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和区太平乡革新村,46岁的党员退伍兵周正明,目前是攀枝花养殖巴马香猪数量最多、效果最好的养殖大户。从2014年开始,他发扬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致富不忘乡亲们,用执着、汗水、智慧、奉献,带领乡亲们奔跑在小康路上。
上下求索的 “追梦人”
每个人都有梦想。18岁从军,在新疆吐鲁番当了3年兵的周正明退伍回家后,一直想干一番事业。
1994年至1998年,周正明在家乡煤矿当过推煤车的工人和承包挖煤的小老板。之后,他开始开大车跑货运,每年挣10万元左右,但离实现自己的梦想还很遥远。
2004年起,他开始经营沙场,给正在修建的攀西高速公路供货。到了2008年,他用积累的80万元追逐梦想,在老家种芒果。
2013年底,周正明听说养黑猪赚钱,就开始考察市场。几个月下来,他终于下定决心,养殖特色的巴马香猪。
踏石留印的“实干家
作为党员退伍兵,周正明一直想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可是,只有自己富裕起来了,才有榜样的说服力、号召力。于是,在养猪之路上,他用军人特有的实干作风,踏石留印,硬是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走原生态的特色养殖之路,说着容易干起难!
周正明家背靠大森林,搞特色养殖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但必须解决四大难题:修围栏、修圈舍、修水池、学技术。周正明说“干好前3件事,很难很难!不仅仅是体力活,还得处处借钱。
大山深处,周正明带领老婆孩子,将铁丝网一圈一圈地背上山,用背筐搬运了几万块砖到山上.....苦战3个月,他圈地近千亩,让巴马香猪有了天然的放养场。
在家门前,周正明带领老婆平整圈舍用地,常常干活到深夜。苦战1个月,4亩的场地由小山坡变成了平地;苦战3月,容量900立方米的2口水池现出了雏形。
周正明还到云南、西昌、本市的6个养殖场拜师学艺,多次请来农牧局的专家会诊,解决了猪仔存活率低的技术难题,他的猪仔成活率由50%提升到了95%。
如今这个投资近300万的养殖场,有母猪100头,大小猪800多头,有标准猪圈30多个。从2014年底,靠一头公猪和三头母猪起家的周正明,以党员退伍兵踏石留印的实干作风,获得了事业上的初步成功。
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自己富裕了,仅仅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作为一名党员,周正明的梦里,是更美好的更大的一幅共同致富的图画!
如何带领致富?这是近两年来周正明想得最多的问题。2014年,周正明带头成立了“攀枝花市泓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5户,种植芒果500亩,养有巴马香猪1200头。
成立合作社,目的有两个,一是搞生态循环发展的立体农业;二是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种养殖业。
在周正明的带领下,杨国挺、张忠林、周正录等40多名亲乡养殖巴马香猪。养殖户张忠林对小编说“每颗芒果树一年至少需要的化学肥料钱在10元左右,养一头猪产生的肥料,至少可供10棵树生长。这笔账很清楚!生态养殖很划算”。
如今,周正明的巴马香猪,卖到了重庆、昆明等城市。每年在国庆过后就开始卖,一直卖到春节,每月都有十多万的收入!
为加快抱团发展,周正明有计划从今年下半年起,把猪仔交给彝族乡亲们养,养大后回收;然后申请注册商标,在市区开一个门市,进一步打响巴马香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