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石家庄消息:(记者 刘沛然)1月10日晚,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社主办的2019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在石家庄广电中心1000平米演播大厅隆重举行,万众期待的2019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现场揭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王韶华出席了颁奖盛典。这是省会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工程“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走过的第十五个年头。
2019年度十位感动人物(群体)
1、“天路”追梦人——井陉天路修建者(群体)
2、雷锋奶奶——靳国芳
3、大阅兵中的铿锵玫瑰——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女兵方队(群体)
4、扶贫先锋——张端树
5、雨夜暖心医护人——市第一医院救助外卖员医护者(群体)
6、环卫好夫妻——曹梅竹、温新河
7、逆火英雄——罗志龙
8、“思政”园丁——白茹
9、书香兄弟——王雷东、刘超
10、缉毒刑警——高强
“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自2005年以来共评选出百余位感动人物(群体),为广大市民树立了精神榜样,已成为弘扬城市精神、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品牌活动。今年,众多市民通过信函、网络、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渠道进行提名和投票,参与总数超千万人次。这次评选的十大人物突出年度主题,让“感动”的内涵更加丰满厚重。他们身上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闪耀着朴实无华的人性光辉,他们的行为彰显出石家庄人特有的执着、坚韧、乐观的精神气质,从每一个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力量。
本届感动人物颁奖盛典,以灯塔为概念延展,结构分为“灯塔·坚守”、“灯塔·初心”、“灯塔·使命”三个主要单元,盛典邀请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宁担任嘉宾主持,通过人物揭晓、事迹展播、简短采访等环节深入挖掘感动内涵,将十位感动人物(群体)的内在品质和人格力量呈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一次次心灵震撼。其中,井陉“天路”修建者(群体)、“雷锋奶奶”靳国芳、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女兵方队(群体)等人物事迹的展示感人至深,赢得了全场观众一次次的热烈掌声。
本届颁奖盛典综合运用灯光、LED、音响等多种手段,营造出大气、庄重的舞台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文艺节目也恰到好处的呼应了感动主题,再次成为省会岁末年初的一道精神盛宴。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全程录制了颁奖实况,并将于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在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首播,春节期间将在各频道安排重播。
2019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1号 “天路”追梦人——井陉天路修建者(群体)
在井陉县中西部,有一条翻越太行崇山峻岭的旅游循环路,宛如飘动的玉带将27个中国传统村落紧紧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带三舍串九景”格局,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往,被热赞为“井陉太行天路”。
而这条“天路”的修建过程并不寻常。它是机关干部、基层党员和村里百姓共同努力的见证。为修路,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瑞锁几乎倾家荡产;为修路,时任小龙窝村党支部书记的樊海忠积劳成疾献出了生命;为修路,核桃园村低保户王喜虎至死没向村里要过一分钱工资……这条全长43.1公里的井陉“天路”,从决策上马到竣工通车,前后仅用了22个月,比预计工期提前了14个月;预计9.3亿元的工程造价,实际仅花了2.1亿元,其中乡村自筹和群众捐款2000余万元,企业主免费提供机械车辆、群众出义务工等折价3000余万元。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井陉太行“天路”精神的灵魂根脉。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井陉县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它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路”,一条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的“连心路”,一条以自力更生为基调的“创业路”,一条以全面小康为目标的“扶贫路”。
