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激励原因(motivational cause):

在公式的右边,分别代表了个人收益(private return)和社会收益(social return),就是说当个人收益越接近社会收益时,激励就越强,越是藏富于民。这在小岗村、大包干这个案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为什么同样的地,同样的人,它可以多打粮食,而且是成多少倍的产出,原因就是打破了“大锅饭”,多劳可以多得,个人努力和个人所得有关系。正如研究西方崛起的制度学派代表人物诺斯所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诺斯,2017,p.5)

4)思想性起因(ideational cause):

第四个公式是关于思想性起因的,归根结底,经济增长是创新思想的函数,人力资本越接近物质资本,表示知识内生性和原创性越强(傅军,2021,p.371)。一个社会到底是怎样想的?达成基本共识的东西是什么?决定了结果。80年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全国大讨论,90年代,“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共识等等,决定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走向。深圳发展的案例,给了这个公式最好的诠释。

最后,傅军老师将上面四个公式集成,形成一个他称为的“元道启发式增长理论”,减去中间变量的“噪音”,最终还原到人的思想与自然资本的关系,回归方程式如下:

此方程的含义是:思想决定财富!

三、企业家精神的激活成就中国小康社会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源于法文entreprendre,原意是冒着风险从事市场交换,将资源从生产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以获取不确定的收益。最早将企业家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提出并进行研究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写道:一般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买卖双方都不能准确预测市场的供求情况,因而造成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而企业家则是消除这种不均衡性的特殊力量(马歇尔,1964)。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发展了马歇尔的理论。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起作用在于创造性破坏市场的均衡,即:“创造性破坏”(熊彼特,1990,p.101)。创造性破坏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即五种新的组合:新产品、新技术、新原料、新市场、新组织。(熊彼特,1990,p.76)

当代学者中,研究企业家精神对我产生影响比较大的有三位老师,一位是周其仁老师,他认为,企业家的决策是“基于经验的判断”,他的决策过程有时是“嗅”出来的。第二位是张维迎老师,维迎老师认为,企业家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发现不均衡,二是创造不均衡。发现不均衡是套利型企业家,创造不均衡是创新型企业家。(张维迎,2014,p.7)。第三位老师是汪丁丁老师,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博古通今,打通中西。学术早期,曾系统研究过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他认为,构成企业家精神的有“三大板块”,即:创新、敬业、合作,在中国的企业家还多一个板块,那就是中国企业家特有的“超越方式”:“济世”。(汪丁丁,1996)

为了研究小康社会,我重读了党从十一大以来的每一份大会报告,惊奇地发现,从高层,我们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报告里,第一次写入“小康水平”;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报告里,继续写入“小康水平”;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报告里,写入“正在向小康迈进”;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报告里,写入“小康生活更加充裕”。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九大,“小康社会”四个字,连续在党的正式报告中,进入报告标题,足见高层对“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题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题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题目:“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题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创新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企业家精神,保证了从高层带领和许可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

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基层人民,向往美好的内在动力被释放,改变自己生存环境,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朴素愿望被重新激活。过去不敢想的可以想了,过去不敢做的可以做了,国家给了基层人民更多自由的选择权利。有如傅军老师案例中,小岗村可以家庭联产承包了(案例2),农民可以到乡镇企业工作了(案例3),勇于冒险的人可以到深圳打工了(案例4)。

在高层与基层之间,涌现出海量的经济主体,无论是国营的、民营的、跨国公司的、股份制的,只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国家都欢迎他们,支持他们。同时,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无论是在公务员岗位、还是在企业岗位、还是在社会岗位,承上启下,带领基层人民在各个方面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在这样上、中、下三个层面,激活了方方面面的企业家精神,大家敢想、敢试、敢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个维度上找到平衡,不“过”、不“欠”、不“拧”,成就了波澜壮阔、前无古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交响乐”!

当代作家王小波曾说:“好书需要批评,坏书需要炒作”。如果我看傅军老师这本书有什么缺憾的话,也许再增加一个“教育案例”为好。毕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首交响曲,离开了小平同志1977年8月牵头召开的教育和科技座谈会(那次座谈会决定恢复高考)、离开了从1978年12月份开始恢复的出国留学、40多年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首交响乐,好像缺了这么一个篇章。加上教育这个案例,建国70年,7个案例,相当于7个篇章,也许更完备、更宏大。

1977年全国教育和科技工作座谈会合影

傅军老师曾在他的学术著作《国富之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证研究》(第2版)再版序言中写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指出:“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反映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才是财富增长的真正源泉”,说得更深入一点,我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制度创新能力,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人。简而言之:制度决定财富”(傅军,2014,p.ii)。七年后,在他的新书《奔小康的故事》写在后面中写道:归根结底,经济增长是创新思想的函数,即思想决定财富。(傅军,2021,p.371)。从“制度决定财富”到“思想决定财富”,我认为,傅军老师对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有了新的理解高度和认识高度。

作为与傅军老师青少年时代有过同样运动经历的人(傅老师在体校是游泳运动员,我在体校是乒乓球运动员),作为与傅军老师的同时代人,我们一起见证过改革开放是怎样走到今天的,我们观察过、实践过、参与过。见证了从人均GDP156美元到超过人均1万美元的过程,见证了“奔小康”的过程,见证了我们看世界和融入世界的过程。文章结尾,想到第二个百年目标,未来中国要从“全面小康”到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忽然想起了我们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序幕时,邓小平同志动员令的讲话题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谨以此文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8周年!

张宇伟

2022年8月22日 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140

2、、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罗伯斯.托马斯(Robert Thomas)著,厉以平 蔡磊译,《西方世界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4

3、、傅军著,《国富之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证研究》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

4、、傅军著,《奔小康的故事: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与辨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8

5、理查德.坎蒂隆[爱尔兰]著,余永定、徐寿冠译,《商业性质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6月第1版

6、马歇尔[英]著,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0(2020.8重印)

7、萨伊[法]著,陈福生、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2019.8重印)

8、熊彼特著,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2016.8重印)

9、汪丁丁,“什么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汪丁丁自由谈之一,“沪港经济”,1996.6

10、张维迎、盛斌著,《企业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1、“党的十一大上的政治报告“,1977年8月12日

12、“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82年9月8日

13、“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87年10月25日

14、“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年10月12日

1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18、“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1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