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发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一文
聚焦云南省普洱市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
文章称
再次读诵这座誓词碑上的铭文
这些文字依然令人震撼
……
普洱各民族同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像石榴籽一样
紧紧拥抱在一起、融合在一起
实现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和社会文明进步
全文如下
民族团结誓词碑
矗立在宁洱县城西北方
在蓝天白云下或暴风骤雨中自带气场
显示出沉稳、向上的生命力
民族团结誓词碑已成为当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曹竞予 摄
宁洱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其所在的云南省普洱市,与缅甸、老挝、越南交界;北回归线横贯,澜沧江纵切。
1950年秋,普洱专区的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跋涉数月前往首都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一路见闻深深激励了大家。返回普洱后,观礼团参加了“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在1951年新年到来之际,300余名各民族和各方面代表歃血为盟、立碑铭誓。
这座誓词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铭文与签名一直留存至今:“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70年过去了,一字一句地再次读诵,这些文字依然令人震撼。
……
雨季中我进入普洱。依靠丰富的人与自然风貌,这里成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在中国申遗名单上,景迈山古茶林排在前列。来到普洱时,游人不是很多,这为我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机缘,可以简单而不受干扰地了解本地的生活。
团结带来了什么?
思茅区第二小学门前的斑马线跨了两条车道。2017年8月17日,正在过马路的小朋友查欣辰看到车辆让行,通过后又转身向司机鞠躬致谢。这段情景恰巧被行车记录仪拍下,成了被人热议的话题。
反复看过那段录像之后,我决定去实地验证一番。那里位于振兴大道和月光路的交叉口,是思茅的城中区地段。夕阳余晖中,我带着设备拍摄了9分钟:在我镜头中的每一辆过路车,只要斑马线上有行人经过,全都停下来;没有一辆车恼人地按喇叭。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也长期、固定地做类似记录,研判身边的“团结与进步”——至少可以说,我在普洱看到的,比我生活的周边只好不差。
那会不会是被我恰好碰上了?带着疑问,我又走进了一家新华书店。普洱新华书店的气氛比想象中还要“热闹”。戴着缎带标识的志愿者,在用手机帮助学生拍摄朗读作业。我静静地当了一回听众。小姑娘声音稚气,文字动情,用了许多动词描述经常遇到的一位马路清洁工:“北风呼呼地刮着,可是她却从这头扫到那头,一刻也不停歇。”
……
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陈飞 摄
我从未来过普洱。如果上网一搜,铺天盖地的信息多是“普洱茶”,但普洱远不只有如此。澜沧江天堑将普洱隔作了东、西两半,我就选择在“两半”都做个停留。
与思茅隔江的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于2020年11月宣布脱贫。县城里有个巨大的露天菜市场,大到要用无人机俯拍才能一窥全貌。周末集市是从前一天傍晚就开始的,吆喝声和各种生鲜与烧烤混杂的香气贯穿昼夜。夜晚十点,我身边的人群川流不息,几乎没人空手离开。至少有一半以上辛劳的摊主是女性,我能大致辨识出来的有傣、彝、布朗、汉和拉祜几个民族。她们摊开巨大的芭蕉叶,将从周边深山和平坝带来的蔬菜、野果和山货,很花心思地摆放整齐;至少一半以上的生鲜和熟食都叫不出名字,我停下询问和讨论一番,总能得到微笑和善意的解答,完全不用担心自己是个“外人”……
这些情景是真实、可信的。平等与尊重,已是日常的一部分,生活的平和,又成为不断进取的基础。普洱各民族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社会文明进步。
在普洱市博物馆的“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展”上,最后一幅展牌这样写着:“我们始终遵循誓言,铭记誓词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今天边疆民族大团结,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迈步前进。”
2021年,民族团结誓词碑迎来了它70岁生日。此时此刻,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请先来看看誓词碑,读过上面的文字,理解铭刻、维护誓词的一代代人,再走进这个新晋“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富含文化多样性的民族大家庭。相信,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同样在今天