2号 雷锋奶奶——靳国芳
靳国芳,女,汉族,1937年5月生,中共党员,裕华区建南社区学雷锋志愿者工作站站长。
自1992年退休后,靳国芳一门心思学起了雷锋。把自家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众,改成了“大靳热线”。20多年来,“热线”笔记本记满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和求助。2004年,靳国芳被小区居民选为业主委员会主任。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万难,张罗联系协调多个部门,成功在小区铺设天然气管道。工程完工后,居民再也不用扛着罐子换气了。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2006年大年初一下午,靳国芳正在家中为晚上的团圆饭忙碌着。这时她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说自己的老伴突然去世了,两个儿子均有严重的智力残疾。现在慌了手脚,不知该怎么办了。得知消息后,靳国芳马上摘下围裙,小跑着赶到死者家中,帮助料理后事。晚上9点多才回到家中,家里的团圆饭也没吃成。靳国芳对家人感到愧疚,但想到邻居大过年的痛失亲人,自己这点付出也就没什么了。
2014年7月1日,77岁的靳国芳面向党旗郑重宣誓,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是我这辈子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半辈子心心念念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回忆起入党宣誓的场景,今年82岁的靳国芳仍然十分激动。
靳国芳先后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优秀志愿者,入选“中国好人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她的事迹更是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被人称为不忘初心的“雷锋奶奶”。
3号 大阅兵中的铿锵玫瑰——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女兵方队(群体)
整齐划一的步伐,威武铿锵的步音,英武挺拔的军姿,端庄大方的气质,臂章上火红的玫瑰映衬着自信坚毅的容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上,倍受世人关注的女兵方队以独具特色的飒爽英姿,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女兵的柔情和刚毅、忠诚与担当。她们来自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这所由白求恩参与创建的学校是白求恩精神发祥地。奋进担当中赓续红色基因。站军姿2小时不倒、练眼神40秒不眨,步幅75厘米,步速112/分……阅兵训练标准严苛、一视同仁。可与男兵相比,女兵虽柔韧性、协调性好,但体能和耐力较弱。为了练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整齐划一的步伐,女兵方队这群如花似玉的女兵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炎炎烈日下,受阅女兵站军姿2小时不倒、练眼神40秒不眨,平均踢坏3双作战靴,磨烂的袜子难以统计,每天喝下7.5升水,洗7—8身汗水澡,千万次重复在水泥跑道踩出条条斑马线……却无一人叫苦喊累,无一人退缩放弃。
十一阅兵现场,随着一声气贯长虹的口令“向右看”,女兵方队整齐的队形如刀切一样,整齐划一的步伐似雷霆踏响,正步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受到习主席通令嘉奖和阅兵联指表彰。
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陆军报、新华社、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
4号 扶贫先锋——张端树
张端树,市工商联派驻到平山县南文都村的驻村扶贫干部。
2016年,刚过完春节,张端树就带领2名组员住进了村里,这一住就是四年。四年1400多个日夜,为了脱贫致富,张端树三人呕心沥血,抛家舍业,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用在了脱贫攻坚工作上。如今的南文都村铺设了覆盖全村的供水管和排污管;修建了3座旅游公厕和上千立方的化粪池;街道全部完成硬化和绿化;建成了2个总面积6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和一个“精准扶贫”主题文化长廊;装上了100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昼夜常明。
