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投入资金超3亿元,统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个
坑口村多层面多渠道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笔架茶产业。
近年来,清新区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精准发力拔穷根,以稳定脱贫为目标,探索发展光伏发电、现代农业、手工业、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之路。
清新区扶贫工作坚持授人以渔,以产业扶贫照亮贫困群众的“致富路”,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能就业、稳就业,通过发掘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将短板变成乡村振兴的“潜力板”。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清新区统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个,扶持户发展产业项目2000多个,共投入资金超3亿元,累计带动3800多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年增收3000元以上。
加快脱贫摘帽
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
近年来,清新区坚持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加快促进贫困户脱贫摘帽。
“坑口村山多地少无水田,我们扶贫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后,瞄准了光伏发电项目。清远市技师学院将3000多平方米教学楼空置楼顶无偿提供给坑口村作为扶贫项目建设使用,使光伏发电成为一项具有中长期收益的扶贫产业。”据太和镇坑口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介绍,自2017年9月以来,光伏发电每年可为该村增收约20万元。
2015年9月末,清新区首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在禾云镇启动,全区目前已有17个光伏扶贫电站完成确权,并接入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系统。
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清新区近年来成功创建清远鸡、清新桂花鱼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岭南特色水果产业“双创”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目前,全区已建成广州对口帮扶(合作)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个。
在乡村旅游方面,清新区创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1个,现有乡村民宿38家、乡村旅游点6个。其中,涉及扶贫项目和相对贫困村的乡村民宿11家、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点4个。
带动致富增收
扶贫企业发挥“驱动力”
近年来,清新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扶贫驱动作用,加快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村的笔架茶种植面积从400多亩发展到3000多亩,每年可以生产10吨干茶。”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新才说。
据他介绍,合作社现有社员60多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坑口村将笔架茶产业逐步做大做强。“贫困户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还可以将自产的茶青卖给合作社,每年可增收两三万元。”他介绍。
目前,坑口村以清远笔架山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合作开发“一村一品”,多层面多渠道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笔架茶产业。在打造笔架茶品牌过程中,该公司与合作社采取出资统一保底收购茶青、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监督管理的“四个统一”模式。
通过土地托管、资金入股、订单农业、合营代管等方式,清新区委托农业企业代管帮扶贫困户,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了解到,清远百利金农业公司与清新区在山塘镇合作建设粮食储存仓库,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参与项目的204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
打造“一村一品”
村集体收入显著提升
在积极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清新区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有效促进村集体收入提升,实现了富民兴村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坑口村积极争取省级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专项资金50万元,打造“一村一品”发展笔架茶。“我们每加工1斤干茶叶,就让利给村委会30元。”作为清远笔架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才介绍,随着笔架茶产销量逐年提升,该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超过10万元。
在打造“一村一品”过程中,坑口村委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统一改造贫困户笔架茶茶园,并租用贫困户山地开发新种优质茶园20亩,多措并举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为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坑口村组织开笔架茶种植培训班,邀请农技专家现场讲授茶叶病虫害防治、茶叶种植、采摘等知识,40多名贫困户及茶农参加培训。
近年来,坑口村先后获得全国以及省“一村一品”(笔架茶)示范村镇、清远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笔者了解到,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枫坑村及太平镇马岳村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今,安庆村已成功打造占地约300亩的兴农乐庄园,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农综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017年开园至今,兴农乐庄园营收已超过200万元,并分成给扶贫合作社,且每年不少于23万元。
构建金融扶持机制
小额信贷助力产业发展
发展扶贫产业离不开资金作为源头活水,清新区近年来积极构建金融扶持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农惠农作用,充分依托小额信贷助力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瓶颈问题。
按照清远市统一部署,清新区坚持“政府推动、金融支持、试点带动、逐步推广”原则,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动力,大胆作为、主动探索,积极推广各类支农惠农贷款业务。
根据《清远市清新区普惠金融“村村通”实施方案》,自2017年以来,清新区以人民银行信息系统为依托、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建设区级综合征信中心;以村委会为依托,开展信用村建设,建设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积极推广农村“两权”抵押、“政银保”合作农业、妇女创业小额担保、扶贫小额(精准扶贫)信贷,支持当地扶贫产业发展。
为了有效破解涉农贷款担保难题,清新区分别与邮政、农业、农商等三家银行签订扶贫小额信贷合作协议,设立风险担保金1200万元,为贫困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通过小额信贷全额贴息、生产奖补等方式,清新区积极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长效增收项目。
截至今年10月底,清新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394.9万元、产业扶持资金1500多万元,促进贫困户发展自主增收长效项目1800多个,包括蔬果粮食种植、三鸟养殖、水产养殖,开修理店、美容店、小食店等。
空心村展新貌
产业扶贫吸引村民回流
“我在茶场每个月有四五千元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所以肯定不回台山打工了!”对于现在的生活,陈桂开感到非常满意。
作为坑口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年过半百的陈桂开长期以来苦于没有致富渠道,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不得不前往珠三角地区务工。
“那时候我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家里有事也顾不上。”陈桂开回忆道。自从村里大力发展笔架茶产业以来,他和许多村民都选择返乡就业。
如今,陈桂开不仅每天在茶场务工,还可以出售自家生产的茶青,因此有了两份稳定收入。“现在在村里上班,比我以前在外面打工月赚2000多元肯定好多了。”他笑着说。
据悉,坑口村共有8个自然村,其中1个是空心村,许多村民长期在外务工,给村里带来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实际问题。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当地积极落实就业帮扶,通过协助务工或设立公益岗位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村民稳定就业的问题。
近年来,清新区通过落实招商帮扶工作,积极吸引企业到村建立生产基地或“扶贫车间”,同时带动贫困户开展订单农业生产,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够实现就业增收。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