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梨花盛开的时候,团结乡瓦姑录村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远方宾朋无一不称赞其美,被誉为远近闻名的“花中村落”。每每说起这梨园中的喜人景象,团结乡瓦姑录村支部书记张德弟脸上便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自1998年担任瓦姑录村支部书记以来,张德弟紧扣带头学、带头干、带动干的“三带工作法”,从思想上、行动上帮助乡亲们转变“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落后观念,形成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新风貌,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发展致富新道路。

一、带头学,技能提升强基础。身为瓦姑录村支部书记,张德弟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只有加强农业科学理论知识学习,才能让致富之路走的更加顺畅。他多次参加省州县组织开展的农业生产专业技能培训,并作为村支书代表前往江苏参加了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举办的村党组织书记暨大学生村干部重点培训。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督促着他不断的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15年,他甘愿自费前往川农大学习梨树栽种技术,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回乡后的张德弟,不仅自己带头学、带头教,还多次邀请县农牧局相关农技专业人员到村里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宣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组织开展“丰水梨种植”“核桃病虫防害”“魔芋林下种植”等专题的各类农业生产专业技能培训会56次,参与学习培训受益的党员干部、村民群众达1300余人次。2016年,张德弟组织村里的种植大户、群众代表,前往汉源、石棉等邻县的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和调研,积极向外取经,不断提升内力,帮助群众掌握技术,转变传统生产观念,拓宽致富发展思路,为生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技术保障。

二、带头干,产业发展做表率。张德弟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树标杆、做表率,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自家土地上搞起了梨树种植,但由于技术的缺乏,生产效益总是提不上去,后通过不断的专业技术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改良梨树品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土地肥力,梨树存活率提高了,挂果量也增加了,效益逐见,张德弟有了扩大种植面积的想法,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梨树种植、发展前景,通过与有意向合作的村民签订合约,将村里闲散地以承包、租赁等形式化散为整,逐渐形成了占地面积达到400亩,种植4万多株的规模化生态梨园基地。同时,张德弟还主动联系经济果木种植专家到瓦姑录开展实地调研,结合瓦姑录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提出梨树、魔芋套种的立体产业发展思路,张德弟冒着人财两空的风险,率先垂范、带头进行新模式试验推广当中,将家中仅存的4万余元积蓄购买树苗8万株,引进优良磨芋品种,在自家梨园中进行立体种植试验,经过细心培育、精心管理,实现了梨果、魔芋经济效益双丰收,为瓦姑录村“山上种梨树、树下中魔芋”的特色产业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带动干,特色产业促发展。瓦姑录村有着悠久的栽梨历史、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张德弟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带头成立了以种植“丰水梨”为主,发展林下种植为辅的“利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共有12户参与到合作社中,其中有5户是建档立卡户。围绕“山上种梨树,树下种魔芋”的立体产业发展思路。前后引进6个梨树品种共计一万株进行规模化栽培,其中“丰水梨”果实大、含糖高、水分足、口感好,深得消费者看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张德弟将自己总结出来的春疏花、夏疏果、秋施肥、冬修剪的栽梨管理经验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其他村民,帮助68家农户在梨树地里栽种黄豆、魔芋之类的矮秆作物,形成树上摘梨、树下采收黄豆和魔芋的立体农业格局,并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秋冬季节栽种菜豌豆,使发展规模梨树栽培过程中不减少收入还增收,完全改变了旧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新栽梨树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张德弟带领村民对6000株老梨树进行高接换种,每株老梨树从不挂果到如今挂果五六十斤,长势喜人。另外张德弟自己出资、村民投工投劳以及向县农牧业协调项目资金,累计凑集资金33万余元购置保鲜冷冻库设备,修建冷冻保鲜库,延长了果梨保鲜期,提升果梨商品价值,通过与超市、食品加工厂、零售商等合作,进一步打开销售渠道,实现了村民增收。如今瓦姑录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梨树,占地面积520亩,户均年收入达5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外“梨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