目前,南文都村落地多个项目拉动投资超10亿元。在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所有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出列。短短四年发生的可喜巨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钦敏等多位领导来村考察调研。先后有《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很多家媒体报道了村子的变化。由于扶贫成效突出,张端树也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工作组被评为全省精准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奖”、“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2019年6月25日,张端树作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受表彰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5号 雨夜暖心医护人——市第一医院救助外卖员医护者(群体)
2019年7月9日雨夜,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发生的感人一幕引起全网关注,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那天傍晚石家庄市正下着大雨,一位外卖小哥在前往医院送餐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脚部受伤,他一瘸一拐地坚持赶到了送餐地点,见到点餐医生后,因为打翻了一份外卖,外卖员连声道歉,还主动提出赔偿。医护人员说不用赔了,没事。外卖员道谢后就往外走。在场的医护人员发现他一瘸一拐,地上还流淌着血渍,赶紧把他叫了回来。掀起裤腿一看,脚上竟然是一处长达5公分的皮外伤口,鲜血直流,如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感染。几名值班的医护人员马上全都凑过来,一起帮忙。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之后,再用碘伏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最后用绷带仔细缠绕包扎伤口。据受助的外卖小哥回忆,当时脚上满是污渍,泥水混着血水,很脏,但是医生们直接抓起脚处理伤口,丝毫没有嫌弃。伤口包扎好后,他们还为脚套上了两个塑料袋,反复叮嘱不要进了雨水。
这段不长的监控视频经医院微信公众号和官方抖音发布后,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之声等各大国家级媒体和省市级媒体竞相报道,并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各移动平台上迅速传播,总点击量逾千万,在全网领域引发强烈反响,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网友们纷纷为白衣天使点赞,大呼“温暖”!医者父母心,对外卖小哥的救治,是医护人员出于职业本能和自觉的一个行为,但也流淌着最朴素的人间真情。在如今医患关系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市第一医院的医生不仅温暖了这位外卖小哥的心,也温暖了广大病患和社会大众的心。
6号 环卫好夫妻——曹梅竹、温新河
妻子曹梅竹,女,43岁;丈夫温新河,男,46岁。曹梅竹从18岁开始到省城做环卫工人,至今已25年。丈夫温新河受妻子影响,在1998年也加入到了环卫大家庭。
北小街地处省会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每天凌晨三点左右,曹梅竹就会在负责的北小街清扫区域开始作业,六点左右,她会稍作休息吃点早饭,七点左右她会开始第二轮清扫。曹梅竹说,北小街班组负责的区域最繁忙,平时人流如织,垃圾也经常很多,几乎每天的垃圾量在20车左右,垃圾以白色垃圾为主。尤其到年底最忙,上货的人多,客流量大,垃圾就多。与此同时,紧挨着北小街的民族北路上,丈夫温新河也在负责的清扫区域开始作业,平时民族北路上停着的都是上货的车,垃圾也不比北小街少。夫妻俩作业区域近在咫尺,凌晨清冽的扫地声,是这对夫妻最默契的交流。
进入冬季,天气寒冷。夫妻俩每人得穿着两条棉裤,两件棉袄,一双厚厚的棉鞋,外面套着环卫服,开始各自的作业。凌晨的街道上一阵阵寒风刺骨,但夫妻俩的心是火热的。他们以自己的乐观和无私影响着环卫队员们,他们用坚守和奉献,陪伴作业街道,风里雨里不染一点尘土污泥。
曹梅竹说,自从自己开始干环卫工作,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她从来没管过孩子的学习,孩子原来也有抱怨,对父母做环卫工作也颇有微词,后来孩子越来越大,逐渐理解父母的工作,有时间还会到环卫房去找她,这让她觉得越来越欣慰。齐心协力把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对于曹梅竹夫妻俩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7号 逆火英雄——罗志龙
罗志龙,男,25岁,共青团员,市消防救援支队藁城区大队丰产路中队战斗一班副班长。
2019年5月19日14时22分,罗志龙所在中队接到藁城区大队派警,位于良村开发区北席村村东一垃圾坑发生火灾,他和战友们当即奔赴火灾现场。37度的高温下,罗志龙身着厚重的战斗服,历时50分钟才将火彻底扑灭。在归队途经部队门口时,罗志龙晕倒在岗亭前,这一幕恰巧被监控记录下来。随后视频被上传至网络,播放量瞬间突破百万,半天的时间点赞量高达400多万,评论近10万。
