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润雅乡凤鸣村,漫山遍野的莓茶。四月开始,莓茶就进入了采茶时节,一直可持续到十月。

红网时刻记者 王宇晨 永顺报道

春到一树绿叶新。永顺县润雅乡凤鸣村,漫山遍野的莓茶绿得沁人心脾,三五成群的村民在基地里采摘着莓茶新芽,眼前一幅现代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

漫山遍野的莓茶,是村民们的脱贫茶,致富茶,是永顺的产业茶,机会茶。

莓茶,永顺“千年土家茶”

莓茶,一种类茶饮料。是永顺山区的珍贵野生藤本植物“显齿蛇葡萄”的藤条经加工制作成的饮品。因为含黄酮等微量元素高,有镇痛消炎、止咳祛痰、降脂的作用。历史上,作为土家族的日常饮品,已有千年历史,还有“土司贡茶”之称。

1935年,任弼时、贺龙、萧克领导的工农红军坐镇永顺毛坝地区痛打国民党陈渠珍部,取得“十万坪大捷”。大部队向西转移后,伤员寄居在当地百姓家里,老百姓用莓茶外敷内服帮助红军伤员治愈伤痛。因此,也有人把永顺莓茶称作“红军茶”。

莓茶在永顺有历史,有文化,有沉淀,有故事可讲。但是,要想发展成为一个老百姓人人受益的产业,规划、定位、培育、种植、生产、销售、推广,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准确又坚定。

图1-.jpg

永顺莓茶。在永顺县的扶持和努力下,正在走一条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子。

老百姓种,合作社生产,村统一销售

凤鸣村是永顺县发展莓茶产业的一个缩影。村民家家户户都种莓茶,而后续的制茶、销售环节,都由村里统一负责,既保证了成品的品质,又使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51岁的彭爱春是凤鸣村村民,家有七口人。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口多,资金少,技术缺,无产业,实属一个贫困家庭。

“2014年,我家被评为贫困户,国家的直接帮扶和政策支持让我的家庭得到了实惠,但贫困户这个称谓在我心里一直是个疙瘩。我深深知道贫穷并不光彩,作为一个农村妇女虽心有不甘,却也感觉无力挣脱,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山村,交通落后、地理环境差,农业底子薄弱,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基本无所事事,天天围着牌桌转,大家也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2016年永顺县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进驻凤鸣村,大力发展莓茶产业,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厌其烦地召开群众会,宣讲种植莓茶的各种优势,让我下定决心种植8亩莓茶,当时还遭到了儿子、儿媳以及老伴的强烈反对,我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毅然决然走上了莓茶产业发展之路。”

好的收成离不开辛勤的耕耘,万事开头难,莓茶种植前期程序比较多、技术要求比较高。儿子儿媳在外打工,老伴做泥瓦匠早出晚归,所以彭爱春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六七点出门,带着五岁的孙子到地里干活,晚上六七点到家,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种植莓茶,一边顾家务,为了把产业搞好,她多次请乡镇农技人员实地指导,参加扶贫工作队举办的莓茶种植技术培训会,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劳动力不足时还常常采取邻里间相互帮工,通过一年的努力,2017年莓茶收入2万余元,老伴也看到了莓茶种植有搞头,从不认可到支持到参与,2018年通过和家人反复商量又新种植了28亩。

为了把莓茶搞好,彭爱春还说服了儿子儿媳,返村发展莓茶,人多力量大,至2018年,她家共种植莓茶36亩。“在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们还学会了网上销售莓茶,村办合作社实行兜底收购,销售问题解决了,种植就更有信心。2018年仅莓茶收入就有8万余元,产业搞好了,心中的疙瘩也应该解了。” 2018年底,她主动向村委会提出了脱贫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彭爱春家的例子,是凤鸣村发展莓茶的缩影。这得益于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思路。扶贫到现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将资源和帮扶倾斜到生产端,也就是老百姓种植这一阶段。但永顺县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凤鸣村以来,不仅让老百姓都积极参与到种植莓茶这个产业中来,还为莓茶的销售、推广和品牌打造费了一番心思。比如,举办“莓美与共”永顺首届莓茶斗茶会,邀请刘仲华等国内著名茶叶专家现场品评莓茶,为莓茶产业发展献策助力,利用活动宣传把莓茶推出去,把外商引进来,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服务,实现莓茶亩均产值达4000余元,全年村莓茶总产值600余万元,带动122户421人稳定脱贫增收。凤鸣村挂牌成为湖南省茶业集团莓茶直供基地。

2017年,凤鸣村种植莓茶224.5亩,2018年新种植592.8余亩。去年全村共种植莓茶1400亩,今年即将达到2100亩,由村委会组织成立了“永顺县四明仙山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莓茶产业发展模式,与122户贫困农户签订入社协议,保底收购贫困农户莓茶、代收代销,莓茶产品、年终效益分红。一言以蔽之,就是全村共同抱团发展。

当了几年贫困户,又搞了几年莓茶,彭爱春的感悟很深。“人穷志不能穷。要脱贫致富,一不能等,二不能靠,政府有帮扶、有政策,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被动接受,也只能改变一时,但不能改变一世,只有我们自立、自强、自信,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现状。”

图3.jpg

润雅乡凤鸣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莓茶产业发展模式,与贫困农户签订入社协议,保底收购贫困农户莓茶、代收代销,莓茶产品、年终效益分红。

产业发展起来了,乡风文明也提升了

种莓茶,对凤鸣村的改变并不止老百姓脱贫摘帽这一点。永顺县委组织部工作队驻村以来,自来水工程完成了,惠及191户697人,大家的饮水安全得到了保证;太阳能路灯修起来了;袁家坡组生产生活用电升级改造,结束了抽签排队炒茶的历史;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谈起凤鸣村的改变,润雅乡乡长张宗江的感受很深。“产业发展起来了,乡风文明也好起来了。”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外出务工的人,村里很多地都荒了。现在看到莓茶产业发展起来了,种植不难、销售无忧,很多人都回来了。比如现任村主任覃赵云,就是从浙江回到家乡,种药材种莓茶,慢慢发展起来,到搞合作社,现在又成了带领大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村主任。

张宗江记得,他刚到润雅乡任职时,有人提醒他,到凤鸣村,可得特别注意人身安全。有村民天天都到村部,无非就是要低保、要救助。可以说这个村称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但是,“发展莓茶产业,把大家调动起来了,没人打牌了,没人来天天找村干部的‘麻烦’了,因为大家都忙起来了,有事干,有钱赚。”

如今的凤鸣村,莓茶成了全村致富的当家产业,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党员们纷纷带头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互助合作成了贫困户抱团发展的新希望。

走多元化产业园发展道路

1400亩,2100亩……莓茶种植面积的增长,折射的是凤鸣村产业发展的成效。可凤鸣村还不满足于此,还打算继续推进莓茶种植技术和劳动技术培训工程,力争为每个家庭培养一个“产业工人”,为莓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且,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建设打造一个高标准的莓茶种植观光园,走多元化产业园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农户收益、稳固脱贫成效。

凤鸣村发展莓茶的背后,是永顺县的新思路: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当家产业。做好做活兴产业、置家业、增就业“三业”文章,构建“六个一”(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一套服务体系)产业扶贫体系,这成了永顺推进脱贫的热词。

如果说,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也需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话,永顺在发展产业促进脱贫上的实践就是,注重产品、管理、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高附加值,让脱贫致富的产品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得出、卖得好。这就是永顺的模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