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邱杖子村,村民赵尚红正在给驴喂食。一头头毛色黑亮、体格健壮的毛驴在食槽边悠闲地吃草。
今年53岁的赵尚红,原本和丈夫刘中华做一些小生意。2012年,随着年岁的增长,两人越来越不愿意在外奔波,于是返乡创业,开始琢磨着干些什么。“最开始养马,养了20匹,但是失败了。”赵尚红说,两人经验少,马儿不爱吃东西,容易生病,长不胖,而且买马的人也少,卖不出去。两人赔了钱,一年后就匆匆结束了养马生涯。
这回两人谨慎了,经多方打听最终决定养驴。两人从山东引进了几头优质品种的小驴,重新开始了养殖之路。为了学习养驴技术,夫妻俩专门到山东等地从喂料、圈养、繁殖、防病一点点地开始学。
天冷,给驴喂些玉米可以抗寒。
从开始的几头驴到现在的100余头,这个过程让夫妻俩彻底变成了养驴专家。“如果驴耳朵突然变大,那肯定是得病了。”“冬天给驴多吃点玉米粒可以抗寒。”“看见驴流鼻涕,感冒了!马上吃药。”说起养驴的经验,赵尚红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比起牛羊等家畜,驴体质健壮,抵抗能力更强,也结实,不易生病。平时驱驱虫,补补钙,注意防疫就行,很适合养殖。每头驴可以长到六七百斤,东北、山东、河南等地需求量很大,发展前景很广阔。
赵尚红说起收入笑开了花。
前几年,赵尚红和丈夫去东北卖驴,开着自己家的小货车,一次带着七八头驴。“那边有交易市场,咱们的驴养得好,到那儿就有人要。”赵尚红说,养的时间长了,现在有了很多老顾客,会直接到家里买,她就不用到处奔波卖驴了。眼看年底了行情好,这不,前几天刚有老顾客上门,一下子买走了十多头驴,每头售价一万多元钱。
“付出些辛苦,不用出远门就能赚钱养家。”赵尚红笑着说。
邱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吕宏霞说,去年村里修建了1000米长的道路,以前坑洼不平的水泥路现在平平整整,还争取资金100万元修建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如今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外地打工的人回乡生活。村民都说,这日子越过越舒坦。
十年来,赵尚红积累了很多经验,驴越养越好。
木头凳镇镇长张云希说,近年来,镇里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赵尚红的养殖场只是特色养殖的一个缩影。镇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动生猪、肉鸡等特色养殖,寻求养殖产业的利益最大化。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将特色养殖产业作为推动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