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及 为兰科植物白及属,别名白芨、紫兰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白及味甘、苦、涩,性平偏凉,归肺、胃、肝经,主治咳血、吐血、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皮肤皲裂、溃疡出血、肺结核咳血等症[1]。我国含有白及成分的常见中药复方制剂有伤科灵喷雾剂、健胃消炎颗粒、胃康胶囊等。在中国有4个白及种群:白及、华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四川、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广西、云南、浙江等省区。
目前,白及药材主要以人工种植为主。在人工种植时,农户常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提高产量,导致白及药材质量不断下降。而随着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药材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累积量,而生态种植白及为提高药材质量带来了希望。种植中药材不能仅按照农作物的方式进行栽培,中药讲究原生态,生态种植正是依据各种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尽可能满足中药材生长发育各阶段对光照、气候、生态环境、土质、水肥等的不同需求,同时采取相应的农业和微生物技术措施,使中药材按照人类的需求去生长。本文综述了课题组在生态种植的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得出了白及生态种植的相关技术要点。
1 选地整地
白及喜温暖、阴凉、较干燥的环境,应选择海拔300m~1500m的地块,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排水性能好、潮湿温暖的沙壤土,避开城市和工业污染源。种植前清除杂草、草根和树根等杂物,把土翻耕20cm以上,施足厩肥和堆肥作底肥,撒上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和酸碱度调整,并进行杀虫处理。起行高0.20m、行宽1.20m的畦,将畦面平整,以便栽培种植。
2 土壤改良
2.1 土壤生物改良
土壤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以及分解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等,参与到生态循环系统,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有时会产生抑制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的分泌物,或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等物质,长时间则会影响土壤微生态结构。人为对土壤进行的改造使用,如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会使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受到影响。利用具有修复能力的微生物或植物轮作原理等技术进行白及种植园土壤的生态修复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或拮抗某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总量,提高生物活性。
2.2 农业废弃物覆盖栽培
我国的农业废弃物产出量大,但仅少量得到合理利用,综合利用率极低,每年产生的大量农产品加工剩余物,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花生壳、竹屑是常见的农产品肥料,在土壤中能自然分解为有机肥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白及具有气生根的特点,种植时通过对土表覆盖废弃花生壳、竹屑可协调其对水、气的要求。冬季时则适应白及块茎生长逐年上移的特点,避免块茎暴露于空气中,起到足够的保湿、保温作用,解决白及不耐寒的弱点;同时通过逐年培土后促进了覆盖于墒面上的覆盖物腐烂,具有逐年培肥土壤的优点,实现土质粘性稍强、土壤肥力较低的土壤也能种植白及。
3 培育壮苗
3.1 材料选择
培育壮苗主要是为了在生态种植期间,使白及栽培获得较高的质量及产量,白及种植时须选用具备较多芽眼或芽的健康无病害块茎,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浸泡15分钟后捞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备用。或选用白及具有小鳞茎的组培苗作为培育材料,需用 2%多菌灵中浸泡根部 10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3.2 育苗
选择地势较高、利于排水、腐殖质及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作为苗床,翻耕平整后除草,并将多菌灵与细土拌匀撒于畦面后对苗床进行浅翻。白及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白及块茎或组培苗按 10cm×10cm的株行距进行穴播,种植密度需特别注意,过密可能导致白及苗发育不良。
3.3 施肥
对于白及生态种植,育苗阶段的施肥应使用适量的生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有利于提高白及药材的品质。施用的农家肥或有机肥需要通过浅锄将其混入土壤中,根据所选地块的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单独使用农家肥7500kg/hm2效果一般;施农家肥 75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其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82.95%。说明有机肥中含有有益生物菌,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微生物活动,改良土壤性状,增加疏松度,提升土壤肥力,有效促进白及对农家肥和有机质的吸收,提高白及产量。
4 病虫害生物防控
