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马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国际上尚无对海马幼苗进行大池规模化养殖的专利报告;传统的海马幼苗养殖模式是孵化池暂养,其孵化池的水体环境没有进行仿生态设置,致使幼苗没有合适口径的饵料、可附着的物体、有益的水体或肠道微生物群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马养殖效率(如低成活率、生长率等)。新西兰海马生物学家Woods等人曾设想在室外进行海马幼苗全过程养殖,但遗憾的是幼苗在前1-3天容易受环境变化和开口饵料筛选等影响而导致死亡。总体而言,对海马幼苗进行室外大规模养殖生态学研究鲜有报道。线纹海马(Lined seahorse Hippocampus erectus)是由林强和林俊达等人在2009年引入中国境内的一个大西洋海马种,已经在中国成功育苗;它的生长速率快、抗逆性强、体色易变化等特点,使得这个海马种在国际上有非常大市场开发潜力。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线纹海马幼苗的产业化养殖效率,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进展和线纹海马幼苗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将海马幼苗的前5天在室内进行开口饵料驯化养殖,然后再转移至室外进行规模化养殖。通过对海马养殖池的仿生态环境、饵料供应、水体质量控制等合理部署,达到了降低海马养殖成本、提高了海马养成率的目标。本应用技术是根据新引进的美国海马种的生物学特性而制定的养殖草案,其优点是易操作,可控性强,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海马养殖。具体技术步骤如下
(1)海马幼苗孵化后饥饿驯化阶段将刚孵化后(1日龄)的线纹海马幼苗在孵化缸 (0.6X0.8X1.0 m)中养殖,养殖水体温度27 士 0.5 °C,光照强度1500 Lux,光暗周期为 24 :0,不直接投饵料,不加附着物,向养殖水体中加呋喃西林至3-5 ppm,浸泡5_8小时。(2)海马幼苗开口阶段孵化后约12小时候后,开始向孵化缸中加刚孵化的卤虫 (0.21 士0.04 cm)和桡足类(0. 12士0.02 cm),密度是3_6个/ml,每天投喂6次,饱食投喂; 粪便每天虹吸干净。光暗周期调整为16 :8,此过程要进行5天(注卤虫用高不饱和脂肪酸 (SUPER SELC0 )强化5小时,桡足类用小球藻强化2_5天)。(3)室外大池阶段准备室外大池(4X6X 1. 5 m)中养殖水体提前3天(晴天曝晒为准)准备好充足的养殖水体,泼洒少量光合细菌,布置绿色和黄色塑料人工水草及鲜活海带、石莼在大池底部以供给海马附着。大池内整体微量充气,水体不循环。(4)海马幼苗转移及大池养殖阶段孵化后2日早上,用透明胶袋(或圆桶)将5日龄海马从孵化缸中取出,放在室外大池中静置40-60分钟,略为充气,然后从透明胶袋中释放到大池中。5-15日龄的海马幼苗,主要用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投喂;16-40日龄幼苗用大小为0. 37-0. 52 cm的卤虫喂养;41-60日龄海马用大小为0. 77-0. 97 cm的卤虫和冰冻糠虾投喂,剩余的冰冻糠虾每天虹吸干净。以上2个月内养殖过程中,前30-40日,尽量不换水,并且每3-5天周期性加入适量小球藻;40-60日,可根据水体质量采取半量换上法(1/2 水体更换)对养殖水体进行改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2009年6月5日,将刚出生的3批线纹海马幼苗混合,随即取样分为3个组(9个处理A1、A2、A3,B1、B2、B3和C1、C2、C3),其中A组为实验对照组,每组200尾;B和C组为实验组,每组海马数量为60条。养殖水体盐度、pH值和溶解氧分别是33 士 1. 0 %。、7. 7 士0. 4 和6. 5 士 0. 5 mg/L,轻微充气,保证没有气泡发生。实验组
在2009年6月5日至8月4日(60天)间,Al、A2和A3海马幼苗各200尾,养殖水体环境恒定。按照本专利步骤首先室内孵化池(0.6X0.8X1.0 m)暂养5天,进行开口饵料驯化,用强化的饵料进行投喂。5天后转移到室外已准备好的大池(4X6X1.5 m)进行养殖;5-15日龄的海马幼苗,主要用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投喂;16-40日龄幼苗用大小为 0.37-0.52 cm的卤虫喂养;41-60日龄海马用大小为0.77-0. 97 cm的卤虫和冰冻糠虾投喂,剩余的冰冻糠虾每天虹吸干净。2个月内养殖过程中,前30-40日尽量不换水,并且每 3-5天周期性加入适量小球藻;40-60日龄内,可根据水体质量采取半量换上法(1/2水体更换)对养殖水体进行改善(具体按照本专利步骤)。对照组1
