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明
近年来,鳗鱼的养殖管理及疾病防治问题一直困扰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工厂化健康养殖鳗鱼是采用现代工业技术、生物学技术等,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系统中高密度养殖健康的鳗鱼,并对全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管理的一种无污染的健康养殖生产方式。
一、鳗池的选择与消毒
1. 鳗池选择。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捷的养殖场。鳗池采用水泥池大棚温室结构进行养殖。
2. 鳗池消毒。在鳗苗下池前用过磷酸钙对新水泥池进行消毒,蓄满水后按每立方米水体1千克的比例加入过磷酸钙,浸池1~2天,放掉旧水注入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二、鳗苗的培育
1. 鳗苗消毒。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因擦伤而感染诱发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放养时必须进行消毒,增强鳗苗抗病力。消毒方法采用碘制剂或食盐等进行全池泼洒药浴,消毒时间在鳗苗下池后的当天傍晚进行。
2. 鳗苗放养密度。流水式水泥池养殖自然条件比较好,鳗苗放养密度为900~1000克/平方米,低密度放养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但在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要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加强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3. 鳗苗的饲养。鳗苗饲养初期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红虫,开始时每天4次,然后逐步变为每天上、下午各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左右。
在饲养过程中,要对鳗苗进行训练,通过在鳗池边建1个饲料台,训练鳗苗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夜间吃食改为白天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50天左右进行1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进行分级饲养培育,确保鳗苗规格相对整齐。
三、成鳗投喂管理
1. 鳗种放养。鳗种放养前,应对鳗池和鳗种进行药物消毒,然后才能放入鳗池饲养。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水温13℃以上时进行。放养密度视鳗池条件、鳗种规格等因素确定,考虑到是流水池并且设备良好,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10~13千克。
2. 饲料投喂。投喂采用“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每天上午9时左右投喂1次,把人工配合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同时要根据鳗鱼每天摄食情况做适当调整。早春或晚秋水温较低时,或水温超过30℃时,日投饲量可酌情减少。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20分钟能吃完为宜。
3. 轮捕轮放。鳗鱼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必须采取分期放养、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等措施。一般每隔40天分级分稀1次,使同池鳗鱼规格整齐、密度合理。操作时要小心细致,防止损伤鱼体,造成病菌感染,影响鳗鱼生长发育。
四、鳗鱼养殖管理
1. 勤巡塘、勤观察。每天巡塘分早、中、晚3次,看池水透明度,看水中浮游生物量,观察水面有无鳗鱼吐出的食物和粪便,预防“泛池”现象发生。
2. 加强微囊藻培养。由于鳗池水中的溶氧来源主要依靠微囊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因此,在鳗池中要施一些铵态氮肥(如硫酸铵),进行强化肥育,促使微囊藻迅速繁殖和生长,从而增加水中溶氧,促进鳗鱼生长发育。
3. 定期检测水质。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鳗鱼正常摄食、生长。为了保证养殖池水质,一般要求2~3天检测1次,发现问题可采取大换水加强排污,或利用水质改良剂等进行处理调节,防止水质恶化。
4. 适时开启增氧机。夏季、秋初是一年中高温时段,这时段鳗鱼耗氧量最高,必须全天候开动增氧机,确保上下层水体交换,做好增氧补给工作,防止鳗鱼缺氧浮头现象发生;秋末、冬季低温时,要加深池水并保持一定的肥度,可增加保温性能。平时要经常进行池水更换,保持池水清洁。
5. 掌握水色。要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和严格控制浮游动植物繁殖。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鳗池中混养一些鲢鱼、鳙鱼,每667平方米(1亩)可混养40尾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换水时,应将池水中的残饵、粪便排出池外,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为鳗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鳗鱼病害防控
1. 车轮虫病。车轮虫病是鱼类常见的原虫病,严重时寄主分泌大量黏液,在鱼体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成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满黏液,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防治方法:(1)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施肥,同时用生石灰清塘对预防车轮虫病有较好的效果。(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7毫克/升,可杀灭体表和鳃上的车轮虫。(3)水深1米的鱼池,用生韭菜3~4.5千克,捣烂后加食盐85克拌匀,全池泼洒。
2. 烂鳃病。病鱼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往往充血。防治方法:(1)于发病季节定期用漂白粉挂篓。(2)用二氧化氯50~100克/667平方米·米,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3)用强效杀虫灵0.01~0.02毫克/升全池泼洒。
3. 水霉病。由水霉菌引起,病鳗尾部、鳍以至躯干附着棉絮状的白色菌丝,皮肤黏液分泌明显增多,病鳗游动缓慢,食欲减少或拒食,最后衰竭死亡。防治方法:(1)鳗池定期消毒,用25~30毫克/升甲醛溶液全池泼洒。(2)用水霉净125~170毫升/667平方米·米,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3)把发病鳗池水温提高到28~32℃,持续1周以上可治愈,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