近几年,白及的种植面积增加,由于病虫害的发生频繁,化肥使用增多,因此重金属残留成为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市场对白及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问题限制越来越严格,白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有效及优化性是保证白及药材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前提。白及种植基地要避免生物种群单一,只有生态位丰富才能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病虫害不易侵入,避免造成病虫灾害。研究发现,贵州地区白及常见病虫害9种,病害主要为块茎腐烂病、块茎生理性腐烂病、白及叶褐斑病和白及叶斑灰霉病4种,虫害主要为菜蚜、细胸金针虫和螨3种,其他有蜗牛和鼠害 2种。此外,白及常见的病害还有根腐病、叶枯病、金龟子(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可通过以下防控措施进行防治。
4.1 农业防治
白及病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种植前进行土壤和鳞茎的消毒,减少白及病害的发生,可提高白及成苗率。白及病害主要是烂根病,多发生在雨水季节,雨水是其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雨季来得早且降雨多的年份白及病害发生早且重,低洼积水、光照不足、通风透气不良、肥水不当等均可导致白及发病,白及烂根病防治办法是加强水肥管理,在雨季来临之际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化学药剂的理想替代方法,具有生态、安全、特异性强等优点,其原理是利用有益的或者特定功能的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发生有害生物种群,减少危害。通过对贵州小白及内生真菌进行块茎腐烂病菌的拮抗活性筛选,获得抗菌效用较强的 2株内生真菌,为人工种植白及防治块茎腐烂病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提供材料基础。从贵州小白及的叶、根和茎中分离出内生真菌并进行鉴定,以水稻纹枯、烟草黑胫和小麦赤霉病原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活性的菌株,为生物防治微生物的应用提供来源基础。病虫害发生后,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与特定的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也可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4.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常利用昆虫的生活习性或者通过食物链影响其生存,对其进行防控。对于白及常见的地老虎、金针虫等虫害,可通过人工诱杀或捕杀。一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二是利用糖醋液进行诱杀。对于粉虱(温室白粉虱)、蚜虫、烟粉虱、潜叶蝇、黄曲条跳甲、蛾类等爬、飞、跳有害昆虫,利用黄板黏虫,效果明显。
5 菌剂的研制及应用
研制优良菌剂,发展菌根共生技术将为生态种植白及提供依据。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出两株对黄花白及种子萌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菌根真菌。研究紫萁小菇等 4种真菌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系,表明了真菌对白及种子萌发、子叶分化及生长、假根形成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利用菌根共生技术,从石斛属植物中发现7种对铁皮石斛幼苗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真菌。菌根真菌只侵染植物的营养根,而不侵染贮藏根(根茎)。研究证明兰科植物活的贮藏根可以产生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兰酚,从而可抵抗真菌侵染。菌根形成后,菌根真菌成为有益的优势菌群,释放出拮抗物质,可阻止病原菌侵入,减轻兰科植物根遭受病害的干扰,间接提高成活率。实验证明,菌根真菌 MF24能够影响铁皮石斛次生代谢水平,适宜条件下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从野生白及中分离出10株白及内生真菌,筛选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胞外多糖白及内生真菌。
生物肥料因其成本低、增产效果好和不污染环境而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试验说明内生真菌在制成菌剂后不影响其侵染能力,且固体菌剂有良好的促生效果。一种防治苹果病害的菌剂,不仅可完全替代化学防治方法,排除药物残留安全隐患,而且在防治苹果树常见叶部病害的有效性和抑菌广谱性方面均得到突出的效果。
本课题组从野生白及根和块茎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共获得 4株菌株及其发酵液对白及苗具有稳定的促生作用。当前中药生产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白及的需求,在提取白及的主要药用成分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来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的技术方法鲜见研究报道,这是解决目前面临问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及应用价值。同时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进行药物生产,也有利于野生珍贵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6 讨论
白及生态种植的应用可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覆盖竹屑、废弃菇料既减少杂草滋生,还可保持周围环境疏松,减少水分蒸发。利用有机肥进行土壤生物改良,重建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生物肥力,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农业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等防治措施结合形成一个科学的防治体系,进行无害化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虫害发生或蔓延,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白及生态种植可以提高白及药材质量,保证疗效,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