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区、半山区蜜蜂养殖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毛小报,柯福艳,张社梅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与信息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摘要:通过比较分析浙江省3个典型村的养蜂产业的发展经验,总结出一些养蜂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差异

性,对我国其他山区、半山区如何发展壮大养蜂产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区、半山区;养蜂产业;共性;差异性;浙江中图分类号:S898.1

文献标志码:A

9017(2010)05-1150-06文章编号:0528-

蜜蜂养殖是我国一项传统养殖业,其养殖历史

有20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蜂群数量最多的国家,2008年蜂群数量已达730万群,蜂王浆产量约3000t、蜂胶产量约300t、蜂花粉产量约3500t,蜂业总产值约80亿元[1]、蜂蜜产量达35.4万t[2],蜂蜜出口在恶劣的环境下再创辉煌,创汇创历史最好水平,超过14710万美元,出口平均单价升至历史最好水平,较2007年的历史最好水平提升了18%

[3]

属于资本、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且转地养蜂需要

长期远离城区,不断在全国各地奔波,蜂农十分辛苦,导致后继养蜂人才十分缺乏。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养蜂产业经济效益下滑,在一些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养蜂产业正在逐渐失去比较优势,产业布局有向经济欠发达山区、半山区转移的趋势。由于蜂农的养蜂收入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农民的平均收入,养蜂产业对促进我国山区、半山区的农业增产与增收、农民脱贫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一些山区、半山区典型蜜蜂养殖业发展案例,总结蜜蜂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对指导我国山区、半山区养蜂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其他养殖业相比,蜜蜂养殖业属于弱势产业,受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研究不是十分充分。吴小波等

[4]

。另外,由于蜜蜂授粉而带来的农作

物、果树、蔬菜等增加的产值远远超过了蜂产品本

身的价值,蜜蜂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养蜂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大力促进蜜蜂养殖业的发展,是国家一项长远农业发展规划。

我国蜜蜂养殖大多为传统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虽然近年来由于养蜂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定地养蜂,蜂农可以不像传统转地蜂农那样奔波于全国各地,但是由于转地养蜂的蜜源十分丰富,而且饲料成本很低,传统转地养蜂方式仍然是我国养蜂产业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由于贫困人口大多分布于山区、半山区,仅仅从养蜂的直接经济的角度考虑,养蜂产业是欠发达山区、半山区农村的“短、平、快”致富项目。蜂业生产不需水肥,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因此

”、“速效农业”,尤其是在土地被称为“空中农业

资源紧张、山区扶贫奔小康任务艰巨的今天,养蜂

产业不失为我国欠发达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蜜蜂养殖业相对于其他养殖业来讲,

07-12收稿日期:2010-基金项目:农业部蜂产业技术体系“技术经济研究子项”

从浙江省兰溪市蜂业合作社发展动因及思路

对兰溪市蜂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蜂业合

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很好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能使蜂农利益最大化。谭义忠等

[5]

对广西柳州市

“公司+协会+基地+蜂农”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认为这种形式能够促进蜜蜂养殖业的发展。郭红东和蒋文华

[6]

对浙江省江山市

的“行业协会+公司+蜂农合作社+专业蜂农”

的订单运作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总结了一些发展订单农业的经验与启示。从笔者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多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蜂产业某种组织形式上,缺少比较不同情况的养蜂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难以总结出养蜂产业发展兴衰的具体原因。

作者简介:毛小报(1974-),男,浙江江山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区划工作。E-mail:m136257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