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张桂杰,男,中国农业大学2011届博士毕业生。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020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从事动物营养与饲草料开发利用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滩羊肉质改良和营养调控。

2020年宁夏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作为代表发言

01

“塞上江南”,梦想启航

201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35岁担任宁夏大学教授,36岁担任博士生导师......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张桂杰一路奔跑、寻求突破的身影。怀揣助力西部发展的赤诚之心,只身来到宁夏,为当地滩羊产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宁夏农牧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而滩羊产业则是当地重点产业之一。滩羊具有典型的生态分布特性,其高品质离不开优越的地理环境。滩羊这一稀缺的地方绵羊品种,成为当地的特产、脱贫致富的支柱,被誉为中国羊肉的“顶流”,能够满足对羊肉的一切想象。守护好滩羊产业,促进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宁夏当地人显得尤为重要。而张桂杰的研究方向就是滩羊的营养调控与饲草加工,十多年来,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极大的助推了宁夏滩羊产业的提质增效。

但这一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张桂杰表示:“我们一直都在摸索中前行。光是选择配方、育肥,最少就得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屠宰后,还要观察脂肪变化、实验取样分析。我们整个过程都在深挖,失败了至少70%以上。”张桂杰说。出于工作需要,项目初期张桂杰带着几个本科生常年住在基地。从项目开始到取得一定成果,张桂杰团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心血,但对事业的那份热爱支撑着张桂杰带领团队不断攻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滩羊新生子代的初生体重提高了12.6%,新生滩羊蛋白质沉积率提高了15.1%。

现场指导滩羊肉质提升关键技术

正如张桂杰“不断奔跑”的人生历程一样,他的团队没有因为眼前的成果而停下脚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该团队又根据滩羊蛋白质和脂肪沉积规律,开展肉质提升靶向营养调控,使得滩羊瘦肉率提升8.3%,滩羊肉肌内脂肪含量提高37.2%,鲜肉呈现“大理石花纹”的状态。经过这种方式饲养的滩羊布满“雪花”般的脂肪,品相极佳,民间将这种羊肉称为“雪花羊肉”,同时肉质鲜嫩多汁、无膻味,深受食客追捧。这一突破让张桂杰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也让他收获到自己的第一个科研奖项——第九届科技部社会力量大北农科技奖创意奖。这让他深受鼓舞,坚定了在滩羊产业走下去的信念。

02

巧思妙想,突破瓶颈

张桂杰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离不开他不断思考、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这一习惯。初到宁夏时,他发现宁夏滩羊的皮下脂肪过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滩羊肉的口感。如何改良滩羊的肉质,是困扰张桂杰许久的问题。尽管他已经尝试过许多种方法,但效果不佳。而选择从母羊怀孕的营养状态作为突破点,背后和其爱人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张桂杰的爱人患有妊娠糖尿病,因此张桂杰研读了很多关于“母体效应理论”的文献,这不禁让他联想到滩羊的脂肪含量和妊娠期母羊的营养状态的关联性,给他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需要研究的对象——妊娠期母羊已经确定下来,但是怎样才能通过营养调控来定向改变子代的脂肪分布?滩羊的脂肪分布于4个地方,其中肌内脂肪越多,滩羊肉的肉质越好,因此增加肌内脂肪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前期研究表明,精氨酸内源合成激活剂——氮氨甲酰谷氨酸(NCG)能显著改善育肥滩羊的脂肪沉积和分配。根据之前从“母体效应理论”汲取的灵感,张桂杰提出向母羊妊娠中后期的饲粮中添加NCG以改变子代脂肪沉积位置的假设。“我们在母羊妊娠中后期也就是子代肌内脂肪细胞刚开始增殖时进行调控,让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而在后期育肥过程中,又通过营养调控让本来增多的脂肪细胞变肥大,从而提高子代滩羊肌内脂肪含量。”张桂杰解释道。生活中一闪即过的灵感,却成为了科学进步的一把关键钥匙。

张桂杰不仅在改良滩羊肉质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还将目光放在了开发生物饲料这一方向上。宁夏饲草短缺,同时很多农民将一些有加工潜质的“宝贝”扔到田间,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积极和国外优秀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2016年他前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学,学习牧草加工调制相关技术。他还同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中心进行合作,针对宁夏当地资源进行生物饲料化开发利用。在探索生物饲料化的过程中,张桂杰并没有将方向局限于饲草,而是着眼于宁夏的地源性资源。葡萄渣、玉米秸秆、瓜秧瓜皮......在张桂杰眼里,这些都具有研究价值。“我有一个国家基金项目,专门用来加工葡萄酒渣。葡萄酒渣里含有很高的单宁和功能性成分,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不但能提高牛羊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还能提高肉的品质。”张桂杰介绍说。不仅如此,张桂杰还希望能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设想将中草药边角料制成饲料,从而达到提高牛羊免疫力的目的,让滩羊肉好吃又健康。从改良滩羊肉的肉质,再到如今追求健康的理念,“精益求精”一直是张桂杰科研路上的关键词。

柠条资源饲草料化开发及加工现场

03

致力产业,不止科研

张桂杰并没有将工作停留在科研层面。十多年来,张桂杰将所有成果全部实现产业化,建立滩羊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基地6处,构建了宁夏滩羊肉质提升及营养调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体系,探索以科研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政产学研用”的产业新模式,将科研成果落地并转化到推广应用。企业的参与让滩羊的养殖过程变得规模化、智能化,助力滩羊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新模式成绩斐然,累计向社会推广种公羊4万多只,基础母羊5万余只,改良羊只达到270多万只,真正实现用科技为滩羊产业赋能,让农民享受到科技成果的红利。团队项目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8.7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对于他而言,“作为农业科研人,这才是最好的勋章”。

科技扶贫分发牛羊健康养殖科技产品

04

心怀感激,不忘初心

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11月25日,宁夏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银川召开,张桂杰获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获奖代表,张桂杰在发言中表示:“能够在宁夏这片热土发挥所长、贡献所学、展现所能,我是幸运的。”自治区对人才的重视、对肉羊和滩羊产业的关注都让张桂杰感慨,自己遇上了好时代、好机遇、好平台。

现在张桂杰又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青年人才援助基层服务”项目的支持下,张桂杰挂职出任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于群众。他以该区建设“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提升示范区”为契机,为滩羊和肉羊产业搭建强大的技术支撑。除了日常的科研教学工作外,张桂杰不忘投身于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担任科技扶贫特派员期间,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所学技术与固原市原州区的草畜产业积极对接。尽管现在行政事务繁忙,张桂杰还是坚守着他对专业的那份初心,坚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增效。

正如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农民的儿子学了农,自然要为农村做实事”一样,无论是科学研究、产业转化,还是党政工作,张桂杰都做到了用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真正为农民、农村、农业考虑,用实干助推当地增产致富。张桂杰表示,今后将着眼宁夏发展“所需”,发挥自己专业“所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展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研究更多好成果、硬技术,培育更多新人。

如今,张桂杰的目标放得更远了。他表示,争取在今年将红寺堡区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但无论到达什么样的高度,他会一直守护好滩羊产业,守护好他的初心。

往期回顾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