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清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的菱田之中传来了阵阵歌声,"湖水清清湖水长,麟湖两岸好风光,夏天呀湖中青菱吐芬芳,你看呀家乡一片新气象……"几位身穿蓝印花布衣裳的菱农,稳坐在小小的椭圆形菱桶中。她们用手缓缓拨动湖水,驾轻就熟地游走在绿色的"水巷"里,扒开密密麻麻的菱叶,采撷着一颗颗"躲藏"在叶下的南湖菱。

一汪湖水、成片绿秧,清风徐来、白鹭起舞,一切忙碌而有序,幸福的气息如诗般扑面而来。

致富经创业项目农村种植业_农经致富网种植_致富经种植业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的菱田景色。

百姓腰包鼓 集体奔小康

南湖菱种植历史悠久。1959年7月,嘉兴马家浜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一只碳化菱,与现在的南湖菱相仿。经测定,碳化菱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多年来,嘉兴人种南湖菱、吃南湖菱、爱南湖菱,形成了独有的南湖菱文化。然而,对于嘉兴人来说,水乡采菱的经典画面,如今在南湖边已然看不到了。早在多年前,南湖菱的种植地,悄然从南湖转移到了秀洲区油车港镇。

"我们全镇有15个村都在种植南湖菱,几乎家家户户的池塘里都有。"跟南湖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油车港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桂荣介绍,油车港水网密布、水质较好,较适宜南湖菱生长。

每年9月到10月,是南湖菱的集中采摘期。作为"中国菱乡"的油车港,目前南湖菱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平均亩产1500至2000市斤,产值2400至3200吨,每亩收入约3000元。

"南湖菱是嘉兴的特色农产品,每年入秋后,饭桌上总少不了这道本地菜。"在很多嘉兴人眼中,南湖菱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份独有的记忆。

拥有这份情怀的嘉兴人还有很多。于他们而言,南湖菱既是一道菜,又可以当水果吃,脆生生、甜津津,解渴又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吃的人多了,南湖菱的市场也就打开了。"卖给饭店、超市农展位、蔬菜批发市场、小摊贩等,供不应求。"吴桂荣说。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湖菱产业,去年,油车港镇鼓励当地农户充分利用水域转变原有单一水产养殖模式,扩大南湖菱种植面积,并结合北部地势低洼的实际,实践发展稻田种菱,使单位面积产出更多效益。"我们与上级科研、农经部门合作开展南湖菱'提纯复壮'等科研工作,通过一系列对南湖菱选种、生产、销售环节上的规范和提升,进一步促进南湖菱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吴桂荣表示。

南湖菱久负盛名,也与其独特的外形有关。南湖菱又称南湖无角菱,传说乾隆下江南游南湖时,吃产自南湖的菱被菱角刺破了嘴,脱口道"小青菱无角岂不美哉!"皇帝金口一开,第二年南湖菱便没了尖角,形如元宝,人们便以形取名"元宝菱"。

而一颗颗南湖菱也恰如一颗颗元宝,鼓足了百姓的腰包。

致富经创业项目农村种植业_农经致富网种植_致富经种植业

深夜,菱农忙着把刚采摘的新鲜南湖菱送出去。

干活有劲头 生活有奔头

深夜时分,几个身影出现在了菱塘里。她们坐在一米长、半米宽的菱桶里,弯下腰和头,不时翻开浮在水面的菱叶,指甲用力一掐,随手往后一抛,新鲜的南湖菱就进了菱桶里。清晨太阳升起时,她们身后的菱桶里已经堆起了一座绿色的"小菱山"。

这样的画面,每年金秋时节都会在这里上演。"为保证菱角新鲜,我们都是深夜摘菱,清晨往外送。"油车港镇百花庄村种菱大户李志根谈起种菱的初衷,感慨万分:"我从1999年开始做南湖菱生意,主要是从嘉兴收了菱再往高速服务区送。风风雨雨十来年,什么罪都受过了!"一次,他在去外省送货的路上出了车祸,"两辆大巴相撞,我飞了出去,到现在腰里还打着钢板。"因为做生意,他的左眼也失了明。

后来,菱角越来越难收,加上失明后外出送货不便,李志根便萌生了自己种南湖菱的念头。

2009年起,李志根开始了大规模的种菱生涯。清塘、选种、播种、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最多的时候我种了一两百亩,一年就可以卖掉100吨。"李志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他看来,现在的生活稳定多了,"我今年种了七八十亩,产量约2000斤,应该能赚个十几万元吧。"

