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这几天, 大流村挂牌成为滨州市沾化区第二家“沾冬2号”种植专业村。为推广这个冬枣新品种,大流村改良了1000多亩枣田,带头人是张亦明。然而十多年前,老张刚开始种枣时却总想打“退堂鼓”。

同期声】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村民 张亦明

有的(每斤)卖8毛来钱,好点大点的卖1块,拉出一车去,卖不了个千儿八百,弄这个干啥?还不如给人家干点活。

【正文】 2009年,正是沾化冬枣种植的历史高峰,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超过7亿斤,但价格却跌入谷底。

【同期声】 滨州市沾化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郭庆宏

比较注重这个大果高产,品质必然下降,品质一下降了,消费者不买账,一看沾化冬枣无非也是这样,市场影响力不好。

【正文】要让冬枣闯市场,品质必须提上去。经过实地调研,当地政府提出“沃土工程”,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采取宽行种植,同时推出“沾冬2号”新品种。然而,新品种虽然口感和甜度都远胜初代,但是体质娇贵、更适合在大棚中生长。建大棚,这对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沾化的枣农来说,并不容易。

【同期声】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村民 张亦明:关键是没有难住你。

张亦明妻子 王景霞:着实没有难住我了,我想吃饭买馒头都没钱。手头就特别紧,你像农药什么的咱都能赊着,摘完了枣再给钱。

张亦明:设施栽培前期投入,对农民来说确实有点大。

【正文】为鼓励枣农, 政府提出,新建大棚每亩奖励2000元,但推广速度还是不理想。

【同期声】 滨州市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张军利

大棚需要建设资金1万到1万5,解决不了他资金缺口的问题,我们转变思路,拿出大棚贷款贴息贷款这种方式,补贴两年的利息。

【正文】 有了贴息贷款,老张终于鼓起勇气,把12亩枣田全部建成大棚,在全村第一个种上了“沾冬2号”。转眼又到了冬枣成熟的时节,这回他打了个翻身仗。

【同期声】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村民 张亦明

就说你那还有2代枣吗?我说有啊,多少钱啊?我说15。一下要了一筐去,我们正在装着,又一个打电话的,20块钱也要。

【正文】 在老张带动下,大流村有1000亩地种上了新品种冬枣。乘势而上,当地又通过冬枣节、赛枣大会、电商节等一系列活动,把冬枣品牌越擦越亮。今年,沾化冬枣销售价格比往年提升了50%以上,还有1000吨出口到了美国。为提升产业,沾化还制定规划,鼓励枣农以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产业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眼下,通过土地流转,张亦明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亩,正准备安装智能化管理设备,实现浇水、施肥、喷药、机械化远程自动化。

【同期声】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村民 张亦明

你看这个老枣树已经300多年了,我们大田里50万亩都是它的子孙后代,这边这个高科技的冬枣大棚是用来研发种枣技术的,幸福生活就都靠着这些冬枣树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