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
池塘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重要的养殖方式,单个养殖池面积一般较大(50亩左右),养殖品种以虾蟹为主。目前,海水池塘养殖是以开放式水系统、单品种、粗放式养殖模式为主,这种养殖模式生产过程中投入的饵料有相当部分不能被养殖生物所摄食而沉积池底;养殖池塘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养殖生物病害频发,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是以虾蟹为主要养殖对象,在养殖过程中集成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疾病生物防控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技术。利用三疣梭子蟹、鱼类等摄食病虾防治疾病传播、贝类滤食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浮游生物调节水质的特点,建立的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主要养殖模式采用“虾-蟹-贝-鱼”等,养殖虾类主要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脊尾白虾,蟹类主要是三疣梭子蟹和拟穴青蟹,贝类主要是菲律宾蛤仔、缢蛏等,鱼类主要包括半滑舌鳎、河鲀、黑鲷、虾虎鱼等。近年来,该养殖技术在山东青岛、日照、浙江宁波和江苏南通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增产增效情况:
在虾蟹池塘养殖过程中,根据各地区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水质特点,搭配菲律宾蛤仔和半滑舌鳎等副养品种,既提高了养殖虾蟹的成活率,又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池塘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养殖废水的排放,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亩产值1.5万元以上。
山东省日照地区进行的“虾-蟹-贝-鱼”生态养殖,“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半滑舌鳎”养殖池塘,收获时中国对虾平均体重47.8g、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231.8g、菲律宾蛤仔体重7.2g、半滑舌鳎平均体重789g,平均亩产中国对虾75千克、三疣梭子蟹70千克、菲律宾蛤仔350千克、半滑舌鳎20千克;“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养殖池塘,收获时脊尾白虾平均体重2.8g、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227g、菲律宾蛤仔6.9g,平均亩产脊尾白虾100千克、三疣梭子蟹75千克、菲律宾蛤仔330千克。
宁波市象山地区进行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和贝类池塘生态养殖,收获时脊尾白虾平均体重3.6g、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216.7g、贝类9.1g/粒,实现平均亩产脊尾白虾200千克、三疣梭子蟹75千克、贝类150千克的产量。
技术要点:
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
池塘清理养殖前应将养殖池、蓄水池、进排水渠道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清除污泥和杂物,对沉积物较厚的池底应翻耕暴晒或反复冲洗。
贝类养殖区设置在靠近池塘堤坝周边设置贝类养殖区,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20%。贝类养殖区宽1m、高15厘米~20厘米,表层覆盖孔径1厘米的贝类防护网,防止梭子蟹摄食贝类。
蟹苗暂养区设置在池塘内避风向阳的池角按1000尾蟹苗/m2面积设置20目网围。
(2)消毒除害
将池内注水10厘米~20厘米,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含碘消毒剂、氧化剂、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全池泼洒,杀灭原生动物、病毒、细菌等病原生物及杂鱼虾等。
(3)纳水及繁殖基础饵料
养殖池消毒后7天~10天纳水,初次进水40厘米~50厘米。施用肥料、有益细菌制剂,繁殖优良单细胞藻类、小型微型多毛类、寡毛类、甲壳类、线虫、贝类幼体、昆虫幼体、有益微生物、菌胶团等,施用有机肥需充分发酵,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2.放苗
(1)水质要求
养殖池水深应达1m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微藻以绿藻、硅藻、金藻类为主。养殖池水温应达14℃以上,pH值=7.8~8.6;盐度为25‰~32‰,与育苗池盐度差大于5以上时,24小时调节育苗池盐度差不应超过3‰~5‰。
(2)苗种选择
选择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活力强、不携带传染性病原的健康苗种。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苗种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3)放苗时间
菲律宾蛤仔在3月下旬到4月中上旬水温14℃以上放养;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苗在4月下旬水温16℃以上放养;凡纳滨对虾苗在6月上旬水温20℃以上放养;脊尾白虾一茬养殖亲虾在6月下旬放养水温20℃以上放养,两茬养殖在4月中上旬水温14℃以上放养;三疣梭子蟹苗在5月上、中旬水温18℃以上放养;半滑舌鳎苗等鱼类在6月上旬放养水温20℃以上放养。
(4)放苗规格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虾苗生物学体长1厘米以上,凡纳滨对虾虾苗生物学体长0.7厘米以上,脊尾白虾为抱卵亲虾;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规格16000只/千克;菲律宾蛤仔规格5000~6000粒/千克;鱼苗:半滑舌鳎体重100g/尾以上。
(5)放苗密度
对虾6000~8000尾/亩,脊尾白虾抱卵亲虾1千克/亩;菲律宾蛤仔50000~60000粒/亩;三疣梭子蟹2000~3000只/亩;半滑舌鳎20~30尾/亩。
3.养成期管理
(1)养殖水环境管理
保持水位及换水养殖前期,日添加水3厘米~5厘米,直到水位达2m。养殖中后期,根据透明度及藻相变化,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日换水量控制在5厘米~10厘米。
增氧根据溶解氧需要确定微孔增氧设备开机时间,放苗30天内于凌晨和中午各开机1~2小时;养殖30后可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使水中的溶氧量始终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阴天、下雨应适当增加开机时间;投饲时应停机0.5小时。
使用水质保护剂每半月加沸石粉、过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水质保护剂,使用方法为:每15天~20天1次,用量20千克~30千克/亩;适当使用80目以上石灰石粉或白云石粉施用方法为:每半月1次,用量10千克~20千克/亩,或每2天~3天1次,用量1千克~2千克/亩,要求池水总碱度80mg/L~120mg/L。
使用有益细菌制剂有益的微生物制剂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异养细菌,养殖前期,每l0天~l5天1次,养殖后期,每3天~5天1次,不能与消毒药品、抗菌药品同时使用。
(2)饲料投喂
养成饲料包括配合饲料、新鲜小杂鱼和贝类。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活饵料日投喂率为7%~10%。实际可根据虾、蟹、鱼体重、日摄食率,计算每日理论投喂量,然后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实际投喂量。
放苗初期,日投喂量4次,全池均匀投喂,放苗后期,随着虾、蟹、鱼等增长,投饲量加大,下午以后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
(3)病害防治
养殖人员至少每日凌晨、下午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清除池塘周围的蟹类、鼠类,观察对虾活动、分布、摄食情况,注意发现病、死的虾、蟹,检查病因、死因,并进行处理。
不应纳入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应投喂带有病原的鲜活饵料,及时切断病原传播。
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具体检测规程按相关规程操作。
适宜区域:
包括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沿海虾蟹池塘养殖区。
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基于池塘养殖生态结构优化、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等原理,进行虾蟹与其他不同物种的复合养殖管理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养殖区域选择合适的混养物种,放苗前必须先对养殖池水水质进行分析,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另外,应注意各个混养物种的放苗量、放苗规格、放苗时间。养殖过程经常观察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保持水质。
技术依托单位: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
邮政编码:266071
联系人: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