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熊楚童
随着8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核废水排海计划,海关总署正式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正当海鲜爱好者们开始担忧“餐桌”安全和保供问题时,一条条有关“新疆海鲜大丰收”的喜讯成为“及时雨”,缓解了大伙的海鲜焦虑。
来自新疆麦盖提县的高品质澳洲淡水龙虾最大重150克;来自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南美白对虾年产50余吨;来自博湖县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的螃蟹迎来丰收;来自察布查尔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的“淡水虾王”罗氏沼虾陆续上市……
这些来自天山的“海鲜”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新鲜”,正陆续销往全国市场以及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
事实上,“离海最远的地方”也能盛产海鲜,得益于“海鲜陆养”模式的开发。专家指出,“海鲜陆养”模式即在陆地上营造类似海洋生态环境,用于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而“海鲜陆养”模式在新疆“因地制宜”后延伸出了两种应用方法,分别是“海虾淡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
其中,“海虾淡养”指的是把海虾放入淡水环境中养殖,并通过淡化池、加水淡化以及换池子三个关键步骤,使海虾虾苗适应新疆的淡水环境。
新疆阿克苏市润泽农庄养殖基地负责人周京森向央广网记者介绍,他在对引进的南美白对虾苗种进行淡化培育时,用海盐调成海水并逐步淡化,让虾苗适应阿克苏的水质、环境、温度,待适应后才能放入池塘,还要长期监测水的营养微量元素。同时,在逐渐掌握“海虾淡养”养殖技术后,周京森成功育活了南美白对虾苗种,预计今年每亩鱼塘单产可达到400公斤。
另一方面,“低洼盐碱地养殖”是指综合利用新疆地区的工业、农牧业难以利用的盐碱荒地资源,在水中加入微量元素以及益生菌,调配制成“人造海水”,进而不断推进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方法论。
坐落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是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海鲜养殖基地,当地运用调制后的“人造海水”养殖了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等海产品。此外,诸如阿拉尔盐湖生态园区、库尔勒盐湖生态园区等海产品养殖基地均是利用当地的盐湖资源,在引进适合生长的海产品品种的同时,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业。
近年来,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加速发展,新疆地区涌现了一批具有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模式的水产养殖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当地现拥有立足国产虹鳟养殖业务,形成冷水鱼养殖全产业链的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锚定盐碱水养殖,成功试养罗非鱼、海鲈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等海产品的新疆时时鲜水产有限公司;主要养殖高体雅罗鱼、白斑狗鱼、鲈梭、鲢鱼、鳙鱼等额河特色冷水鱼及常规经济鱼类的哈巴河县新疆北园春水产经营有限公司等等。
据央视网报道,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廖永岩认为,海鲜陆养是将来水产养殖的一个大发展方向,只有农业工业化了,养殖的效益以及风险可控性才能够提高。
总体而言,有关“海鲜陆养”的一系列成功实践不仅提振了当地水产养殖户的信心,也将打开内陆“新鲜”们的新蓝海。“我计划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吸引和带动更多养殖户和我一起养殖。”新疆阿克苏市润泽农庄养殖基地负责人周京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