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笑话说中国人认为所有味道好的植物,就是蔬菜,而觉得味道不好吃的,那就都是中药。

对于荆芥这种香草,我个人感觉的从中药到蔬菜的转变,是三次完成的。第三次是昨晚,今天就迫不及待地要赶紧跟大家分享这个宝贝。

首先,荆芥长相,网上大把图片,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实际是我没拍过,还没来得及拍)。搜索时候就会发现:荆芥简直是河南人的乡愁,是一般是夏天才有的带特殊香味的香草植物,而中国也确实认为这种荆芥有祛风解表的功效。

说到这里大家就知道这个味道的大致情况了吧?跟香菜差不多,爱的人爱死,不爱的人吃到就可能会直皱眉。我就到现在都记得香菜被以前德国同事评价为“肥皂味”。昨天买到最后一把荆芥时候,旁边一个也在那个地摊买菜的姑娘就好奇旁观,我就问她要不要我给她一点尝尝,做法跟香菜一样就行,尝尝看是否喜欢再说,先试吃下。因为我之前对这个味道不是很感冒,但觉得既然有河南那么多的人都爱吃的要命,我也不想错过一个美味。昨晚到家后摘叶子,扔掉梗,洗净后用肉汤一浇,一尝,真的是毫不夸张的一声“哇喔”,太惊艳的味道了!好吃!美味!语言和文字没法形容,只能自己去吃才知道!怪不得河南长大的各位一到夏天就到处哭着喊着找荆芥吃。有河南籍贯的朋友告诉我只吃叶子,梗扔掉,做法跟香菜一样,做汤,做面,凉拌黄瓜,凉拌凉皮,炒鸡蛋等等,都好吃的。昨晚一口汤进口,彻底理解了整省河南人。

觉得很可惜的是荆芥只是夏日限定,一般只在夏天有。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在帝都的菜市场就有,只是相对小众,要跟摊主询问。问的时候就说有荆芥没有。因为一直有植物学家说这个其实叫“柔毛罗勒”,荆芥另有其物(说真正的荆芥就是猫薄荷),网上也到处都能找到介绍荆芥,罗勒,柔毛罗勒之间区别的文章。但我实话实说:你去菜市场想找到河南人从小吃到大的正确的那种,就跟摊主说有荆芥没有。帝都菜市场里的罗勒一般是意大利菜里的那种植物,跟咱们说的荆芥的最大区别除了味道,就是价格,巨贵(我认为)。并且比荆芥还小众,帝都著名的三源里菜市场里倒是每摊都有,但五元一小袋。做青酱必需,欧洲超市里常见的盆栽香草的basil也是这个。而咱们的荆芥,在国内菜市场里的价格是2到3块一大把,就问你开不开心(建议大家此处自行配备我边打字边翻罗勒价格的不满白眼)。

顺便提下跟荆芥差不多的一种部分山东人的夏日限定:山东人称为“薄荷”的香草。吃法和荆芥差不多。味道也是需要适应一下。并且名称也是差不多相同遭遇:绝对不是做mojito的那种我们公认的薄荷。我特意查过,其实是中药里的“藿香”,就是“藿香正气水”里的那个藿香。是我家母上大人的心头挚爱,我家楼下母上大人的小园子里,除了无花果树,就是几棵藿香,还时不时有各路亲朋来要一些分支回家栽种,看样子大家都超开心的。并且对藿香的味道我也是开始时候觉得奇奇怪怪,到现在都“真香”。

我个人是很开心又解锁了一个美味,所以赶紧跟大家做个推荐。这些年一路走来,解锁了很多这样的“真香”,比如香椿,芥末,香茅草,藿香,榴莲,瑞典传统的腌鲱鱼(不是鲱鱼罐头那个!),各种奶酪,等等,简直可以列个单子。本质上来讲,我对肉类极端挑剔轻易不尝试,但对蔬果类的态度是宁可错杀不可漏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尽可能多尝试些,食谱多扩展一点,感觉这样会让自己的世界,感官,生命体验更加广阔。再说了,万一真香了不就赚了么?推荐大家都试试荆芥这个夏日限定!欢迎吃完了跟我分享体验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