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植物多样性突出。2011年春,种田能手王正明流转60多亩土地试种“大五星枇杷”,凭着扎实的农技功底和精细化管理,2014年枇杷开始挂果,鲜果一上市就得到消费者青睐,当年收入就达6万多元。2015年,尝到甜头的王正明又流转50多亩土地。2016年家庭农场注册成立。经过10余年探索,农场种植的枇杷亩产量达到1.5吨以上,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86户农户从事枇杷种植,把昔日1961亩荒山荒坡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因成效显著,农场2020年被评为州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培养地力,绿色种植保品质。农场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地块里进行土肥检测,根据土壤肥力,结合产量预期,建立配方施肥台账。同时,农场还采用果园绿肥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培养地力;在植保方面,农场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努力营造农作物抗病虫害的田间小气候。在田间地头设置太阳能杀虫灯及粘虫板等有效防虫设施,同时注意保护病虫天敌,达到虫吃虫的效果。适期防治、达标防治病虫害,是农场通过多年种植总结出的防治经验。农场禁用任何催熟药,果子均为自然成熟,大大提升了枇杷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精选品种,示范推广扩辐射。明末清初,杨柳树村就有种植枇杷的历史,村民祖祖辈辈都种植枇杷。由于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杨柳树村的“大五星批把”具有皮薄肉厚、细嫩多汁、酸甜可口的特点,深受各地客户的喜爱,远销河北、上海、北京等地。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示范试验初见成效后,杨柳村围绕全县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目标,多管齐下坚持把枇杷种植产业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场采取“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苗木培育、生产技术、基地教学等服务,带动杨柳树村枇杷种植面积增加至1961亩,其中丰产面积达1200亩,实现产值1800万元。目前,枇杷产业已辐射周边瓦金村、瓦畔村、岔路村等,全乡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家庭农场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大五星批把”已成为杨柳树村继核桃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巧施肥料,总结归纳促高产。根据地力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时段,根据果木生长需要施加不同类型的肥料,摸索总结出“大五星枇杷”全生长过程均衡施肥“三法”:长效肥与短效肥配比用、氮磷钾肥对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用。为达到科学施肥、稳产增效的目的,农场制订了“三步”施肥方案:首先是枇杷花前肥,以磷钾肥为主;其次为壮果肥,以平衡肥为主;第三次为枇杷果收完后下肥,这是全年最重要的一次肥,来年丰产与否,这次肥是关键。农场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三元复合肥。通过巧施肥料,农场种植的枇杷亩产量达传统种植的3倍以上。

浅水活棵,节约用水降成本。农场地处高岗荒地,水源缺乏,如遇干旱,给枇杷树补水要提水,从源头到地头有300多米的提水管道。为节约用水,率先采用滴灌设备,大幅节省用水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枇杷产量和品质。

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抢市场。多年来,农场主王正明坚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每年订阅农技类报刊书籍,积极参加各类农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水平。他结合地区特点,自创修剪技术和水肥调控技术,能让枇杷早开花、早结果,所产枇杷早于同行一周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

合作共赢,实现产业渐扩张。为了发展枇杷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农场牵头与村民合作成立了“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绿野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引导和销售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充分发挥了家庭农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全村100多户农户从事枇杷种植,按照“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发展枇杷产业,即“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供应农资、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了农场和果农不为卖果发愁,还卖出了好价钱,同时实现了枇杷产业在全乡镇的纵横扩张。

打造品牌,销售渠道更畅通。多年来,农场既从事枇杷种植,也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根据近几年全村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销售困难的实际,也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合作社社员把种植的枇杷卖个好价钱,2018年农场注册了“厂街枇杷”商标,2022年被云南省列为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了绿色“厂街枇杷”品牌。农场采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网络销售水果,把商标印在礼品盒包装上,实现了多渠道销售模式,通过网络销售,销量每年在840吨左右,销售价格比在市场上销售提高一倍以上,通过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和河北、上海、北京等地水果批发商积极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科学记账,查找漏洞促发展。农场坚持规范建立台账和生产记录。农场主王正明每天兜里总是装着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把每天的农事安排、生产资料进出、气温、风力、天气、土壤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晚上回来再记到台账。通过定期收支比对,研究最佳发展思路,2022年农场安装使用了“随手记账软件”实现了生产经营数字化、财务收支规范化、销量库存即时化。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