《人民日报海外版》04版
还整版报道了
记者进入多民族聚居地云南普洱
介绍当地的
咖啡、百香果与宾弄赛嗨
……
图片从左至右:岩晃和安相一家;普洱少数民族用歌舞祈福新年;普洱少数民族进行拜年活动;孟连神鱼节抓鱼现场;景谷采花泼水节。摄影:齐欣 魏宇亮 李凡 杨丽仙
百香果常被指作西番莲。普洱本地野生百香果就叫“鸡蛋果”。据说这种藤蔓植物开花时间很准,选在上午10时30分左右,成千上万枝花几乎在几分钟内同时开完。
百香果还被称作“热情果”,这是形容它那令人难忘的果香:丰富,炽烈,“团结”了石榴、香蕉、草莓、柠檬、芒果、酸梅等多种水果的韵味。普洱的果农对“热情”还有另外一番理解:它能迅速地结果带来回报。2月栽苗,夏季就摘果,人们的期盼不会耗过5个月。
普洱并不是百香果的传统产区。受年轻消费群体带动,各地需求迅速放大,百香果也就慢慢在当地火了起来。当地菜肴中,煮鸡、煮鱼都可以借百香果调味,用它做凉拌、调果汁很是时髦。
王卫明和谢忠祥现在是“时髦果农”。从他们居住的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民政村营房坡组骑着摩托出发,不到10分钟,就能在山坡上见到相连的各家果园。
百香果园很像葡萄园。果实从鲜绿色时就有袭人香气。我作客王卫明家时,注意力总转回到眼前的百香果上:女主人将新鲜的果子刨开,轻轻洒上一勺野蜂蜜再捧到你眼前,吃完一个就再捧上一个,让人完全没有拒绝的勇气。哈尼族的院落干净整洁。夫妇俩将5亩茶园摆弄得令人艳羡:不施化肥不打药,春茶、秋茶全都是绿色产业。2003年第一个孩子出生,转眼已进入普洱市职教中心攻读林业。眼前,10岁的小女儿依偎在母亲身边,认真观察父母怎样用百香果待客和对话。
种植,仍然是这个家庭的核心生计和未来生活依靠。
王卫明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个年龄的农户,曾经或至今仍同时种着茶叶、苞谷、咖啡、无花果、番石榴,也可能还种植桉树、柑橘和姜。这种一家一户多样种植的现象,在当地具有普遍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社会发展状况的直观体现。
但他此前并没种过百香果。
宁洱镇是县城通往景谷的必经之地。从2019年开始,百香果被大力引进到交通便捷的宁洱镇,也同时融入了“农旅结合”。除百香果外,网上还能买到当地特有的小花糯玉米、黄芯红薯;进入田间,也能看到欢迎采摘的广告牌。在百香果的香氛中我问了关于“百香果”的好多问题:收购价?市场价?网上下单多少钱?外地同行卖得怎样?北京、上海多少钱一公斤?……我东问问西问问,王卫明和谢忠祥坐在我面前又比划又琢磨又算,我觉得把他们俩捆一块也没说明白。这个时候,就显出了当地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短板——在新机遇面前,他们不太懂电商,也还没搞懂那个时髦果子的消费市场。
普洱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这里不仅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更能发现民族地区已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开始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普洱的农业栽培植被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人们印象中,这里应该遍布茶林、橡胶、甘蔗、桉树林以及药材、烤烟和稻田;现在,咖啡、百香果、柠檬、牛油果、坚果种植开始成规模出现。
我在普洱也寻找一些独立成长中的小众咖啡园。尚待成名但很专业、既供应生豆也能提供味道不错的烘焙,这样的厂家并不鲜见。如果说百香果农户只需关注种植与丰产,那这里的咖啡经营者则要在产业链上走得更远,将自己操的心一直延伸到去影响远方的消费习惯。
官勇非常高兴来了个每天喝咖啡的人来看他的“曼宁咖啡”。高海拔咖啡园并不容易抵达。我们开车绕了很久才到了位于孟连县芒信镇芒卡村的贺基小组。芒信紧邻的糯福也早就列在我的采访名单上,是近年来有名的柠檬富产区。“曼宁咖啡”厂区的加工车间整洁有序;咖啡园环绕在原始森林、桉树林、苞谷地还有突如其来的山体塌方间。多重绿色漫过多重山峦,一直跨过国境线延绵到天边。
截至2019年底,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近80万亩,咖啡豆产量5.8万吨,综合产值24.4亿元人民币。但中国的咖啡产量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所以云南小粒咖啡进入全球供应链后,也得与各个国家的传统产区进行行情比对。这就造成了网红农作时常卖不上好价,只得另辟蹊径。云南小粒咖啡被大面积种植在北纬26°以南的暖热河谷沿岸。在普洱、临沧、德宏和保山,多年培育的品种形成独特的风味。官勇一边照常供应生豆,一边直接为顾客提供新鲜烘焙。在微店上,下单才烘焙的咖啡熟豆227克一小袋,也就是0.5磅就可以新鲜寄出。这其中的繁琐、辛苦可想而知。
我在山中看“曼宁咖啡”时,还未去过百香果园;随后和宁洱的王卫明聊天,则一下子联想到了孟连的官勇。栽培景观的变化、时髦产品的快速迭代,不是一个简单的替换过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今,粗放的生产方式受到更多约束;原来只需自给自足、自足自在,现在则要同步远端的市场——你可以将此看做是在经历另一次跨越“直过”。单打独斗肯定没戏。于是,资源越是丰富,越贴靠时尚的前沿,当地希望得到协助互助的愿望就越强烈、越普遍。
