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1)农业科学技术→作物新品种→优质专用品种。

(2)农业科学技术→良种育种与繁育技术→优良品质的育种技术。

(3)农业科学技术→作物普通栽培技术与方法→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2、主要技术内容

(1)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完善优质紫肉甘薯育种技术体系:提出了以产量、品质、花青素含量、抗病性等为主要指标的育种目标;提出了以薯肉色、干物率、鲜薯食味品质、花青素含量等主要性状及其遗传力的亲本鉴定指标。同时,提出了适合紫肉甘薯选育特点的技术路线。

(2)育成了第一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的紫肉甘薯品种"福薯9号",该品种在产量、食味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超越同时期福建省从美国引入的紫薯主栽品种"夏引1号";育成了福建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紫肉甘薯品种"福薯24号", 该品种在品质、产量等方面在国家甘薯区试特用组中排名第一,高抗蔓割病;构建了夏引1号、日清1号、山川紫等为紫肉甘薯育种的核心亲本,创制了紫肉甘薯优异亲本材料福薯13号;以福薯13为亲本选育出福薯317和福宁紫3号,福薯317花青素含量每百克高达102.3 mg,是福建省历年来参加区试的紫色甘薯品种(包括通过或未通过审定)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福宁紫3号同时通过福建省审定和国家鉴定。

(3)建立了鲜食型紫肉色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针对鲜食型紫肉色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围绕培育健康壮苗、病害鉴定、病毒检测、合理密植、病虫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形成了我省紫肉色甘薯较为完整、具有较强创新性的紫肉色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4)促进了我省紫肉色甘薯品种区试的开展及审定标准的建立,带动了各科研院所的参与研究,推进了福建省紫肉色甘薯研究在我国的先进水平。

3、技术经济指标

福薯9号2005-2006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两年平均鲜薯亩产量1588.2kg,比普通高产型对照品种金山57减产36.4%; 2007年参加省甘薯生产试验,在莆田、宁化、霞浦、惠安四个点平均鲜薯亩产量1596.5 kg,比对照金山57减产29.8%。平均晒干率32.1%,出粉率19.9%,食味评分88.5分, 比金山57高8.5分,中抗蔓割病。

福薯24号2012-2013年参加国家甘薯新品种南方特用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254.31kg,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7.19%,排名第1;提前1年进入生产试验;2013年在江西、广东和广西三个省(区)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量2275.68kg,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4.51%。该品种干物率29.33%,出粉率19.16%,食味评分73.3,优于对照,抗蔓割病。

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福薯9号2016年在我省福州、莆田、泉州、三明、漳州、连城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达2.78万亩,总增社会经济效益0.58亿元;福薯24号2016年在我省福州、莆田、泉州、三明、漳州、连城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达22.15万亩,总增社会经济效益2.49亿元。两个品种2016年累计净增社会效益达3.07亿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