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深秋时节,凉意渐露,在泗县黄圩镇武圩村食用菌培育基地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十几个温室大棚伫立田间。笔者随意走进一个棚子,只见棚内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褐色带着白点点缀的香菇升柄展伞,肆意生长,阵阵菇香扑鼻而来。

安徽泗县:小香菇成为脱贫致富“香饽饽”

“这茬香菇是十月一前后开始采摘的,整个采摘季能持续到来年五月份。”基地负责人许伟说,因为天气渐凉的缘故,香菇的生长速度逐渐放缓,原来间隔一个月一茬的采摘,现在被“拉长”到一个半月左右。延长的生长周期,更有助于养分的积累。“香菇的柄更壮实,菇伞也更肥厚了。”

香菇又名冬菇、花菇,是一种食用真菌,鲜香菇脱水即成干菇。香菇以香味浓郁、肉质厚实、表面平滑、大小均匀等为主要特点。其“肌理玉洁,芳香韵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素有“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称,是中国传统的“山珍”之一,因此广受老百姓的欢迎,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现在人们的日子过好了,对营养价值的要求也变高了,我发展香菇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谈起当初种植香菇的初衷,许伟告诉笔者,自己在浙江接触过香菇种植方面的技术,自此就产生了种植香菇的浓厚兴趣。“小小香菇浑身是宝,这可是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2019年5月,许伟在村子里先期流转了30亩土地,开始了建棚、培植菌棒、下菌种等活计,为了能生产出质优、高产、品相好的香菇,许伟下足了功夫钻研香菇种植技术。一方面自己带着工人“走出去”,多次到浙江庆元的香菇种植基地“取经学艺”,另一方面把人才“请进来”,专门从浙江请来技术人员,为香菇的顺利生长“保驾护航”。“我从一开始走的就是绿色无公害的路子,你看看我这里的菌棒原材料,主要是桃树、槐树等硬杂树枝,加上农作物粉碎秸秆,没有一点的化学添加。”许伟说。当年十月份,落户小村庄的第一茬香菇喜开摘,优质的鲜香菇直接被本地的菜市场和超市预定一空,许伟也在种植香菇的第一年迎来了个“开门红”, 14个棚子收益在一百多万左右。

“现在是香菇第二年开始采摘了,我对今年的收益同样是信心满满。”许伟一边指导工人采摘香菇的技巧,一边拿起身上满是“小伞”的菌棒,乐呵呵地给笔者算起了经济帐,一个菌棒上大概能采摘两斤左右的香菇,一个棚子有八千到一万枚菌棒,按照五元一斤的市场价来算,一个棚子就能收益10万元左右。

满棚飘香的香菇不仅让许伟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也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香饽饽”。今年56岁的孟凡凤,提着满满的一篮子香菇说:“我在这里干活,一天就能挣上一百块钱。俺一个农村妇女,都快能赶上一个劳动力的工资啦。”在基地里,像孟凡凤这样在家门口挣上工资的工人有二十来个人,贫困户有六个人。

眼下,基地已经形成菌棒制作、香菇培育、冷链运输等种植、存储、 销售等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你看看那边正在建设的棚子,是我们的二期工程,等建设完成以后,我们的香菇种植面积能达到120亩。”许伟说,那时候,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都能来我这里打工挣钱,让小蘑菇也能实现增收大梦想。(单珊 吴天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