我在宁洱采访百香果园,一开始忽略了王卫明身边的谢忠祥。二人田垄相邻,“身份”不一。百香果作为致富新品刚刚引入,人们态度模棱两可。600多农户一统计,才有30多家接受,土地也不过区区70多亩。这时,真就需要有人来“先吃螃蟹”。谢忠祥是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共产党员。村里想到的办法就是成立合作社一起种而且先种起来。所以谢忠祥是示范,王卫明是模仿者。王卫明对新品种与致富的关联有着本能的审视力。他用心观察仔细看,觉得这个事“划得种”、不会亏,作出的判断是对明年收成有信心,于是也就立马加入了进来。
这种情节和故事到处都能听见看见。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宁洱和孟连等地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都在推进“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除农业生产领域外,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教育、健康、人居、生态、就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公共文化产品。
观摩一场深山中的咖啡生豆比赛非常有趣。你能看到各种类型的加工厂,既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也有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经常有出其不意的新人拿到冠军。2019年孟连举行了第一次“咖啡生豆大赛”,从采摘当季孟连产区的咖啡豆开始持续数周。初赛就有22家参加;依加工方式还可将咖啡豆分作水洗、日晒和蜜处理。评委来自中、英、美、澳等国家;参赛、获奖的种植者则来自拉祜、傣、佤、汉多个民族。官勇的“曼宁咖啡”水洗豆就曾参赛并入围获奖——普洱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但各民族之间尊重、依靠与亲情广泛存在于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细节中,“细”到人们习以为常;在面对新挑战时,显示为动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过程。
孟连县景信乡回俄村聚居有傣、拉祜和佤族等民族。全村也种植有咖啡、茶叶、甘蔗、砂仁和澳洲坚果;此外,更因“宾弄赛嗨”闻名。
在那里,有一个细节让人难忘。
孟连有21个民族,也经历了民族“直过”历史阶段。现在的日子与那个时代相比肯定发生了大幅改变,但是“宾弄赛嗨”却稳定延续下来。“宾弄赛嗨”来自傣语,其他民族也各有类似词语来描述:拉祜族语发音是“压搓”,佤族发音则类似“拢阿捏布咧何朋”。它们基本上都指向了同一个表达:“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即不同民族家庭基于日常生产生活需要,自发结交并往往代际相承的互助方式。
岩晃和安相夫妇身着庄重简洁的傣族服装迎接我。他们都在村里出生、成长。这里也是“宾弄赛嗨”的核心区域。如果回溯当初,“宾弄赛嗨”可能始于插秧时繁重的农作,逐渐扩展到生活各个方面。岩晃1972年出生,12岁的时候曾升(出家)为小和尚。那时身边多为稻田,插秧时节短缺人手,“宾弄赛嗨”就会主动前来帮忙。这种关系外人刚刚听闻时会觉得非常神奇。它并非外来引入,也不源自某种规定;没有特别隆重的交拜仪式,却能一代代不中断。不同农时所需要的帮助,彼此早已心中有数,届时“不用叫就来了”。长时间的积累,构成了自生、基层、活跃至今的人居环境。
岩晃和安相家有许多“宾弄赛嗨”,最久的一支拉祜族“宾弄赛嗨”持续了好几代人。
傣族妇女持家能干是有名的。我们围坐在傣家的小桌边,多是女主人安相在发言。从爷爷到父辈至今,与岩晃和安相年纪差不多的拉祜族“宾弄赛嗨”叫扎海。扎海刚刚还来过,就坐在同一张桌子前喝酒喝茶,这次是来议议如何在山上修鱼塘的。
扎海家在哪?安相隔过稻田和鱼塘指向最远、最高的山。现在开车要一个小时,但是当年光着脚板下山,要花上半天。
聊得正酣处我问了个问题:认了“宾弄赛嗨”,以后会不认吗?
我一直到落笔写稿时,都还清晰记得当时安相的表情、语气和声调——为啥会问出这个问题:“不会啊!为什么会不认!”
我被安相话语中瞬间闪现的清澈、诚恳和自信感动到了。“宾弄赛嗨”的本质是源于生产、生活的需求和基于信任的合作。这种沟通、善意、自愿与共识,是这个多民族聚居地共同认同的处世原则,也创造出彼此都看得明白的公共环境和效率。我在宁洱镇采访“先吃螃蟹”的谢忠祥:带头示范有啥回报吗?比如到了销售季节,百香果能卖得更多更贵嘛?在场的人都一起摇头:不,和所有人一个价格——那种互助的气氛,同样侠义而自然。
普洱看到的一切,让人意识到:团结,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做好人好事,也不止于脱贫致富;团结是一种面对挑战的世界观和方法,也通过无数个体的持续认同与实践,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
……
我在普洱的采访过程,产生了持续至今的影响。回到北京以后我做了一件事,长时间与我去过的果园、咖啡园保持联系,也频繁地邮购百香果、黄芯红薯、蜂蜜、香草和小粒咖啡。其中一个目的,是跟踪网络时代的浸入程度;但更多的时候,我成了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我开始接受普洱咖啡,通过宁洱镇的推广平台,向身边的人介绍王卫明和谢忠祥的百香果。不仅让人觉得我挺“时髦”,还能自豪地说出推荐的果实来自哪片果园,甚至能描述出是哪天、由谁来摘下!
民族团结在普洱融进了各民族的血脉,我走进他们身边,仿佛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