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云浪(左一)正在指导群众如何做好温室大棚樱桃坐果后的管理工作。
本报记者 程伟文/图
在村民眼中,他乐善好施,时时为大家所想,处处为群众所急,是实打实给人办实事的人。在村干部心中,他思路开阔、干事沉稳、善于沟通,是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在镇领导心里,他忠厚朴实、敢于担当、人勤腿勤,是引领群众致富的实干家。他就是澄城县冯原镇马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云浪。
“这是我们村脱贫户成百祥家的甜瓜温室大棚,这是村集体经济新建的日光智能温室樱桃示范大棚……”3月17日,跟随成云浪,记者来到了冯原镇马村现代农业示范园。
“如今示范园已发展了150个果蔬温室大棚,一年两茬,每棚每年可为种植户带来5万余元收入。”成云浪自豪地说。
马村位于冯原镇以南12.5公里处,三面沿沟,自然条件较差,是由过去的尖岨村、六家庄村、马村3个村合并而成,是全镇贫困面最大的穷村。全村1035户36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7户1543人。
“我过去在尖岨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4年12月,到合并后的马村任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云浪说,“村大了、人多了,责任更重了。”
为了摸清合并的其余两个村“底子”,成云浪多次与村干部、群众座谈。经过研判,得出了马村当前总体情况: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思想保守,增收渠道狭窄。
要想带领群众一起富,必须要有一支凝聚力强的村班子。为此,他开始健全村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周例会制度。针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党员干部包联制度,并签订帮扶责任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重大工程建设实行“四议两公开”,重要工作广泛听取民意。
为了改善村里基础设施条件,他逐级到县、市、省申报,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
2015年以来,在他的争取下,马村建成了第一眼水井,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结束了马村靠天吃水的历史;引进投资30多万元,衬砌渠道12公里,全村接近70%的耕地变成水浇田;引进投资300多万元,拓宽了进村路,硬化了全村所有巷道,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如何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成了成云浪的当务之急。
“群众要致富,必须要有产业。”成云浪说,“传统农业效益低,利用农闲时节,可以发展效益高的温室大棚。”
2014年,成云浪通过贷款和自筹资金110万元,在村里流转了75亩土地,建起了18个温室大棚。群众起初存在疑虑,成云浪就率先示范在6个温室大棚种植了蔬果。第一年,他平均每棚收入达到5万余元。在成云浪的示范带动下,剩余的12个温室大棚很快被群众抢着认领。
“如今,我们村累计发展温室大棚150个,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年产值达到600万元。”成云浪说。
产业发展了,销路问题如何解决?为了延伸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有远见的成云浪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于2019年10月在村里建成集生产、冷库储藏、销售、观光于一体的果品交易市场。如今,该果品交易市场将全村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在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链上,年户均分红10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60余万元。
熟悉成云浪的人都知道,帮助群众、接济贫困是他的一种生活常态和自觉习惯。
2组村民成夏娃发展温室大棚无钱买肥料,成云浪给他拿出了5000元;村里娃娃结婚,成云浪家的越野车免费使用;逢年过节,他还自购慰问品,亲自送到村里困难党员、孤寡老人家里。多年来,他没有向村里伸手要过任何福利,更没让村里报销任何费用。
在成云浪的引领下,截至2020年底,马村4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清零”。全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下一步,我将实施果库扩容改造,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马村自己的品牌,让马村越来越兴旺,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云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