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30日消息(记者 吴兴)排浦镇位于海南儋州西部沿海区域,当地海洋生物与有益藻菌类丰富,这里的鸭子多以小鱼、小虾、小蟹、小螺等高蛋白海洋生物为食,产下的鸭蛋腌制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借助品牌效应,陈汉洲注册了“跑海鸭蛋”商标,并通过半手工、半古法腌制方式,让咸鸭蛋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销量一路走高。2018年销售60万枚,2019年销售105万枚,2020年截至11月销售200万枚……受欢迎的跑海鸭蛋,也成为海南爱心扶贫网2020十大爆款产品之一。
“跑海鸭蛋”产业,正带着53户贫困户奔向小康生活。
海南爱心扶贫网2020十大爆款产品——跑海鸭蛋
打造品牌升级产业 跑海鸭蛋销往全国
“跑出”品牌效应的跑海鸭蛋产业,已成为儋州九大品牌农产品之一。而这,离不开陈汉洲的付出。
陈汉洲是儋州市排浦镇禾丰村委会打腊村人,大学毕业后,闯过深圳,又回到海南,成为本地种植户。
打腊村位于儋州西北部,离海边不远。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汉洲发现,每逢潮水退去,沿海滩涂上就会留下大量小鱼、小虾、小蟹、小螺等高蛋白海洋生物,在海边的鸭群吃了这些美餐,营养更加丰富。从中发现新商机的陈汉洲,自2011年开始养殖跑海鸭,并以家庭作坊形式生产咸鸭蛋。此后陈汉洲的养殖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可就在养殖的第二年,遇上当地咸鸭蛋滞销,此时他意识到,要想把咸鸭蛋推出市场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经过3年经营,2015年,陈汉洲结合原生态养鸭方式,注册“跑海鸭蛋”商标,借助品牌效应打开咸鸭蛋的销路。2018年开始,陈汉洲通过网络售卖。
腌制的咸鸭蛋走向全国,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鸭蛋的口味不被客户接受。“北方人喜欢偏咸的,南方喜欢淡一点的。”陈汉洲说,根据不同地区食客饮食习惯,他调出不同配料。销往河北、北京等地区,就在腌制缸中多放些盐,销往四川、重庆等地区则加辣椒,在众多口味中甚至还有“五香味”的咸鸭蛋。
自此跑海鸭蛋销量逐年增长,2018年销售60万枚,2019年销售105万枚,2020年截至11月销售200万枚……为了让消费品尝更多跑海鸭蛋系列产品,产业不断向精深加工的方向转型升级,将鸭蛋加工成蛋黄、真空熟蛋、皮蛋等多种产品。
已包装好,准备销往全国各地的跑海鸭蛋。受访者供图
跑海咸鸭蛋“带着”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我们腌制的鸭蛋,每到端午和中秋,都会有大量订单。”陈汉洲说,忙碌时,一天需要制作1.5万枚咸鸭蛋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跑海鸭蛋销量逐年增加,需要更多的鸭蛋来补充市场。此前,陈汉洲发起建立了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经营,不断吸纳周边村小组村民加入。如今已逐步扩大到儋州6个沿海乡镇,在排浦、新州、木棠、光村等沿海乡镇建立6个跑海鸭蛋生产基地。同时,合作社了建设1100平方米,日能加工8万枚蛋的半自动加工厂,保障5万只跑海鸭产下的鸭蛋充足供应市场。
跑海鸭蛋在全国热销的同时,儋州市排浦镇的53户贫困户,也尝到了咸鸭蛋的“甜头”。陈伟是打腊村的村民,家中7口人,4个孩子正在读书,全家主要收入源为种植的冬瓜、秋葵和小南瓜。“种植农产品收入不稳定。”陈伟说,当时全家年收入3万元。2014年,他加入到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当地政府扶持,第一年免费领了1000只鸭苗,夫妻俩起早贪黑,养殖场第二年就有了收益。
此前从未涉足过养殖业,陈伟收益快得益于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典型示范基地,在这里农户们可以相互学习交流,传送双关经验等,让农户更快学习到养殖知识。通过“扶智”,让陈伟少走了不少弯路。
“有了技术支持,可以放手去干了。”陈伟说,没过多久,他扩大养殖规模,将数量增加到2000只。养殖场的跑海鸭每天都会下蛋,合作社会定期来收蛋。不仅如此,3年以上的老鸭和鸭粪,合作社也全部按市场价收购,这既保障贫困户的收入,也带动了积极性。2000只鸭子每年能给陈伟带来5-6万元的收入。在当地“扶贫+扶智”的帮扶模式下,今年年初,陈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同时,合作社帮扶的排浦镇其他52户贫困户,也陆续摘掉贫困帽子。
跑海鸭蛋已形成“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产业。陈汉洲介绍,下一步,将在省中科院畜牧处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现代、绿色、生态的标准养殖基地,不断做大做强生态养殖产业,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