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杨勤 祝振强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于田县古称于阗,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丝绸之路重镇。上世纪50年代,库尔班·吐鲁木从这里骑着毛驴去北京的故事广为流传。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于田一度积贫深重,全县有16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2万,成为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于田县精准施策,乘势前进,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截至去年年底,全县贫困村已退出121个,累计脱贫28951户111690人。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走进于田县的田间地头、扶贫车间、养殖基地……处处可见激荡人心的情景,一个个奋斗的身影诠释着“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决心,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流露出过上新生活的喜悦。
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农民种植的万寿菊喜获丰收。杨勤摄
养好多胎羊 脱贫喜洋洋
走进和田地区津垦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一排排现代化羊舍整齐划一,接连不断的“咩咩”声让这里格外热闹。
“我们现在主推澳湖羊,场里存栏有3万余头。羊肉是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肉食,这几年本地养殖的羊都供不应求……”公司总经理杨建礼边走边介绍。
面对巨大的羊肉消费市场,于田县在天津市的对口支援帮扶下,结合当地资源积极引进天津肉羊养殖龙头企业,按照“总场+分场+合作社+农户”的四级架构模式,大力发展多胎肉羊产业,使之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我负责管理羊圈、给小羊接产,每个月能挣2300多元,公司还给上五险。”32岁的艾吉尔古丽·买赛地说。去年3月,她参加了羊场的招聘,从全职家庭妇女变成了养殖工人。在她的影响下,今年3月,丈夫买买提·阿卜都拉买土送也来到羊场上班。
有了新工作,掌握了技术,夫妻俩不仅顺利脱贫,还积极参与养殖产业,通过扶贫项目获得了15只羊。买买提·阿卜都拉买土送表示,每天中午和傍晚下班后照顾自家的羊,现在的羊种产羔率高,目前繁育了10只小羊,预计养大后每只能挣3000多元。谈起现在的生活,夫妻俩异口同声道出“亚克西”!
养殖多胎肉羊,走上脱贫致富路,这样的故事遍布于田县14个乡镇,4904户18456人因该产业受益。15个乡级养殖分场带动近百人就业,入股贫困户按照签订的分红协议取得收益,在一个分红协议周期内,全县贫困户户均增收1043元。
“预计今年年底,全县多胎肉羊存栏量能达到23万只以上,形成从品种扩繁、饲养管理到肉羊育肥、屠宰加工的完整肉羊产业链,保障贫困户收入增加。”于田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玫瑰花儿开 幸福生活来
于田县有种植沙漠玫瑰的历史,过去农户们零星种植。2012年以来,该县引入龙头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大漠变花海,全县玫瑰种植面积达4.6万亩,年产量7000多吨。
“每年从5月开始,于田沙漠玫瑰进入采摘季,遍地盛开的玫瑰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当地村民的致富花、幸福花。”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永军表示,公司目前提供了200余个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40人,每到生产季还要招聘近200名临时工,日均工资135元。此外,该公司还对当地农户的玫瑰花进行收购,并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长效发展模式,带动3454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36岁的托胡提汗·如孜2017年到公司上班,如今已经是生产技术部的一名熟练工,负责包装、推广等多项工作。同时,她还种植了11亩玫瑰。
“我喜欢现在的工作,每个月有2700元的稳定收入,下班后还能管理自家的玫瑰,把玫瑰花卖给公司。”托胡提汗·如孜说,今年由于管理不善,自己种的玫瑰仅挣了1000多元。接下来她要学习种植技术,精心管理,提高玫瑰花的产量。
为了提升玫瑰花的附加值,于田县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玫瑰花种、管、销精深加工产业链。据瑰觅公司研发部经理陈秋鹏介绍,“采摘好的玫瑰花瓣,约10%晒干销售,其余的全部深加工。公司有玫瑰花酱、精油、纯露、花冠茶等多个主打产品。”目前产品种类已超过65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对于许多忙碌在“花海”之中的农户来说,每一朵沙漠玫瑰都绽放着脱贫致富的希望,收益不仅在她们勤劳的指尖,也在玫瑰花香料、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的生产线上。
鹅鹅鹅 唱响致富歌
碧水蓝天,芦叶轻摇,白鹅成群。在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斯也克乡,有一片美丽的“天鹅湖”,这是于田县斯也克乡天山牧歌鹅养殖基地。
“该项目2019年10月正式启动,现在基地主要是繁育一些品种优良、适合当地的鹅类,发展壮大鹅产业。”基地负责人王宏伟告诉记者,政府将建成的设施和设备交由企业使用经营管理,企业向政府支付固定收益(租金),收益根据各村贫困户数占比分配至斯也克乡12个村。
发展鹅产业,不仅为当地的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让他们有了增收的渠道。企业免费向贫困户提供鹅苗,统一提供技术服务、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产品回购,并按照每只商品鹅不低于8元的标准支付饲养费。今年,200万只商品鹅将出栏,它们承载着2102户贫困农户的脱贫期待,预计户均增收7611.87元。
21岁的亚库甫·麦托乎提是鹅养殖基地的员工,以前从未接触过养鹅业。经过2个月的学习,他负责种鹅养殖和管理,每个月工资近3000元。他家也养了商品鹅,政府一个季度提供了200只鹅苗和200公斤饲料。现在有养鹅的收益、就业的工资和种地的收入,去年一家四口的纯收入达3万多元,脱贫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大鹅全身都是宝,我喜欢养鹅。”亚库甫·麦托乎提笑着说,工作之余,他最喜欢看鹅群在水中嬉戏。茫茫大漠之中,有水波涟漪的小湖,有欢快的嘎嘎声,唤醒周遭的沉寂,仿佛在天地之间吟唱一首希望之歌、致富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