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规格的品质蟹更是送礼佳选。但是,目前河蟹养殖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苗种质量退化、增氧能力不足、病害频发等,那么如何提高河蟹养殖成功率,为养殖朋友创造更大的价值呢?
一、保证苗种质量
在自然水域中雌蟹的纳精囊可储存多只雄蟹的精子,通过精子的相互竞争,提高受精卵的质量,间接提高河蟹幼苗的质量,因此雄蟹的比例应较高。但人工育苗时为了降低育苗成本,育苗过程中雌雄比例大多数为3:1,大大降低了苗种质量。 其次,部分养殖户购买的外地苗可能是药水苗,苗种质量没有保障,直接导致前期蜕壳不遂。因此,提高育苗技术,选择大规格,品质优良的亲本以提高苗种质量,另外选择本地自育苗或来源可靠的苗种是保证早期成活率高的基础。
二、重视营养,增强体质
营养决定生长,河蟹蜕壳时要大量吸收营养,若池塘营养无法满足河蟹生长要求会导致翻壳率低。前期一壳时温度低,营养积累慢,建议提早投喂,保证营养充足,后期增加冰鲜鱼的投喂比例,为育肥做准备,但不能盲目投喂过多的冰鲜鱼,未吃完的冰鲜鱼极易败坏水质,滋生病原菌影响河蟹生长。所以保证营养是建立在合理投喂的基础上,建议使用抄网、潜水镜等工具查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另外蜕壳期间 可以使用“活力钙”补充钙质,蜕壳后使用“激活”快速恢复河蟹体质。
三、加大增氧
别桥地区、官林 地区、儒林地区河蟹养殖产量较高,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都是有增氧设备,加大增氧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尤其是水草多的池塘。夜间水草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水草多耗氧严重就容易引起河蟹缺氧死亡;不仅如此,缺氧还会引起水草黄根、烂根后污染水质,又进一步加重缺氧;另外前期一味的提高放苗密度,也是导致后期缺氧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配置增氧设备,在高温季节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和频率,有条件的可以配合换水或使用药物预防缺氧;及时割草,拉草,保持水草活力;控制放苗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管理技术决定放养密度,如果放养1500只/亩和放养1000只/亩 ,最终的产量都相同,为何不减少密度,节约成本呢?
管道增氧池塘
四、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水环境是水产动物生存的基础,温度适宜、溶氧足、代谢产物少的好水质是有利于河蟹的生长,提高河蟹的翻壳率。阳澄湖地区河蟹的颜色正、品质高、口感佳和当地的水质环境密切相关。水体环境影响河蟹规格和质量,养殖前期若水体解毒不彻底,药物残留重,水位浅都很容易引起“顶壳”、“拉脚”、“瞎眼”等,后期河蟹的“黄底板”、“黑底板”很大程度是由于底质环境差造成的,品相差的河蟹直接影响销售价格。因此定期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如“底居安”等,为河蟹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
“顶壳”
黑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