自2013年9月入伍以来,罗志龙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200多次,营救遇险群众80余人。在历次消防比武大赛中屡创佳绩,先后荣立优秀士官3次、优秀嘉奖3次。晕倒在岗亭前的当天,是罗志龙和战友们第四次出警,稍事休息以后,他就恢复了正常工作。罗志龙是中国千千万万消防员队伍中普通的一员,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变的是体制、着装、称谓,不变的是中国消防员的使命与担当。
事迹在新浪、搜狐、燕赵都市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8号 “思政”园丁——白茹
白茹,女,东风西路小学教师。今年3月18日,她作为河北省教师代表参加了在京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在教育教学中,她遇见过父母离异后有心理创伤的孩子,并学习相关知识,抚平孩子内心的伤口。还有控制不住自己小便的孩子,她给这个孩子存放裤子,以便尿裤子后可以方便的换上干的裤子。“白妈妈”,这是孩子们给她的称呼,也是对她最真诚的肯定。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白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遵循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德智合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阶段式教学模式。 她还积极建构与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对接的德育工作思路,回归常态,将做人、做事、爱国、爱党、爱家乡等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开花结果。
白茹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河北省五四青年奖章”、“石家庄市五四青年奖章”、“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9号 书香兄弟——王雷东、刘超
王雷东,男,70后,汇祥社区党组织书记,曾开办《农村书屋》;刘超,男,85后,青年企业家。两人相识于16年10月份的公益活动中,交流想法后两人一拍即合,便成为了公益上的伙伴。为了在市内社区宣传推广精准扶贫活动,他们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进行宣传和募集爱心物资,并从一开始的5个社区扩展到10个社区,又由10个社区发展到40个社区。
在募集爱心物资的过程中他们收到了许多的图书,考虑再三两人合计着发起了“全民阅读-社区爱心书屋”公益活动,把图书集体存放,供大家阅读使用,并号召居民们把家中的旧图书捐出来,用公益活动的思维实现旧图书的流转,让想看书而没有条件的群体们看到书。
王雷东和刘超二人联系爱心企业在各社区投放爱心书籍回收箱,方便大家随时把家中闲置书籍捐赠出来,经过志愿者的消毒分拣后投放到每个爱心书屋中。为了这个活动能在全市推广,他们走访调研了石家庄市的诸多居委会,并亲自到访考察,以及联系大学合作开展活动,对于爱心书屋的建设亲力亲为。最终第一个书屋定在了不到10平米的一间屋内,一个书架,300册左右的图书,由于场地原因读者只能借阅,不能在现场阅读。几经周折,通过兄弟二人的努力在2018年7月,随着居委会场地搬迁,书屋拥有了60平左右的房间,上万册图书,第一个书屋如此有了一定的规模。
然而他们建设书屋的脚步没有停下,截止2019年10月,他们先后在全市建立112个爱心书屋,几乎覆盖到了每个街道办事处,辐射200多万人口,活动参与高校已达45所,参与人数10000人左右。真正的把“共享阅读”这一理念在我市推广开来,为市民的精神思想提升起到了广泛的推动作用。
10号 缉毒刑警——高强
高强,男,43岁,新华分局刑事警察大队大案中队中队长。从警14年来,高强参与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10余起,办理侦破各类治安、刑事案件100余起。
在侦破“2018、5、04.”贩毒案件时,他远赴山西实施抓捕,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双手被犯罪嫌疑人抓伤,仍然毫不畏惧,最终成功缴获冰毒32公斤、毒资408万,缴获车辆三辆,抓获嫌疑人4人。
2019年9月16日,云南省提供线索称:境外人员指使一名云南男子携带24公斤毒品(14公斤海洛因,10公斤冰毒)到河北,有人在河北境内接收,在省厅禁毒总队的指挥下,禁毒支队立即联合新华分局大案中队立案侦查。该犯罪团伙的的交易地涉及云南、四川、河北、广东等地,为此高强带领中队民警多次赶赴四川、广东等地深入侦查。2019年9月18日,在涿州市将接收毒品犯罪嫌疑人李某、王某抓获,当场缴获毒品60块,共24公斤。
2012年从事禁毒工作以来,高强和战友们共破获毒品案件百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每一次抓捕吸贩毒人员都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人民警察,肩负着对人民的重托,实践着对群众的承诺。高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爱民实践的真谛。其事迹曾在石家庄资讯、燕赵都市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