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清远、英德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英德麻竹笋百亿产值政策利好,以及政府和金融企业、麻竹笋企业同向发力 ,今年5月至今,英德麻竹笋产销两旺,笋农砍笋卖笋忙得越来越有奔头。
英德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色,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每年的5月到10月是麻竹笋生长的旺季,也是笋农最忙碌的季节。“种笋已经有二三十年时间了。我们两夫妻一天能砍1000多斤笋,一年能赚三到四万元。”67岁的笋农肖亚容是西牛镇流寨村人,她家种了上千棵麻竹笋。记者跟随她来到竹林收获麻竹笋,只见她找到合适的竹笋后,挥舞着砍刀,三两下便砍下一株,利索地剥开笋壳,露出碧绿的笋头和嫩白的笋尖,不一会儿就收获了一袋鲜笋。
据介绍,英德麻竹笋产量极高,鲜笋平均亩产量为3000斤,按照目前平均收购价每斤1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到2500元。“以前市道不好,做了几年笋干才卖几块钱一斤,赚不到钱。而去年笋干卖到四十至五十元一斤,就重新回来种笋,如果笋厂经营正常,鲜笋也能保持每斤1元以上的话,我们对这个产业有信心。”正在鲜笋收购点卖笋的农户刘敬告诉记者,他早些年在外务工,近些年麻竹笋行情好,村里有一户人家种了一千七百多棵麻竹笋,一年收入能达到三十多万元,也让他重拾信心发展竹笋产业。
种植户的信心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笋有了,要如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进行加工销售呢?在西牛镇鼎盛麻竹笋合作社的麻竹笋生产加工基地,记者了解到,这里每天都有50多位本地村民在厂房里忙碌,从事切笋、腌制、打包等鲜笋加工工作。目前笋厂主要做麻竹笋的粗加工,产品销往广西、重庆等地,合作社年销售麻竹笋原材料近1万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麻竹笋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里的工人也因为竹笋产销两旺而收入看涨。该合作社工人丘春妹告诉记者,她在厂里工作了两年,平时工资每个月有4500元,笋期的时候工资能翻两倍,领十五个月的工资。
“如今,我们资金流得到了补充,建设了厂房,也购买了机器,在盘活合作社这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西牛镇鼎盛麻竹笋合作社负责人陈金元告诉记者,今年清远、英德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百亿笋产业”给了他更大的信心,合作社今年已经贷款投资350万元,将厂房及生产设备升级,对麻竹笋进一步深加工,提高麻竹笋附加价值,拓宽麻竹笋的销售渠道。
“截至七月末我们银行麻竹产业贷款1.8亿元,对比年初增长了1.05亿元,并提供了利率优惠,接下来还会针对农户推出线上可循环贷款产品,满足无法提供抵押物农户的资金需求。”英德农商行西牛支行副经理梁振宇介绍,为配合市委市政府打造“笋”百亿,英德金融企业与行业协会、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整体授信20亿元、并推出“金竹笋”信贷产品,为英德麻竹笋注入金融活水。
据统计,目前英德市麻竹笋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100万吨,从业人员达7.29万人,全市笋农加工和收购集中加工点约500个。其中,西牛镇是英德麻竹笋的主产地。
“
我们现在将打造镇域产业园,扶持当地企业和引进外边企业,把厂区加工设备进行升级,包括外包装创新方面和麻竹笋口感方面的提升,把产业做大做强。
”
英德市西牛镇副镇长陈伟锋介绍,多年来,西牛镇党委政府通过引导成立麻竹笋产业协会,组建科技服务队,制定地方标准,推行麻竹笋产品加工标准化,创建无公害麻竹笋生产示范基地等系列措施,西牛麻竹笋产业形成品牌、基地、加工、销售四大发展优势,建成投产的笋产品加工厂有10多间,在全国各地分别建立了近百个销售网点,麻竹笋产业已成为西牛镇的经济支柱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行业。
今年英德根据本地的生态区域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拟定以西牛镇为核心区,辐射水边、浛洸、石灰铺、石牯塘、横石塘等镇,申报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省级产业园建设平台,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将英德麻竹笋主要制成笋干、酸笋、盐笋片、即食笋等产品,不断提升麻竹笋产业联农带农增产增收能力,全力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