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网箱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改良品种,又称“台湾鳗鳅”或“台湾龙鳅”,具有个体大、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等特点,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的效果,养殖热潮已蔓延至全国。

随着我国泥鳅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工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泥鳅的产量不断增加,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等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但规模化养殖受到苗种的严重制约。有关其苗种培育期的摄食生态学、营养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尤其是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技术不成熟、营养需求不了解及相对应的饵料问题没有解决,导致苗种培育过程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不高。目前传统的泥鳅苗种培育模式为土池培育和水泥池培育,笔者也于2017年开展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苗种培育探索,然而泥鳅网箱培育模式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探索适合于福建地区台湾泥鳅网箱苗种培育技术,2018 年5月,笔者开展相关摸索与试验,完成了科研目标,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现将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培苗技术与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8年5月3日至6月2日,在南平市建阳区飞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

2.设施设备

试验在室外土池挂网箱进行,按培育时间共分 3 种网箱,窗纱式网眼,网目大小分别为80 目、60 目、20 目,网箱规格为 1 米×9 米×1米,网衣材料为聚乙烯。培育前5天使用80目网箱,中间 10 天换用 60 目网箱,最后 15 天换用20目网箱。网箱用木桩与纲绳固定,网箱顶部高出水面20厘米,底部高出池底40厘米,土池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微孔增氧设施,每个网箱底部固定放两个圆形微孔曝气盘,以增加溶氧。

3.鳅苗放养

5月3日放养本场人工催产、孵化出膜两天的台湾泥鳅水花苗,共设3个平行网箱,每个网箱放养10万尾,共30万尾。放养水花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形正常,游动活泼。

4.饵料投喂

适口、丰富、营养完全的开口饵料对鳅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出膜后的“鳅苗危险期”,是台湾泥鳅苗种培育的关键。在培育前5天,鳅苗对饵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土池肥水很重要,生物饵料不够时,需要捕捞收集轮虫等适口的生物饵料进行投喂,或用人工孵化的丰年虫作为补充;5天后,用少量鳗料粉进行驯食转饵,这阶段持续一周,待鱼稳定吃食后,逐渐过渡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试验后期采用泥鳅专用膨化配合饲料0号料。泥鳅属杂食性,在苗种期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本次试验选用的泥鳅专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达到42%以上。

5.日常管理

采取固定人员专门管理的方法,每日坚持定时巡逻,观察鱼苗活动情况,保持池塘水质“肥、嫩、爽”。同时,坚持测定并记录水温、溶氧、pH,整个试验期内,水温变化范围 22.0~27.5℃,溶氧 5.0~7.0 毫克/升,pH 6.5~8.0,透明度35厘米以上。每天将网箱中残饵和粪便排出,勤刷网衣,保持箱体内外水体流通,箱内水质活爽,使浮游生物进入箱内。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2%~4%,每次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

6.疾病防治

加强水质调控,保持水质清新,加强病害防控工作。每两天就对网箱箱体清洗1次,可改善网箱水质,防止肠炎、气泡病。整个培育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病害,但仍需防治车轮虫、指环虫和小瓜虫,培育过程中使用0.5毫克/升车轮指环杀可有效防治。另外,鳅苗对生石灰、硫酸铜、漂白粉敏感,慎用。

二、结果

试验结束时,停食1天后,将每口网箱的鳅苗捕完称重,抽样测定体长、体重,经过 30 天培育,3 个平行组网箱分别产出鳅苗 50220 尾 、41350尾、44680尾,整体成活率达到45.4%,平均全长达到3.2厘米/尾,平均体重0.25克/尾,放入土池进行成鳅养殖。本次试验在完成好科研目标的同时,还取得了较好效益。

三、小结与分析

1.传统的土池培苗模式,泥鳅苗种成活率在30%左右,成活率偏低、单位面积产量低、成本高、难捕捞。本试验采用网箱培苗模式,培苗密度高、管理方便、节约成本、提高苗种成活率、便于捕捞,是对泥鳅培苗模式的有益尝试。试验证明了该培苗模式是可行的。在水产养殖生产集约化的背景下,建立网箱苗种批量培育模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培苗模式,也为我省台湾泥鳅苗种培育与养成提供一定的经验。

2.本试验采用台湾泥鳅水花苗直接入网箱培育,因此刚开始采用80目网箱,导致网眼很容易阻塞,水体交换不畅,影响了成活率。后期更换60目、20目网箱,为保持水体交换,勤刷网衣,导致操作频繁,鳅苗本身体质较弱,可能损伤部分鳅苗,降低了成活率。

3.综合本次台湾泥鳅网箱苗种培苗过程,该培苗模式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首先是放养密度问题,最适合的单位面积放养密度,还需要梯度试验进一步摸索。其次,泥鳅开口饵料以轮虫最佳,之后可逐渐接受小型枝角类,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生物饵料是提高培苗成活率的关键,但生物饵料的供应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泥鳅开口阶段及转饵阶段的“鳅苗危险期”,也是本次试验鳅苗死亡的高峰期。目前,质量可靠信得过的泥鳅苗种培育阶段人工开口料、转饵阶段的人工配合饲料市场上极为短缺,替代率也很低,因此笔者认为替代生物饵料的开口饵料研发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网箱培苗要注意及时检查网箱,有漏洞立即补好,以防台湾泥鳅逃跑和有害生物进入网箱,同时,泥鳅天敌较多,有条件的话培苗网箱要设盖网等防敌害设施。

台湾泥鳅养殖成本和利润_提供台湾泥鳅全套养殖技术_养殖台湾泥鳅不愁销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