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峰峻秀、重峦叠翠的国家5A级景区茅山北麓,有一个村庄叫丁庄村。说到丁庄,不得不提这里的“甜蜜产业”——葡萄种植。
从葡甜童乐,萄醉丁庄——中国·句容第九届丁庄葡萄节成功举办到央视直播画卷中的葡萄劳动者丰收的喜悦,丁庄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丁庄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巨变。
近年来因葡萄产业香飘四海,丁庄更是名声鹊起,一串串小小的葡萄架起了一个特色甜蜜产业。从1989年的2亩巨峰葡萄开始,发展到现在的2万亩葡萄,“丁庄葡萄”成为了葡萄种植户们致富的“金果果”。
从烂泥路到“葡萄小镇”的诞生
深秋的丁庄,虽然进入了葡萄种植的休整期,但是这里依旧景色如画。走进茅山镇丁庄村,整洁平坦的柏油路一望无际,“葡萄色”的路灯十分别致,粉刷过的墙壁分外亮丽,一处处设施完备的葡萄文化广场,一幅幅丰富多彩又朴实的文化墙,一个个干净漂亮的农家小院,这样别具特色的“葡萄小镇”让人流连忘返。
丁庄统一规划的房屋颇具特色,走近一户人家,在他家的门牌上,不仅有“文明户”的标志,还有垃圾分类和家风家训的宣传语,让人倍感亲切。小编发现,村里给每家每户设计了精致的窗台,不少农户还种些花花草草来点缀。
“以前哪有这么好的环境呀!村上的路都是烂泥,雨后泥水横流行路难。全村没有路灯,天一黑村民便很少出门。”村民王大妈对村庄的变化深有感触。
丁庄村葡萄种植户王凯告诉小编,2018年5月底丁庄村开始大力度地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葡萄文化广场、葡萄记忆馆、紫樱湖、记忆巷、百花巷、垃圾分类收集亭、干净整洁的厕所、校车停靠处等等为村庄增添了一道道风景。
▲百花巷建设前
▼百花巷建设后
▲紫樱湖建设前
▼紫樱湖建设后
▲葡萄文化广场改造前
▼2葡萄文化广场改造后
从2亩到20000亩
“我家是丁庄村第一批种植葡萄的,应该是1989年开始种葡萄,到现在大概有30年了,当时也就种了两亩多地,喏!就在老方长廊那块,我爸妈两个人在家种植,葡萄嘛?只有巨峰这一个品种。”丁庄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应明抱着茶杯开始回忆起过往。
“19岁出去当兵,当了四年兵,从部队复员就回到丁庄跟着我爸爸种葡萄了。当时听讲我爸爸种葡萄种得蛮好的,况且父亲年龄也大了,政府也很重视,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1988年那个时候我和我爱人还在自家责任田栽秧的。那时候哪有什么葡萄产业,都是种田、种棉花。那个年代,村里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村民收入较低。还是在“老方葡萄”方继生的带动下,开始种起了葡萄。”1995年,曾担任丁庄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毕年胜种下了巨峰葡萄,成为了丁庄村的第一批葡萄种植户其中一员。
(种田的老照片)
“种了之后第三年,1998年就看到有效果了,达到了2000多斤一亩,收入1万块钱一亩,那个时候五块钱一斤,是相当贵了。那个时候卖水稻只有几百块钱一亩。”
近年来,丁庄村不断强化业态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丁庄葡萄”自主品牌。1999年,丁庄村成立“丁庄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成为江苏省的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联合7家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共1927户农户,成立了丁庄万亩葡萄合作联社,种植面积达20000亩。全面形成“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实行“统一品种育苗、统一供药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
“环境整治好了,葡萄种植好了,来我们丁庄采摘葡萄的人多了,葡萄采摘也带动乡村旅游,附近农庄生意都好了起来。”方应明告诉小编。
从传统种植到“葡二代”的主战场
一路驱车,小编跟随王凯来到老毕家庭农场。老毕的媳妇王君正在指导工人搭建新式连栋大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她告诉记者,在采摘期时,这10亩葡萄园一直都是游客主要的采摘区。由于地插式大棚不仅低矮,空间狭小导致游客不方便采摘,再加上葡萄品种老化,趁着葡萄休整期,王君开始了葡萄园的改造工程。
说起这次改造葡萄园的原因,和王君这两年三次东渡日本“取经”有关。去年,王君从公公毕年胜手上正式接管葡萄园,为了让家庭农场的葡萄种植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她在积极请教镇江农科院等相关专家的同时,三次赴日本学习先进葡萄种植技术。在日本学习期间,高效的种植修剪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田间管理模式让王君大开眼见。在劳动力匮乏、成本过高的今天,日本先进的葡萄种植管理技术无疑给葡萄种植行业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因此,她一回国就决定要在自己的葡萄园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带这个头做这个事,要下得了决心。原来我们葡萄园栽种的葡萄多而密,一亩田都有二三十棵的,现在我把葡萄树全部种在中间,一亩田大概七八棵就可以了,而且进行标准化的H型修剪方式,这样可以提高修剪效率,除草机、旋耕机、打药机就可以进场操作,这样全程机械化操作,据我们初步计算,可以节省将近一半以上的劳动力,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毕年胜介绍说。
“我们葡一代都老了,未来都是葡二代、葡三代,我们打好基础,他们创造新的模式,我是有信心的。”老毕边忙着搭棚边说道。
在丁庄村,还有很多像王君、方应明这样的“葡二代”,他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加快了丁庄葡萄种植的技术革新之路。
如今的丁庄葡萄产业不仅是茅山镇的金字招牌,更是句容乃至镇江农业的一张名片。丁庄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省省级生态示范村”、“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句容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丁庄葡萄多次荣获全国葡萄评比金奖、江苏优质水果金奖、江苏名牌产品、江苏水果十大品牌等荣誉称号。2016年,茅山镇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2017年,“丁庄葡萄”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
文/图:王月(部分图片由丁庄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