在2009年6月5日至8月4日(60天)间,Bi、B2和B3组海马幼苗各60尾,在孵化池(0.6X0. 8X1.0 m)中养殖,养殖过程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温度27 士 0.5 °C,光照强度1500 Lux,光暗周期为M :0 (5天后,光暗周期调整为16 :8)。1_5日,用刚孵化的卤虫 (0.21 士0.04 cm)和桡足类(0. 12士0.02 cm)喂养海马,密度是3_6个/ml,每天投喂6次, 饱食投喂;粪便每天虹吸干净;5-15日龄的海马幼苗,主要用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投喂; 16-40日龄幼苗用大小为0. 37-0. 52 cm的卤虫喂养;41-60日龄海马用大小为0. 77-0. 97 cm的卤虫和冰冻糠虾投喂,剩余的冰冻糠虾每天虹吸干净。对照组2
同样在2009年6月5日至8月4日(60天)间,Cl、C2、C3组海马各200尾。将刚孵化的线纹海马幼苗直接转移到室外大池(4X6X1. 5 m)中养殖,养殖过程中的条件跟实验组中5日龄海马室外养殖条件相同,1-5日,用刚孵化的卤虫(0.21 士 0.04 cm)和桡足类 (0.12士0.02 cm)喂养海马,饱食投喂;5-15日龄的海马幼苗,主要用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投喂;16-40日龄幼苗用大小为0. 37-0. 52 cm的卤虫喂养;41-60日龄海马用大小为 0. 77-0. 97 cm的卤虫和冰冻糠虾投喂,剩余的冰冻糠虾每天虹吸干净。结果表明
实验组海马幼苗在60内的体重为0. 87士0. Ilg,体长为5. 42士0. 97 cm,成活率为 82士3. 6%o对照组1 海马幼苗在60内的体重为0.69 士0.23g,体长为4. 35 士0.52 cm,成活率为 76士4. 2%0对照组2 海马幼苗在60内的体重为0.81 士 0J6g,体长为5. 83 士 0.76 cm,成活率为 48士7. 7%0另外,通过对水电消耗、饵料利用率、劳动力支出等养殖消耗分析,其养殖成本较室内养殖降低在50-60%之间。结论综合上述3组,实验组线纹海马幼苗的生长、成活率占有绝对优势,可以将该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海马幼苗孵化后饥饿驯化阶段将刚孵化的线纹海马幼苗在孵化缸中养殖;(2)海马幼苗开口阶段孵化1 后,向孵化缸中加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虫类;(3)室外大池阶段准备室外大池中的养殖水体提前3天准备好充足的养殖水,大池内整体微量充气,水体不循环;(4)海马幼苗转移及大池养殖阶段孵化后2日,用透明胶袋或圆桶将海马从孵化缸中取出,放在室外大池中静置,然后再从透明胶袋或圆桶中释放到大池中,喂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孵化缸的尺寸为0.6X0. 8X1. 0m,养殖水体的温度为27士0. 5°C,光照轻度为 1500LUX,光暗周期为24:0,不直接投饵料,不加附着物,向养殖水体中加呋喃西林至3、 ppm,浸泡5、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投放的卤虫为0.21 士0. 04cm,桡虫类为0. 12士0. 02cm,所述卤虫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强化5小时,桡足类用小球藻强化2飞天;密度为3飞个/ml,每天投喂6次,饱食投喂; 粪便每天虹吸干净,光暗周期调整为16 :8,此过程要进行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室外大池的尺寸为4X6X1. 5 m,泼洒光合细菌,布置绿色和黄色塑料人工水草及鲜活海带、石莼在大池底部以供给海马附着,大池内整体微量充气,水体不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 中,用透明胶袋或圆桶将海马从孵化缸中取出,放在室外大池中静置40-60分钟,略为充气,然后从透明胶袋中释放到大池中,5 15日龄的海马幼苗,主要用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投喂;16 40日龄幼苗用大小为0.37、. 52 cm的卤虫喂养;4广60日龄海马用大小为 0. 77^-0. 97 cm的卤虫和冰冻糠虾投喂,剩余的冰冻糠虾每天虹吸干净;以上2个月内养殖过程中,前3(Γ40日不换水,并且每;Γ5天周期性加入小球藻;4(Γ60日,根据水体质量采取半量换上法(1/2水体更换)对养殖水体进行改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美国线纹海马幼苗的大池仿真养殖方法。本发明是将美国线纹海马幼苗从孵化缸转移到室外大池进行规模化养殖,为大规模商品化海马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通过本发明方法,养殖成本较完全室内养殖体系降低了50~60%,易于通过有益微生物制剂控制养殖水体的质量,还可以保证海马的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524120SQ20111043726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林强, 黄良民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