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艾’开发到底”
中新网山东新闻6月8日电(李晓君)“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时节,家家门外挂上三两株艾草,已成为一种习俗。艾草,这个过去似乎只有在端午节才被人想起的野草,如今,因其绿色生态、具有医药保健作用,已悄然成为极具特色的富民产业。近日,记者来到宁阳县伏山镇吕兴村的艾草加工车间,探寻小艾草里的致富经。
在艾草加工车间,工人们将艾草倒进入料口,转眼间,一根根粗细均匀的艾条加工完毕,等待打包装箱。“厂子建在家门口,一个月就有3000多元的务工收入!”60岁的村民崔文令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今年生产的艾绒、艾柱、艾条等艾制品远销广东、天津等地,订单供不应求!”据艾草加工负责人张宪峰介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开始逐渐升温,对艾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张宪峰与艾草结缘,始于2019年。在省派宁阳县乡村振兴服务队的牵线下,通过前期到河南等地学习考察,张宪峰选定了附加值高、辐射带动效益强的艾草这个新兴绿色产业。考察结束后,他流转了文庙街道巩家堂村1000亩地打造“千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也是省内唯一一家连片种植的千亩艾草产业项目。
端午前夕,收割机在艾草种植基地里来回穿梭着,艾草被整齐地码放在田里,晾晒三五天后,就可以打成捆存放了。
“艾草种植投资少、见效快,一年可以收割三到四次,一亩地艾草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种植玉米、小麦的三倍。”艾草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刘金华介绍说。
艾草种植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将“艾”开发到底、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需求让张宪峰转变发展思路,由单纯种“草”向产品深加工转变。2020年,通过引进加工设备,生产加工艾柱、艾绒、艾茶等十余种艾制品,打造一套完整的艾草产品线,实现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的种、储、产、销一条龙产业链模式。
“将培育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大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研发力度,拓展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和终端消费品转变,真正把特色产业发展成一种富民产业,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伏山镇党委书记马祥波说。通过延长产业链,野生艾草身价倍增,实现由“草”变“宝”的华丽转身。短短一年的时间,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艾草产业已实现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6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