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蟹养殖技术

[摘要] 本论文根据河蟹的特性,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河蟹养殖。一是蟹池选择、二是蟹池清塘、三是蟹池清毒、四是蟹池种草、五是适用肥、六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七是蟹苗放养、八是青虾和鳜鱼的套养、九是养殖管理、十是捕捞销售。

[关健词]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是两栖类甲壳、变温动物,其本身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它是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与其所在水域中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光照、氨氮、营养盐、水生动植物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这些因子能满足河蟹的要求,它就能顺利地生长发育,否则,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滞长、死亡。所以在进行池塘高效生态养殖中一定要根据其特点来营造良好的生态适宜环境。

一、蟹池选择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环境安静、背风向阳、底质较硬(底质是粘土、泥沙土壤为好)、通电通路的地方。每个池面积10~30亩。进排水口分开,并用筛网过滤。在池塘四周用加厚塑料薄膜建成0.6m左右的防逃设施,用聚乙烯网片建成2m左右的防盗栏。

二、蟹池清整

一般在每年1月份清整蟹池,挖池内土在周围筑埂。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一周左右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破坏。

三、蟹池消毒

在放养蟹种前15d,每亩用生石灰75~80kg溶化后全池泼洒。如是老池,还要先彻底清除淤泥和杂草。

四、蟹池种草

清池消毒一周后栽种苦草、轮叶黑藻和萍类等水草。使水草覆盖池水面积的1/3。栽后灌水10cm深,使其扎根发棵。

五、适用肥

河蟹放养时要求肥水下塘,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水质经常保持有一定的肥度,决不能清水、瘦水养蟹,这对提高产量及其上市规格是很重要的。具体施肥要求灵活掌握,要看水质施肥,追肥应根据水质情况灵活决定。一般使用生物肥料或无机肥尿素等,要求做到少量多次,中后期慎用。

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除栽种适宜的水草外,可以在清明前后投放螺蛳200kg/亩左右。这样一来,到了5、6月池中不但有丰富的天然饵料,还有栽种的植物性饵料和适口的动物性饵料。促进了河蟹钙质的增加和蜕壳生长。

七、蟹苗放养

1.蟹苗选择

如果选用一龄蟹种,一般选每千克85~250只的规格整齐、肢体健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病无伤的放养。

2.抓好蟹种放养

要求蟹种在培育过程中没发过病,规格100~120只/kg,数量600~700只/亩。外地购进的蟹种应在水中浸泡2~3min,取出10min后,再放水中浸泡2~3min,再取出平放。如此重复2~3次再入池养殖。如是冰运来的蟹种,拿出箱后,洒一点清洁淡水,放在池旁15~30min后再放入池内。

八、青虾、鳜鱼的套养

一般春季套养规格为1000只/kg左右的青虾苗10~15kg/亩。5月下旬套养体长5cm左右的鳜鱼10~20尾/亩。

九、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一是根据不同季节管理水质。春季水深应控制在0.8~1.0m;夏季水深应控制在1~1.5m;秋季要勤换水;冬季要保持水深1.2m以上。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二是根据天气变化状况管理水质。要及时定期灌注新鲜无污染的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的水,换水时间、次数和换水量由天气变化状况决定。三是根据水质监测情况管理水质。要定期测定水质、溶氧、pH和水的透明度,并记录其数据和天气、河蟹吃食情况,还可以在池里放些花白鲢作为监测物。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2.饲料投喂

采取“四定四看”的投喂方式。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河蟹吃食情况。每天两次,上午8~9点投放一次,傍晚再投放一次,并以傍晚为主,其量应占全天的70%。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蟹种刚放进池时,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生长中期应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饵料,后期应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3.日常管理

一是经常巡池。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的原则,随时掌握水位、水质和河蟹摄食、活动情况;二是经常检查、维修和加固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认真做好塘口原始档案记录。三是保护河蟹安全蜕壳并迅速恢复体力。主要是防止敌害侵袭,改善蜕壳环境,多喂细碎鱼、吓螺肉等动物饵料。

十、捕捞销售

1.捕蟹时间

经过7~9个月的精心管理,河蟹成熟后,一般9月上旬开始起捕,把好商品蟹品质关,挑选膏脂丰满、青背白肚、规格在150g/只以上的成蟹集中捕捞上市,对不达标准的成蟹可放入暂养池(箱)继续育肥。经过暂养的河蟹,软壳变成硬壳,便于批量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2.捕捞方法

河蟹捕捞一般采用地笼捕捞和人工拾捕相结合。青虾的选捕一般5月初开始,主要采用地笼张捕,捕大留小,常年捕捞。其他套养品种在干塘时一并捕捉上市。

3.成蟹运输

采用干法运输,用网袋将不同规格的雌雄成蟹分装,扎紧网袋,不能让蟹自由爬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