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碗容 黄士峰 通讯员 周肖荣 陈洁

“冉专家你们来了!你们看看这刚产下的鸡蛋。”今日一大早,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磨盘寨村绿然梦家庭农场,57岁的黄陂区磨盘种养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杜象迪,就迎来了六名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几年前,正是他们,让解甲归田准备轻轻松松过“向往的生活”的杜象迪,开启了新的事业。如今,杜象迪的合作社已经颇具规模,年利润达数百万元,还带动当地乡亲致富。

土鸡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养殖土鸡故事简介_致富养殖土鸡故事视频

武汉市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户土鸡养殖

跟着专家二次创业

“我们跟老杜的故事要从5年前说起。”特派员冉志平回忆。2015年,武汉市农科院组织农业技术培训,52岁的杜象迪是班里最爱学习的学生,今天一起前往的武汉市科技特派员陈洁和何斌都曾给他上过课。“每次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课后也常来问各种问题,我就觉得这个老同志很勤奋刻苦。”冉志平说。

当时,在武汉开公司打拼多年的杜象迪,才回到家乡不久,本打算回家种种田,过过安稳日子。“去上课,原本只是自己有种田的兴趣,想学点技术。没想到专家都鼓励我,还是要专业化、规模化,让我燃起了干农业的激情。”杜象迪说。

有了技术指导,杜象迪的二次创业起步很稳。到了2017年,武汉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武汉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冉志平、童伟文、周华和周莉组成的帮扶团队,每个月都会来一次杜象迪的农场,让他越干越有劲。“每次过去路上要2小时,去了后就让老杜带着我们去看看养的鸡和猪。”童伟文回忆,在他们的指导下,杜象迪种茶叶、养土鸡,还在鱼塘里养殖四大家鱼和甲鱼。

“我最感谢的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1000多头生猪都健健康康。”杜象迪说。昨日,冉志平再次查看了杜象迪的猪舍,“这个季节一定要特别留意饲料的水分,武汉高温,喂养前要闻一闻饲料有没有异味。”冉志平还跟记者介绍,武汉市农科院畜牧所30余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紧密对接黄陂、江夏、新洲、东西湖等地19个畜禽养殖企业/合作社,发挥农科优势,助力科技扶贫。

土鸡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养殖土鸡故事视频_致富养殖土鸡故事简介

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冉志平指导杜象迪生猪养殖

帮助农民家门口就业

2019年,杜象迪的农场共销售了1500头生猪,今年预计达到2000头。“老杜的农场发展得非常好,每年盈利数百万元。他能吃苦,养猪养鸡等累活脏活自己干。他也很有想法,主动学习,不盲目扩张规模。”周莉告诉记者。

“以前我只是个小老板,没想到回到农村却干出了一番事业,所以再累都高兴。”杜象迪说,农场发展起来了,他也开始思考如何给父老乡亲谋福利。招聘当地贫困户到农场工作便是最直接的办法。

记者在农场看到,年近70岁的当地居民陈立国,工作是喂猪和喂鸡。“我刚喂鸡了,这会准备去捡蛋。在这里工作很轻松,我年纪大了,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真的很好。”陈大伯说,他每个月的工资有3700元,农场像他这样常驻的工人有8个人,用工高峰期时有60个人。

致富养殖土鸡故事简介_土鸡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养殖土鸡故事视频

陈大伯和武汉市科技特派员交流

今年疫情期间,杜象迪也给村里做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合作社是疫情期间黄陂区的保供单位,给当地提供了300多头生猪,2万斤鱼和3千鸡和鸡蛋。“我们听村民说,老杜的猪肉是19元一斤卖,鸡蛋1.5元一个,他都是最低价格出售。”周华说,看到这一切,让科技特派员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