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亩产值超万元,经济效益可观。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可使草莓能提早60-80天收获,其主要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是:
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用低温条件下开花多、花粉量大、果实大而整齐,着色好、酸味淡,畸形果少的优良品种,如丰香、明宝等,以及丽红、春香、宝交早生等早中熟良种。这些品种休眠期短、春化条件易满足,给予一些外界因素打破其休眠,可以达到早花早果的目的。秋香、宝交早生、全明星等品种花粉少,有一定畸形果出现,应配置春香、达娜等品种作授粉株,以利于授粉受精,减少畸形果,提高大果率。品种确定后,在当年草莓采收结束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浇水,促使匍匐茎安全越夏,生长健壮,当茎长达30厘米左右时,选留2-3个节压土,并摘除顶心,以利长成壮苗,约30天左右,就会培育成茎粗0.8厘米,具有4-6片真叶和大量须根的幼苗。此时,应逐步移至肥沃的苗床内继续培育,当年秋季便可定植。随着草莓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地方选用无病壮苗,这种苗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强,生长出的草莓个大,产量高、品质好,可根据当地育苗条件合理选用。
施足底肥。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疏松肥沃的稻田或旱地种植草莓,在定植地每亩均匀撒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翻耕后以2米宽开厢,两厢之间开一条深、宽各0.4米的沟,厢面略呈龟背形,施用优质农家肥,,可以为草莓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座果和果实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大果个,提高果实含糖量和着色度。在移栽定植草莓前20-30天,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饼肥50公斤,随即整平耘细厢面,使土肥均匀融合。
适时移栽双膜覆盖。10月中下旬移栽草莓最佳,过早气温高,成活率低;过迟则冬前长不好苗架,影响产量。移栽时宜选择阴雨天,按0.2米X0.4米的株行距栽4行,亩植 6000-8000株。栽苗时,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以苗心基部与地面相平为度。栽苗后1-3天,中午和晚上各浇1次水;7天后,施清水粪加0.4%的尿素提苗;待幼苗长出新叶后,每10天施一次水肥,同时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0.4%尿素,加植物细胞分裂素800倍液。初冬盖膜前施一次追肥,亩用腐熟粪肥2000公斤、尿素20公斤撒施于厢面。当气温下降到15℃时,及时用黑色地膜覆盖厢面,并露出植株,15天后再用小拱棚中无滴膜覆盖。采取敞膜盖膜的办法调节棚内温度,现蕾期以28-30℃为宜,开花期以24-25℃为好。开春后,当外界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白天应全天敞膜,晚上覆盖。3月下旬宜将棚膜全部拆除,保留地膜。
适量浇水追肥。开花结果期适量浇水,有条件的采用滴灌效果更好。花期水分不足,会导致授粉受精不良,产生畸形果。果实膨大期水分不足,会影响果实膨大,在开花前15天左右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赤霉素,共喷2-3次,草莓果实可提早10-15天成熟,且能改善品质,喷施浓度以30-40ppm为宜。开花结果期应连续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3-4次,间隔期5-7天。
疏花疏果。定植后的新苗长至5-6片叶时,剪除枯叶、病叶和无效叶,同时摘除生长过旺的心叶,每株保留10-12片有效叶。现蕾后,每年花序留3-4级花蕾,其余摘除。开花结果后,发现有病果、虫果、畸形果、小果等,应及时疏除,以利培育大果。采用以上方法覆膜栽培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或棚内放蜂传粉,以减少畸形果。
病虫防治。近年来草莓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其中白粉病、灰霉病、黑腐病、蚜虫、红蜘蛛的发生较为普遍。预防以农业和生物技术措施为主。草莓病害多由土壤带菌引起,种植草莓2年以后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是消灭病菌最有效的措施。栽培前利用太阳能高温闷棚和用石灰氮消毒土壤,并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促进土壤疏松,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病菌基数。选用优质抗病种苗,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优选脱毒种苗,可以控制草莓病毒病和线虫发生。定植前用枯草芽孢杆菌或解淀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液喷雾或蘸根外理,形成根周区域有益微生物群落,可以明显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根据草莓定植后的生长情况,及时喷施3%氨基寡糖素水剂600倍液和S-诱抗素等免疫制剂,可以增强草莓植株的抗病能力。防病:为防治花期发生白粉病、叶斑病和灰霉病,可喷布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等。防虫:对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若发现红蜘蛛,则喷布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或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注意在采收前20天内禁用农药。
分批采收。草莓开花后30天左右果实成熟,宜分批采摘,一般盛果期每2天采收1次,产果初期、末期每3-4天采收1次,供鲜食的八成熟就应采收。供加工果浆、果汁、果脯的,必须充分成熟后才采收。采果宜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手握果柄连同果柄一起摘下,注意轻采、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