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如何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利用稻田水土资源,提高水稻和水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部署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上,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生态养殖模式。浙江省温州市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构建了稻鱼、稻虾、稻蟹、稻蛙等四大类十余项模式体系,试验形成了“一季稻两季虾”、“两季稻一季虾”、“山区稻溪鱼养殖”、“条台田养殖”等具有温州特色的高产高效新模式,据统计,近五年来温州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实现年均增长380%的跨越式发展。

种植致富新项目_浙江种植致富项目_浙江农村致富

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现场会期间,与会代表参观考察湖屿村。

7月12日,在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湖屿村的虾稻综合种养基地内,记者看到,一架无人机在湖屿垂钓园上空忙碌地进行着投喂工作。据了解,作为浙江省第一家获得“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殊荣的稻虾种养企业—浙江湖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推稻虾轮作模式,充分利用了冬闲田获得收益,减少了冬季抛荒现象,实现了一田双收,稳粮增效。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稻田耕作层和耕作有限面积,严守耕地红线,公司对养殖设备进行了创新,2022年,通过帆布田埂替代,不仅极大减少了挖沟、挖坑、堆土等工程,还通过帆布田埂+电子田埂+宜机化改造,增加耕地使用率3%~5%。

种植致富新项目_浙江种植致富项目_浙江农村致富

种植致富新项目_浙江种植致富项目_浙江农村致富

通过不断探索技术突破,成功破解了小龙虾养殖周期60天与早稻插秧期20天生长周期叠加的问题,并在对气温水温进行分析及试验的基础上,将第一批上市早春小龙虾提前至3月,与外地小龙虾主产区错峰上市,实现高效益,并在平阳县推广。同时,实现了小龙虾“繁养分离”养殖技术创新、钵苗标准化壮秧培育机插的作业创新。通过将无人机应用到小龙虾投喂,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力开支。自主扩培和活化益生菌用于水质调节,减少了水质调节剂及渔药的使用量。同时,还试验性开展“双季稻,两季虾”模式,“一季稻,一季再生稻,四季虾”模式,为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指数级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据测算,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70%和30%。2022年,基地亩产小龙虾 350斤、稻谷1100多斤,亩均效益5000元,效益较水稻单作提高8~10倍,有效提高了稻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浙江种植致富项目_浙江农村致富_种植致富新项目

为了推动“稻虾轮作”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公司通过展示、示范、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等,带动了温州地区20来户养殖户开展“稻虾轮作”,推广养殖面积达6000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了温州市渔业产业发展。把稻渔综合种养从单纯的一产养殖向二三产融合发展进行拓展,在千亩稻虾轮作模式的基础上,同步打造游步栈道、垂钓平台、小龙虾品尝馆、卡丁车基地等设施,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与渔旅融合、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的完美结合。由平阳县湖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温州森哈休闲旅游有限公司与湖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力打造的 “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根据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四张清单”,全面排摸低收入群体和闲散劳动力,通过龙虾分拣、设备维护、环境保洁、餐饮服务等项目提供300余个岗位,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尤其针对低收入群体,工坊优先提供挑虾捡虾工作,人均收入150~200元/天,全年可增收达5.4万元左右。

本报记者 胡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