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富
新
门
路
“拱
仲夏时节
走近庐江县白湖镇陶冲村木生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放眼望去,群岭起伏,峰峦叠翠,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
生态养殖基地
6月23日,在陶冲村第一书记向阳的带领下,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笔者来到位于陶冲村大洼村民组发火山的农场野猪生态养殖基地。
茂密的森林深处,树身挺拔,空气清新,不时看见野猪跑来跑去,有的在悠闲散步,有的在追逐撒欢,有的在嬉戏觅食,好不热闹。
笔者发现,这些野猪个个体型健硕,在藤条灌丛中来回穿梭。
农场的“主人”刘大烈看着眼前的一幕,脸上掩饰不住开心的笑容。
刘大烈告诉笔者,这些野猪饿了就啃食树下的各类鲜味美食,困了就在树下打个盹或美美地睡上一大觉,烦了就满山遍野疯跑一阵散散心……
“野猪吃的是野生山珍,喝的是天然泉水,每天将山林当成运动场,待遇可高了。”刘大烈喜滋滋地说。
刘大烈是庐江县土生土长的农民。几年前,他带着在外摸爬滚打多年积攒的500多万元资金返乡创业,在陶冲村租了320亩林场,搞起了林下生态养殖。
发火山植被茂盛,坡缓沟浅。“当初就是看好了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搞原生态养殖,才决定将发火山作为林下养猪基地的。”刘大烈打开了话匣子。
说干就干,刘大烈从建猪舍到建钢丝网围栏及相关配套设施,走上绿色生态养殖路。
“这些都是当地黑猪(土母)和野猪(纯种公)杂交后生下的‘二代野猪’。” 刘大烈指着一群在山坡上活蹦乱跳的野猪告诉笔者。
刘大烈说,每天一大早,野猪就到山林里觅食、游玩。下午5点以后,会回到食物投放点集中“用餐”。
为了保证野猪肉的质量,刘大烈给猪吃的是甜玉米、南瓜和麦麸等。按刘大烈话来说,他采取的这种方法叫“自然养殖法”。
“发火山上桃树、葛藤和野菜满山都是。野猪基本上都是在山上觅食糊口,所以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刘大烈边走边和笔者“唠嗑”。
“放养模式使野猪保证了足够的运动量,瘦肉率和肉质都比普通猪肉要好得多。”刘大烈说,与圈养的方法比起来,林下放养的野猪更健康,营养也更全面。
据刘大烈介绍,野猪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猪肉的味道鲜美,但是生长周期慢,“一头野猪从出生到出栏差不多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林下养猪回归了野猪的原生态,所以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刘大烈乐呵呵地说。
“钱景”辽阔
有别于传统农业产品供销方式,刘大烈还大胆进行尝试,实行整猪屠宰分割,不进超市、不进菜场、不进餐馆,将猪肉直接从屠宰工厂配送到餐桌上。
“每逢春节临近,我们就通过微商形式销售野猪,不仅知名度打开了,客户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刘大烈说,现在都卖到省外了,还有点供不上了。
刘大烈透露,把野猪在春节前销售给客户,利润要比新鲜野猪肉高10%左右。他自豪地说:“目前我养的野猪是不愁卖的,而且大都是回头客。”
坚持生态养殖理念,刘大烈放养的野猪受到了众多客户的青睐。他算了笔账:仅去年一年,农场就宰杀生猪150头,纯收入达到60余万元。
谈及未来的打算,刘大烈充满信心:“今后,我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大野猪养殖产业,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发展野猪养殖增收致富。”
“放养野猪,一方面有利于猪生长,另一方面通过猪肥的滋养,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向阳对笔者说。
向阳以为,木生种植养殖家庭农场通过经营林下经济,以林养殖、以养促林,在林中淘出“黄金”,试探出了“靠山吃山”的新吃法,“钱景”辽阔。
木生种植养殖家庭农场只是庐江县发展林下经济、点“绿”成“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庐江县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提高林地使用率,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林下经济已成为庐江县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生产力’。”庐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夏泽银说,林下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夏泽银说,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出了“地上摇钱树,林下聚宝盆”的新景观。
下一步,庐江县将加大林下经济发展力度,由单一林业经济向复合林区经济转变,真正挖掘绿色“金矿”,全面实现林区增效、林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END
记者/赵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