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解放,已近花甲之年,是社旗县李店镇南元庄的一位农民,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早日摘掉帽子,他在脱贫路上自我挖掘潜力,利用房前屋后发展特色经济,靠种植、加工葫芦摘掉了“贫困帽”,戴上了“富裕冠”。如今,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甚至北京、太远、天津等地的客人都慕名前来求购,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最初的安于贫困,到现在的勤劳致富,脱贫增收。魏解放用他的脱贫故事生动的诠释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显著成效。
年轻时候的魏解放和其他农户一样,守着自己的几亩薄田,看天吃饭。由于老人体弱多病,且有两个儿子上学,负担很重,一年下来全家收入不足2000元,穷的叮当响,生活特别拮据。村里的人经常开玩笑,说他是“穷解放”。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村里“两委”同志找到他,让他写了贫困户申请书,经过民主评议、公示等环节,2014年,王万才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4年9月李店镇镇长郭存走访贫困户,来到魏解放家,看到院子里都是杂草,物品随处摆放,杂乱不堪,而且院墙边上还有两可掐腰葫芦在地上散乱的爬着。郭镇长说:“解放大哥,看!咱们的院子都乱成什么样子了,要脱贫,就要有好的精气神,好生活都是奔出来的。现在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动脑,勤动手,生活会一直变好的。”说着就要弯下腰帮魏解放拾掇院子,魏解放连忙阻止,不好意思的憨厚一笑。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魏解放早年有绘画的基础,郭镇长打趣的说:“看!院墙边有两棵掐腰葫芦呢?何不把画画到葫芦上去卖钱?有困难联系我,我帮你解决!”魏解放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魏解放不甘心做贫困户了,遇到人都说;“我不愿意做贫困户,做贫困户有什么好,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有什么困难都帮咱解决,只要肯动脑,勤动手,满地都是金子。我就不信我能比别人差。”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魏解放虽然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是技艺还不是很精巧。为了增强自己的绘画技艺,魏解放到离家15公里的县城拜求一位美术老师学习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他的画技日益见长。在扶贫干部的帮助联系下,他专门到离家百余里的南阳拜访烙画大师张继遂先生。随后,魏解放开始潜心研习烙画技艺,他买来专门烙画的烙笔,挑拣了一些葫芦,开始烙画葫芦,堂屋就是“工作室”。“心想着在纸上画和在葫芦上烙没多大区别,亲手一试才知道不是那回事。”魏解放说,在葫芦的表皮上创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作品,让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和国画渲染的效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为了熟练手法通宵达旦地烙,魏解放完全沉浸在烙画之中。“天天摆弄你这些破葫芦,能当饭吃!”烙画遭到家人的反对。然而,当人们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并纷纷索要时,魏解放就特别有成就感。他说:“纯粹是个人爱好,只要别人喜欢,我心里就高兴,就觉得值。”
经过几年的钻研,魏解放练就了一手在葫芦上烙画、写字的技艺。他创作的葫芦作品题材丰富,既有花草、虫鱼,又有山水、人物,还有戏曲脸谱等。经过艺术创作,这些普通的葫芦被他赋予了生命的灵气,令人称奇。当他在葫芦上尝试烙出第一幅作品后,即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左邻右舍的乡亲们纷纷向他索要,看到这么多人喜爱,他的创作热情更高了,由此更增添了他在葫芦上烙画的信心。魏解放把自己的院子里收拾干净,重上葫芦,并点缀着各种各样的花草,原来脏乱的院子变美了。每到夏季,里院外都是风景,一架架青藤下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在供人观赏、把玩的同时,利用自己学到的绘画、烙画艺术,在葫芦上绘制出各种图案,让看似平常的小葫芦变成了一件件价格不菲的精美艺术品。一年四季,到他家欣赏、购买葫芦的人络绎不绝,比起以前,魏解放家的收入已经翻了好几倍。
为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家门,脱贫致富心切的魏解放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拿到了扶贫小额信贷款。扩大葫芦种植规模的同时,在赊店古镇旅游景区开办了“芦艺轩”专营店,走上了种植、加工、销售系列发展道路。在繁华的赊店古镇景区,经魏解放绘制加工的葫芦成为十分抢手的旅游产品。魏解放:种这个葫芦,不但对我精神上有一种乐趣和享受,而且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生活财富。
近年来,魏解放的“烙画葫芦”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及全省旅游产品展销会,2015年他的“烙画葫芦”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魏解放也成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中,他对末来充满信心,他相信有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和自己的勤劳,靠葫芦致富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房松玉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