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农民,如果你脑补的还是手握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形象,那你可真的OUT了。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带你认识一些河北大地上的“新农民”,看看他们如何手握新农具,装满新收获,过上新生活。
●新工具
>>手机变新农具 直播成新农活
7月15日,在巨鹿县南盐池村温室大棚,种植户宋立鹏(左一)和妻子通过手机进行直播销售。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4月9日,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鲤泮庄村的祺和大樱桃种植基地内,村民苏士明使用网络平台直播推销大樱桃。燕都融媒体记者李淑丽通讯员曹建雄摄
尚义县三工地镇刘面焕村的李秀梅正在直播制作莜面窝窝。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在尚义县三工地镇刘面焕村,59岁的李秀梅在自家厨房,面对手机直播制作莜面窝窝。胡麻油、土豆粉、柴鸡蛋,村里的特产通过李秀梅的直播销往全国各地。2014年,刘面焕村还是深度贫困村,人均收入只有2700元,随着电商扶贫的开展,2018年,全村脱贫出列,2019年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
互联网时代,手机在农民手里不仅仅是生活资料,更是生产资料,“新农具”锄开了信息壁垒,“犁”出了新兴技术,帮助农民兄弟“耕”出一片致富新天地。
>>无人机洒农药 农家娃成“飞客”
3月16日,在南和县河郭乡刁庄村,工作人员用植保无人机为麦田喷洒农药。河北日报记者杜柏桦摄
3月10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高玉村麦田里,藁城区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操控植保无人机为麦苗进行一喷综防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河北是小麦种植大省。每年小麦抽穗扬花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这两年,在河北广袤的麦田里,无人机手“飞客”忙碌在田间,用植保机无人机为村民喷洒农药。
广平县种粮大户吕生臣种植了200多亩小麦,过去一到病虫害防治期,就要请20多名工人帮忙喷洒农药,头顶太阳,脚踩泥水,干上七八天,洒一遍药下来,光开给工人的工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用一架植保无人机,一个半小时就能喷洒一遍,农药少用三分之一,省心省钱又环保。
3月16日,在南和县河郭乡刁庄村,工作人员用植保无人机为麦田喷洒农药。河北日报记者杜柏桦摄
2020年4月6日,在沧州泊头市西辛店乡常村梨园内,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为梨花授粉。苑立伟摄
在河北大地上,能够熟练操作植保无人机的“飞客”成了香饽饽。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年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许多农家子弟看好这一专业前来就读,学成后的收入也十分“美丽”。
●新收获
>>红薯叶制茶 废物成宝贝
看到这张照片,你是不是想到了南方的茶厂?告诉你吧,这里是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的茶厂。不过这里生产的茶叶既不是龙井也不是铁观音,而是红薯叶。上面的图片,就是2020年7月8日,村民围在一起搓捻炒制好的红薯叶。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将搓捻好的红薯叶放进烘干箱烘干,这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石家庄市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广泛种植红薯的优势,成立西城仔村农业合作社,将红薯叶变废为宝,创新开发红薯叶茶,提供近100个就业岗位,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泡上一壶红薯叶茶,茶汤润泽,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来,我先干为敬!
>>南方水果结满河北枝头
这朵漂亮的花花,你可能不太熟悉。不过它结出来果实,你一定吃过——火龙果。 河北省科技厅驻张家口市阳原县小庄村工作队供图
这位正在给火龙果花朵人工授粉的,不是南方靓仔,是地道的河北大汉。而这片火龙果扎根生长的土地,也是不海南广西,而是张家口的阳原县。就问你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河北省科技厅驻张家口市阳原县小庄村工作队供图
看枝头累累的果实,就知道这些南方水果在河北生活得挺不错。 河北省科技厅驻张家口市阳原县小庄村工作队供图
这是在在邢台南和县郝桥镇南葭村,游客正在采摘火龙果。 张弛摄
这是生长在衡水市景县种植大棚内的红心火龙果。张梦娟摄
你刚刚买回家的火龙果,说不定就是河北农民的“新收获”。
>>河豚小龙虾 要解馋来河北
喝完红薯叶茶,吃过火龙果,要不要来点河鲜解解馋? 肉质鲜美的河豚?还是让人欲罢不能的麻辣小龙虾?
在人们的印象里,河豚是地道的“江鲜”,“拼死吃河豚”的,也是南方的“老饕”。
刚捞出水的河豚。唐山海都渔业供图
看好喽!这只“气”场强大的河豚,可是在咱河北唐山水域里捞出来的。唐山海都渔业集团也是全国为数不多有资质养殖加工河鲀豚的企业之一。
土地还是这片土地,农民已经不是原来的农民。
如今,像王宝这样有理想、有情怀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渴望收获,更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渴望在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收获丰硕甜美的果实。
一样的丰收
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我们礼赞丰收
更礼赞农民
小康在望
我们要用这样的姿态冲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