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石门县夹山镇汉丰村汉阳十组的脱贫户周常春带领几名建筑工人,顶着烈日再次来到用于收储柑橘的遮阳棚里,将几处破损的外壁修缮一新,为明年的收储工作做准备。
2014年,周常春一家因为家庭贫困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开始后,时任镇扶贫办主任的唐红成了他家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在唐红的帮助下,周常春通过各级相关部门审核,在自家屋前打上了水泥坪,修起了400多平方米的遮阳棚,柑橘供应链前端的洗果、包装、装箱、码橘均可在坪上完成,且一次性可存储柑橘15万公斤。光是帮村民暂管柑橘的储存收入,一年就可以为家里增收2万多元。
帮扶责任人走访帮扶对象
“ 脱贫户和监测户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我们乡村振兴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就如周常春家一样,我们始终坚持‘鱼’‘渔’双授协同机制为抓手,通过‘输血式+造血式’的双向举措,精准引导结对帮扶对象就业、创业达到增收效果,这场‘双向奔赴’,成就了一段段扶贫佳话,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兴庭说。
送岗+创岗 实现就业脱贫愿景
“结对帮扶工作中,不仅要为帮扶对象送岗,还要在没有合适岗位的情况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扶贫对象创岗,让他们实现真正的长效脱贫!”徐兴庭说。
鼎城区花岩溪镇党家庵村位于花岩溪镇东面,由原黄鹤桥、芭蕉、党家庵三村合并而成,该村属于典型的山区乡村,楠竹资源丰富。
近几年来,党家庵村村支“两委”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不仅促进了就业,也美化了乡村环境。“我们通过多方调研,最终决定在‘家’‘庭’两字上做好文章,以家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依靠农家后院做资源地、产业地,让村民在美丽庭院里发展‘美丽经济’。”党总支书记沈玮介绍。
目前,党家庵村竹篱笆加工已接到定制订单60余万元,累计长度超过20000米。该村生产的竹篱笆不仅在鼎城区内销售,更是远销益阳市等省内其他城市,为参与到竹篱笆生产的家庭特别是72户脱贫户和6户监测户提供了全新的增收平台和工作岗位,平均每户增收5000余元。
2021年,时任修梅镇镇长的田杰在走访仙女村时,村总支书记杨仁华无意之中谈到杨翠明一家的特殊情况。杨翠明是临澧县修梅镇仙女村肖家组村民,48岁,2016年其妻李春华检查出乳腺癌,住院一次性花费3.5万元,后续每年至少需要2000多元的药费;2020年11月,杨翠明检查出尿毒症,每个月都要定期透析,每年医疗费约需2.6万元,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田杰把杨翠明一家的情况听进了心里,当即表示:“杨翠明一家我来帮扶!”田杰对杨翠明的家庭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要扶贫,先治病。杨翠明母亲辛大英患有高血压,田杰便为其联系家庭医生获得签约服务;杨翠明患尿毒症,就为其申请大病医保、大病救助金,保证病有所医;李春华身患重病,不能干重体力劳动,于是将其纳入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同时给李春华介绍县城务工信息(地下商城工作)。在田杰的帮助下,杨翠明一家的年收入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谓“帮扶先扶志”,“志”从哪里来?“‘志’必须从帮扶对象的长效增收上来,为帮扶对象推荐合适的岗位,如果没有合适的岗位,创造岗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临澧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徐志华如是说。
就目前全市情况来看,各县市区的帮扶干部都已经找到了结对帮扶的真谛,大家都在送岗和创岗上双管齐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群众中创下了绝佳的口碑。
搭台+产业 打通创业致富通道
结对帮扶的初始阶段是帮助就业,终极阶段就是为帮扶对象搭建平台,挖掘项目,发展产业,实现1+1>2的社会效果。
1989年,正值壮年的孙昌杰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不便,更是对其生活信心的打击。2018年,他的儿子又意外去世,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坍塌,日子一时之间非常艰难。
2020年,澧县火连坡镇澧淞村开始集体发展石菖蒲产业,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结合孙昌杰家实际情况,马上为其制定了增收致富的“一户一方案”——在他家附近的一方五分田周边种植中药材石菖蒲。
2021年9月,孙昌杰的帮扶责任人因工作调动更换成了村主任张健清。2022年春天,正是石菖蒲种植的良好时机,由于村里推广种植药材颇有成效,一些农户也想尝试种植石菖蒲。张健清立刻想到孙昌杰家里石菖蒲长势良好,很适合作为种苗。于是他马上和孙昌杰联系,结果只挖了三分田的石菖蒲便卖出了14000多元。当年10月,种植规模达到两亩的石菖蒲终于真正成材,张健清兜底销售又卖出了一万多元。
“叶老师,我们家今年的富硒油菜丰收了,产量较往年高出了20%。”近日,桃源县漳江街道均田坪村村民罗双秋站在自家40亩富硒油菜田里,望着一车车收割下的油菜籽,忍不住给叶邦兴打电话报喜。
帮扶责任人指导帮扶对象种植优质玉米
叶邦兴是高级农艺师,是罗双秋的帮扶责任人。多年来,叶邦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在产业帮扶上下功夫,技术引领,精准施策,帮助众多农户在田地里开出一朵朵“致富花”。
2019年至2021年,叶邦兴担任桃源县漳江街道均田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的同时,他将眼光瞄准了产业发展。均田坪村的罗双秋早年因慢性病失去劳动能力,一直未婚,母子俩相依为命。2018年,其母亲过世后,罗双秋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叶邦兴经常往罗双秋家里跑,与其拉家常,鼓励他发展富硒油菜产业。2019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罗双秋申请到小额信贷5万元,种植了40亩富硒油菜。2020年5月,罗双秋获得种植效益1.6万元。
驻村工作期间,叶邦兴积极示范推广玉米(或高粱)+大豆+油菜(或芥菜)等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引导农户种植黑黄豆、土豆、红薯、绿豆、苦荞等富硒旱粮作物。同时,他将自己和团队选育出的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颁证的油菜新品种“景油99”,免费赠与乡亲们试种,提高油菜产量,增加收入。2021年,均田坪村整体脱贫。
提高技能,搭建平台,让帮扶对象既有勤劳致富的“十八般武艺”,又有一展发家才能的平台,才是乡村振兴决战巅峰的制胜法宝。
“为了帮助脱贫户和监测户早日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全市各县市区经常组织师资定期上门讲授电商创业、养殖种植、创业指导等业务课程,提技效果显著。我们通过政府给政策、给平台、立产业的新型帮扶模式,帮助有能力的帮扶对象进行创业,实现小康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徐兴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