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生姜种植_致富生姜种植视频_致富经生姜种植技术视频

11月10日,“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安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促进铜陵白姜产业及文化的发展,铜陵市人民政府召开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新闻发布会。铜陵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志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崔光庆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姚继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可儿主持发布会。

一、发布单位: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发布主题:“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介绍

三、发布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11月16日(星期四)上午10:00

地点:市综合服务中心三楼铜都厅

四、主要内容

1.“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介绍

2.答记者问

五、新闻发布会发布人

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志远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崔光庆

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 姚继贵

“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新闻发布词

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志远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崔光庆

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 姚继贵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体情况。

2023年11月10日,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截至目前,全球26个国家共有8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其中我国有22项,数量保持世界第一。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我省首例。

铜陵白姜种植系统2017年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我们即着手开始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列入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交了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申报农业遗产的申请。在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的指导下,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严格把控申报文本质量,积极与相关方面协调,悉心指导我市接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专家来铜实地考察评估,考察结果得到专家高度评价。

我市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出了特有的白姜。在这片位于长江沿岸、江南一隅的土地上,种植白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吃姜也早已成为习俗。铜陵白姜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曾在宋、明、清时期被列为朝廷“贡品”。北宋时期铜陵所属的池州府,铜陵白姜已经以优良品质闻名于世,并形成了一定产量和规模。

铜陵白姜的优良品质,除了有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造化外,离不开在千百年传承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种植系统。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搭棚遮阴生长三项栽培技艺是铜陵白姜独特种植技艺的精华所在,是世代姜农在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总结出的农耕智慧,被形象地概括为“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阴,收获手拔,姜阁储种,炉火催芽”二十四字口诀。

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铜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白姜文化,每年清明时节,铜陵会举办“下姜阁”活动,举行开姜阁仪式,唱开阁歌;秋分时节,举办“开市”活动,包括朗诵白姜颂文、拔姜、“姜王”评选等。每年秋天白姜收获季节在铜陵街头总能看到百姓刮姜、晒姜、腌姜的场景。

铜陵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素有“中华白姜”的美誉。目前,铜陵白姜种植面积6000多亩,开发出糖醋姜、酱汁姜、糖冰姜等80余种产品,总产量超1万吨,年综合产值约1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提优品种,提升品质,擦亮品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做好铜陵白姜“土特产”文章,把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答记者问

记者: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成功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该遗产的内涵是什么?

张志远:农业文化遗产是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路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启动,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通过对遗产的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文化传承。

我国是最早参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国家之一,现拥有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各国之首。我国开展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相关地方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记者:我市2016年就开始申报农业文化遗产,为什么到今年才申报全球遗产成功?

崔光庆: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是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先获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称号,才能申报全球的。市政府自2016年,按照时任副总理汪洋对“铜陵白姜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批示精神,积极组织申报。2017年“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成功申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9年,“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7月29日,时任市委副书记赵振华亲赴北京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答辩。2020年初,市政府委托中国农科院农村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编制申报材料,2022年将《申报书》上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审批,2023年2月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初审并公示。今年9月24-2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对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现场考察和评估。11月7-10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科学咨询小组在罗马粮农组织总部召开会议,经专家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标准,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记者:市政府为了促进白姜产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崔光庆:(一)强化政策支持,保护种质资源。按照《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铜陵白姜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深入开展执法活动,积极保护铜陵白姜知识产权。2021年10月22日,《铜陵白姜保护办法》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明确对产地、种质资源、品牌建设、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保护。

(二)加大资金投入,细化保障措施。每年市区两级政府对白姜补贴政策包括:白姜保险每亩400元保费(姜农承担80元、市财政160元、区财政160元)保4000元;每年50万元有机肥补贴;对每个正在使用的姜阁每年补贴2000元。

(三)加强市场管理,做到优质优价。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针对白姜加工企业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的使用情况以及白姜收购和销售情况,进行检查、溯源,严肃查处以次充好等行为。鲜姜上市期间,在全市选择10个左右农贸市场设立铜陵白姜直销点,为进入直销点售姜的姜农制作销售证,采取实名制销售,并安排专人管理,有效控制了外地白姜假冒铜陵白姜冲击市场行为。

(四)开展系列活动,广泛营造氛围。每年清明前后,举行姜种下阁仪式。9月中旬白姜上市时,开展“姜王”评选活动。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隆重的开市活动,深入挖掘铜陵白姜文化底蕴,促进白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将白姜产业发展其作为“七个一”农业特色产业之首全力提升,市农业农村局正在委托安徽省农科院编制《铜陵市白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了以“品种品牌保姜、科技机械强姜、规模效益兴姜、三产融合富姜”为总体发展思路,通过5-10年的发展,建设中国白姜科技和机械创新应用高地,把铜陵市白姜传统特色

记者:铜陵白姜能申报成功,其独特栽培技艺有哪些?

姚继贵: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技艺,主要包括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荫,独具特色。

姜阁保种催芽。是白姜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艺,系铜陵姜农所独创,具有唯一性,传承已逾千年。姜农为确保姜种安全越冬和来年的高发芽率,发明了姜阁保种催芽技术,即在姜种收获后,通过简单的晾晒,然后放入姜阁烧火去水、保温和催芽。姜阁保种催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汗期),11月上中旬将姜种在姜阁排放好后,开始每天烧姜阁。前40-50天以芭茅为燃料烘烧,每天早晚各烧一次,每次烧20-23公斤芭茅,持续40-60分钟,温暖姜阁,使生姜脱去多余水,防止生姜腐烂,称之为“发汗期”。第二阶段(保温期),从12月中下旬开始,约90天,烧火的材料改为用树枝等木质薪柴为燃料,每日烧火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烧硬柴(木质柴)15-20公斤,保持姜阁内适宜温度(13℃左右)。第三阶段(催芽期),持续约20-25天,即3月中旬至4月初改烧文火(小火),每日烧火两次,早晚各一次。根据天气变化控制火势大小,使姜阁温度保持在22-25℃,促进催芽,使姜种在清明节前长出0.5-1cm左右的姜芽。

目前,保留最为久远的姜阁属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盛长春家,姜阁使用已超百年之久。

高畦高垄栽培。是铜陵姜农创造的种植方法,具有独特性。铜陵白姜喜温湿、怕旱涝,需肥量大,而铜陵地区的气候春夏季多雨。当地姜农根据白姜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气候特点,发明了高畦高垄栽培技术和生姜生长期内多次施肥培土的技术。即在白姜播种时,先在姜田里做高畦高垄,姜农称之为“踩姜垄”,把姜种在沟底侧壁上;在白姜生长过程中,将垄上的土与有机肥混合培到姜株根部,经过多次追肥和培土,原来的沟变垄,原来的垄变沟。沟垄交替的栽培技术可保证在多雨的气候下,及时排水防涝,也保证了白姜生长期的养分需求。铜陵农谚“栽在沟里,收在陇上”也由此而来。这一方法为姜块创造黑暗、湿润的生长条件,使姜指表皮光滑白嫩,姜芽颜色鲜红美观,保持子姜皮薄幼嫩,节间长而饱满,保证优良的品质。

芭茅搭棚遮荫。铜陵白姜喜荫,对光照要求“苗期三分太阳七分阴,后期七分太阳三分阴”。姜农就地取材,在白姜播种以后,利用芭茅为原材料为白姜搭棚遮荫。初期,芭茅叶片完好舒展,透光率低,随着日晒雨淋,芭茅叶片卷缩,渐次凋落,透光率也越来越高,正好满足白姜整个生长期的光照需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