹅生长的地方。在考察很多湖泊、水库及河道水域后,他找到了大王滩作为自己的养殖基地。可是,到哪里去寻找天鹅?

寻访了大半个中国,刘武最终在一位鸟类专家指点下,来到了齐齐哈尔的扎龙湿地。在那里,他一住就是90天,和天鹅朝夕相处,专心观察、了解它们的各种生活习性,跟当地人学习野生天鹅的驯化技术。3个月后,慢慢掌握了天鹅的孵化养殖、抗病防疫及驯化等技术。

从扎龙买回1000枚天鹅蛋,刘武在专家指导下,第一次竟然孵出了800多只天鹅宝宝。2005年秋天,天鹅发展到2000多只,到了2006年,数量骤然增至5000只。

5000天鹅,每天需要堆得小山一样高的饲料来喂养,刘武多年积攒的1000多万元家底很快花光,还要到银行贷款600万元。为了省钱,刘武和工人一起开荒种地,种老玉米和小西瓜喂天鹅,吃方便面,抽两元一包的劣质香烟。他衣着破烂,脸被晒得像黑人。

2006年5月,大王滩天鹅的照片被人放到网上后,引起了轰动,吸引了大批天南地北的驴友。“大王滩天鹅湖”景点从此火了起来,连欧洲不少旅游网站都极力推荐。

如今,刘武培育出的天鹅就有一万多只,远远超过青海湖鸟岛的天鹅数量。而刘武通过保护珍稀鸟类拉动当地旅游的做法,也吸引了国外投资商的兴趣,纷纷要求与他联营。目前刘武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地开办了15家分公司,共养天鹅两万多只。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