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湖南湘乡市金石镇太平村一家菇场内,只见这里忙碌不已,工人们正在忙着装食用菌基料。
“平菇生长气温在35℃以下,放在往年,8月是最佳种植时间,今年气温偏高,我在9月才开始准备。”谈到心爱之物平菇时,平常内敛含蓄的负责人田能凤却兴致盎然地说个不停。种菇十年,她对食用菌的种类、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知识早已烂熟于心。
据了解,田能凤是湘乡市金石镇太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十年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她不仅自己摘掉了穷帽,还成为乡邻的致富带头人。
家陷窘境,探索种菇
“我家人身体都不好,全家仅依靠几亩薄田勉强维生。虽然我是个农村人,但我深知,要摆脱贫穷,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经四处求职,我来到湘潭一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自此和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田能凤边装料边介绍说。她表示,凭借脚踏实地、勤劳肯干的一股劲儿,她获得了基地负责人的赏识,在了解到食用菌产业投资小、效益可观后,她萌生了自己发展菌业的想法。之后,田能凤花费一年时间学习钻研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丈夫张卫强也加入学习行列,夫妻二人逐渐对食用菌产业有了发展计划。
计划和技术都有了,摆在田能凤面前的是资金难题。搭棚、引进菌种、日常维护,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向亲友东拼西凑,终于凑够了初期运转费。很快,田能凤在自家门前支起了两个棚,种植香菇、木耳和平菇。
在育菇一段时间后,田能凤发现香菇和木耳的种植都受到不同程度制约:香菇生产周期长,成本偏高;木耳耐不了高温,生产量偏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田能凤认准平菇的种植价值,决定一心生产平菇。
政策扶持,增加底气
2014年,田能凤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发放的低保补助为田能凤分担了不小的负担。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自家基地内的平菇长势良好,成熟的平菇多销往家附近的超市和学校,薄利多销让这位农村妇女看到了希望,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她的新目标。
2017年6月,在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大力帮助下,田能凤收到了农商银行发放的3年期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的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于是她举家搬迁到一处更平坦的地方,不断扩大平菇种植规模,目前已建有3亩基地共10个菌棚。
脱贫致富,不忘乡邻
“现在,我已经摸索出鲜、干平菇销售的路子。新鲜平菇不愁销路,市场价约7元每公斤。偶尔有少量没卖出的平菇,我就将它们烘晒成干平菇,可以卖到40元每公斤。一年下来,我家光是种植平菇就能实现8万元纯收入。”田能凤表示,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了不少,但她看到周边仍然戴着“穷帽”的乡亲们,仍然不甘心,决定带领他们一起走上脱贫致富大路。
据田能凤介绍,平菇的生长需要营养成分莲子壳、玉米粉和木屑,将这些原料装袋也是一项较大工程。于是她吸纳周边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到基地里帮忙装袋、绑袋、接种,这些劳动人员工作8小时可拿到最少70元的报酬。
如今,田能凤年过半百,但锐气不减当年。面对记者镜头,她信心满满地描绘这两年的发展计划:扩大品种、扩大规模,把基地建设得更好,让身边更多人挂上致富“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