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西丰县委、县政府在发展扶贫产业、建立长效稳定脱贫机制上大做文章,探索出了“八种产业模式”,推动了全县产业扶贫项目快速健康发展,为脱贫攻坚长效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引领带动模式
天德镇天来村通过村两委组织引领发展果树产业,将天德镇天来村打造成辽北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村党支部书记付宝库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帮助该村从以传统玉米种植业为主逐步转型成以林果业为主,采取“村社合一”经营模式,开发了拥有7500亩的林果产业基地,成立了傅博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虎洞沟”牌金红123果商标,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水果批发市场,并全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建设了百亩观光采摘园、休闲鹿园、果香农家乐、大樱桃采摘园等项目,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村民年总收入达1300多万元。
招商合资统管模式
平岗镇三合村在省国资委的牵头帮扶下,与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抚顺矿业集团、山东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投资建设暖棚蔬菜示范园区,园区由山东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形成了招商合资统管的扶贫新模式。该项目地点选在平岗镇三合村和吉祥村,共流转土地886.41亩,一期计划新建高标准蔬菜暖棚60栋,C919高标准育苗大棚1栋。项目建成后,能吸纳240余名懂技术的劳动力长期务工,公司将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全镇74名贫困人口将通过参与公益岗位的形式获得资产收益,预计每年可创纯收入300万元,务工收入每年将达到700万元。
驻村帮扶助推模式
德兴满族乡德兴村依托艾清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在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成立了西丰县艾清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交通银行订单销售的方式运营管理,注册了“西丰艾青河”牌标识,产业收益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建档立卡户3:3:4比例利润分红。2018年,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对全村建档立卡户产业扶贫兜底全覆盖。
扶贫车间用工模式
安民镇志诚村通过招商引进袜子纺织企业辽丰袜业,成立扶贫车间。辽丰袜业为安民镇志诚村招商引资企业,目前,该项目一期建设生产车间2栋,年总产值达5200万元,纯利润达350万元。辽丰袜业二期工程包纱车间计划投资2000万,将于2020年开工建设投产,预计可安置就业贫困人口200人,每年增加社会效益60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安置贫困人口120人实现就业。2018年11月,通过考察研究,结合志诚村实际情况,将志诚村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以资金入股保底分红的形式投入到辽丰袜业,企业每年以10%的比例给志诚村产业分红,与此同时,志诚村制定了带贫减贫机制,通过设置公益岗和道德岗,利用资产收益分红为贫困户发放工资。
场地承包租赁模式
成平乡凤楼村富达养殖场以承包租赁形式租赁给养牛大户孙健,用于发展养牛产业,租金用于贫困户产业收益。养殖场位于成平满族乡凤楼村凤楼屯长水沟北岸,占地21亩,牛棚3栋,租期9年,租金每年5万元,2年一次性付给租金10万元。2018年养育肉牛420头,12月末全部出栏,发放当年贫困户53户116人分红资金2.32万元。2019年,该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扩建近4200平方米养牛活动场所,养牛430头,常年雇佣2名贫困户在牛场务工,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在秋后直接从周边贫困户中收取秸秆用于养牛,产生社会效益17.2万元。
产业整合发展模式
依托振兴镇宝丰食用菌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以“生产基地+产品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三位一体为发展方向,振兴镇逐步建成集体经济综合体。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仓储冷库21座,食用菌深加工工厂2个,每年可实现300万元的收益。振兴镇从2016年开始以“分类精准扶贫”方式,带动贫困户600余户1500余人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达到脱贫目的。
土地托管订单模式
西丰县郜家店镇新农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土地集约化经营上创新探索,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及经营权的情况下,对土地进行种、管、收等全过程托管服务,形成的土地托管订单新模式,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保障。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糯玉米、豌豆订单,并签订回收合同,负责农户土地的统一种植,种子、农药、化肥等均由公司统一提供,农户土地的机械化作业由公司来完成,通过以上土地托管订单模式,带动贫困户100余户脱贫致富。
大户带动发展模式
西丰镇顺德村利用扶贫产业资金100万元入股贵龙牧业有限公司,依靠贵龙牧业引领带动顺德村获得年分红收益7%,和浮动收益3%,预计10万元。铁岭市贵龙牧业有限公司位于西丰镇乐善村,为带动顺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回收顺德村贫困户青黄储,预计贫困户直接收益6万元,雇用贫困户短工卸饲料、青草,带动贫困户20人增收,综合社会效益达到20%。通过贵龙牧业“大户”带动,入股1年后顺德村可根据实际情况撤资,并积极研究村集体养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