除了出售新鲜的南湖菱,他还采用煮熟冷藏的方式,将菱角的销售期拓展到了全年,一年能销售六七十吨。

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但种菱的艰辛也有目共睹。"赚的都是辛苦钱!"在李志根看来,深夜的工作不可怕,最怕的就是每年的台风季,"南湖菱一老就会沉到水里,所以必须赶在它嫩的时候就摘掉,无论刮风下雨。有时候台风一来,菱角能吹掉一大半。"除了辛苦,这还是个危险活。采菱大多在晚上进行,采菱人顶着头灯,在黑漆漆的水塘里穿梭,一不小心菱桶就会侧翻。很多个风雨交加的深夜,李志根都披着雨衣穿梭在菱田里,"帮忙摘菱角的大多是老太太,我必须确保她们安全。"

对李志根而言,能够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便是家人的支持。李志根的大女儿今年34岁,自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帮父亲送菱。每天凌晨三点多,女儿都会开车帮父亲往市区送货,一直忙到早上六七点,再回镇里上班。"十几年,她至少跑了四十万公里,车都跑坏了两部。"说起女儿,李志根除了心疼,更多的是骄傲,"全家人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嘉兴,像李志根一样坚持种植南湖菱的人还有很多。张海生便是其中之一。

和很多水乡人一样,张海生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他打小就在水里长大,靠打渔为生。渔民"穿鞋上岸"后,张海生就和家人一起种起了南湖菱,"从小家里就有人种菱,耳濡目染就学会了。"

为了生计,他还做过很多工作,打过渔也卖过鱼,当过搬运工也做过环卫工……后来,油车港镇大力发展菱业,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便邀请张海生过来种植南湖菱,"最多的时候我种了三百多亩,收入比当环卫工高多了,生活也更稳定了。"

张海生敢闯敢干,没售出去的老菱,只有他敢剥了壳储藏起来卖。"政府和农技中心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还会帮我联系市场打开销路。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我就只管放手一搏!"张海生说。

别看他个子不高,但他很能吃苦。开车、开船、采菱、送货,他都亲自上阵,"这样能省下不少工钱。"张海生乐呵呵地说,每年看到菱花一开,丰收的喜悦就涌上了心头,"只要肯干,小康不难!"

致富经种植业_致富经创业项目农村种植业_农经致富网种植

嘉兴市油车港镇池湾村的南湖红菱。

菱角换新颜 生活换新貌

除了多年种植的绿菱外,油车港镇池湾村种植的红菱,也成了新晋"网红"。

今年3月,嘉兴市农科院在池湾村建立了南湖红菱栽培基地,由千千生态农场提供场地和大棚建设,嘉兴市农科院提供菱种和技术指导。7月下旬,"南湖红菱"首次采摘上市。

与绿菱不同,南湖红菱是种植在大棚内的。一般湖荡里种植的南湖菱要9月份才能上市,而南湖红菱提前了一个多月,"秘密武器"就是这个可以调节温度的大棚。同时,大棚内的水相对固定,没有外来污染源,红菱的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建这些大棚,农场主徐平华投资了近一百万元。而他之所以敢投"巨资",是因为有技术上的支持。2011年起,嘉兴市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就开始用南湖菱与有角红菱杂交,多代定向选育菱壳红色的无角菱新品种。2017年,南湖红菱初步定型,选育的新品种形状与南湖菱相似,但果实颜色已具有粉红的特点。

南湖红菱采摘期较长,从7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底,促进了菱农增产增收。

"红菱个头比较大,整体产量也比绿菱高,一亩可以增产三五百斤。"徐平华介绍,南湖红菱市场价也比绿菱高,刚上市时可达88元3斤,"红菱一周可以采一茬,持续到10月份可采十多茬。估计每亩总产量可达到2000多斤,每亩效益超2万元。"

菱角变了新颜,百姓的生活也跟着换了新貌。

除了开出"致富花",悠悠南湖菱叶田,也让美丽的油车港镇变成了"打卡地"。"南湖菱可以吸收水里的颗粒物,有利于净化水质,让环境越变越好。"吴桂荣介绍,如今,"菱荡秋色"已成为"秀洲八景"之一,很多人专门驱车来到油车港镇欣赏菱荡美景。

生活在这片水乡的人们,祖祖辈辈都吃着南湖菱长大。于他们而言,每一年的金秋,是洒在菱田水面上金色的阳光,是菱桶里红红绿绿的菱角,是苦尽甘来丰收的喜悦,更是小康路上的奋斗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