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西县官亭镇的400多个家庭农场中,有这么一家家庭农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家农场的主人是一名90后的小伙子,他叫王延军。别看他年龄不大,但是他创办的延军家庭农场已经通过省级示范家庭农场验收,而他本人也在今年五月份获得肥西县“十佳三农人物”称号。

(王延军在稻田里操作收割机收稻子 张宏洁供图)

说起延军创办农场的过程还真是异常艰辛。延军是土生土长的官亭人,小时候家里穷,小小年纪就到附近的工地搬砖以贴补家用。他勤劳能干,乐于助人,很快就与工友们打成一片,并在大多数同龄人都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是工地上的领班了。接手了几个工程之后,他赚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接着开始计划着回乡创业。

问起为啥当初要回乡时,他说:“家里种地的人都在逐渐老去,而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毕竟土里抛食又累又挣不到钱。但是地总是要有人种的,我就一心想着回到家乡,传承农业,坚持把地种起来,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带着满腔热情和挣得的70多万元,延军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第一年他就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开始创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延军农场,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种植技术不成熟,导致当年产量极低,王延军一下子就亏损了近百万元。这对于本来没有多少家底的农村娃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这样的损失一度让他丧失了创业的信心。妻子王玉梅却鼓励他说:“就当花钱买教训了,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夫妻俩坚持做下去,没有什么能够打倒我们。”家里的长辈们得知延军的损失后,都纷纷前来安慰,说他毕竟年轻,摔倒了再爬起来就行了,不要灰心......

官亭镇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安排农办技术人员对延军家庭农场进行了种植技术指导,并让王延军多次去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期间,他先后学习了水稻和丝瓜种植、各种农机具的操作等技术。在肥西县农业农村局和官亭镇政府的持续指导下,王延军于2017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采取种养结合模式购进皖西大白鹅、乌鸡和鸭子等家禽,并创建了延军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成集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机推广为一体的多种经营型家庭农场。

更为可喜的是,在县科技局的指导下,王延军在学习了种植技术的同时,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了富硒——稻鸭共养技术,并于2019年8月为全县的从事农业方面的人进行了培训推广。除此之外,他还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在他种植的几十亩丝瓜的地里,还种上了西瓜,待丝瓜和西瓜收获以后,再种上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效提高了土地收益率。

截至目前,该家庭农场有标准化育秧工厂一座,各种大中型农机具20余台,仓库260多平方,办公场所150平方,并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邀请县科技中心、县农机局以及镇农办技术人员为技术顾问,实现了年产粮食2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达130万元,并于今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

该农场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动基地贫困户生产,形成产加销经营格局,大力推行家庭农场+贫困户,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农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5人,农忙时用工可以达到40人。同时他还不忘回报社会,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捐赠了口罩和大米等救灾物资;在抗洪抢险期间,他带着妻子驱车两个多小时到三河镇抗洪一线捐赠一车西瓜、矿泉水以及方便面等物资。

在安徽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合肥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面前,王延军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计划着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农业,努力打造绿色有机生态综合产业区,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